新鮮事 > 奇妙世界 > 正文

黑豹是指什麼貓科動物?豹子的9個亞種里 哪些亞種出現過黑豹?

提起「黑豹」,你會想起什麼呢?是一種牡丹花品種?是德國一種坦克?還是美國漫威漫畫中的超級英雄?在這個世界上,名字叫「黑豹」的事物太多了,有植物,有汽車,有武器,有樂隊……但是,真正的黑豹卻是指動物。

黑豹並不是一個物種,而是因基因突變導致黑色素產生過量,個體的皮毛顏色呈現出黑色的一些貓科動物。這種現象也叫「黑化」,與「白化」(黑色素產生不足)相對應。常有人為黑豹屬於哪一種動物而爭論不休,其實,對黑豹的劃分可分為廣義、一般意義、狹義三種情況。

廣義上的黑豹指所有黑化的野生貓科動物。黑化現象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目前,有十幾種野生貓科動物有黑化個體被發現,包括美洲豹、豹、美洲獅、亞洲金貓、石紋貓(雲貓)、藪貓、非洲金貓、叢林貓、細腰貓、短尾貓、喬氏虎貓等。

圖:北美洲的獵人捕獲的黑色短尾貓,也叫黑山貓。

在很多地方,這些黑化的野生貓科動物的都可以被稱為黑豹。它們有些黑化較嚴重,黑色甚至掩蓋了斑紋,如黑化亞洲金貓、黑色藪貓等;有的黑化不嚴重,我們還能看到它們身上的斑紋,如黑化美洲豹、豹子等。

雖然這些黑化的貓科動物在外表上和一般的貓科動物不同,但它們不屬於新的物種。如黑化短尾貓仍屬於短尾貓這個物種,黑化藪貓仍屬於藪貓這個物種。我們也常把這些黑化的貓科動物稱為對應貓科動物的「黑色變種」。與一般的個體相比,這些黑化個體的生活習性並無什麼差別。

圖:非洲大草原上出現的罕見的黑色藪貓,恐怕你只能通過藪貓那標誌性的大耳朵來識別它了。

一般意義上的黑豹只包括兩種:黑化豹子和黑化美洲豹。這也是我們通常所理解的黑豹。有趣的是,黑化美洲豹是由

MC1R基因(中文名為黑素皮質素受體基因或促黑素細胞激素受體基因,是哺乳動物體內控制毛色的重要候選基因之一)發生顯性突變引起的,而黑化豹子則是由ASIP基因(中文名為刺豚鼠毛色基因,也是哺乳動物體內控制毛色的重要候選基因之一)發生隱性突變引起的。這兩種基因突變都會導致黑色素過量產生。

因為基因突變的差異,所以一隻黑化美洲豹和一隻不含相關突變基因的美洲豹交配就有可能生出黑化美洲豹幼崽,而要想獲得一隻黑化豹子幼崽,則需要兩隻含有相關突變基因的豹子交配(此處可參考孟德爾遺傳定律)。

圖:一隻美洲豹媽媽和它的黑豹幼崽。

豹子和美洲豹都屬於貓科豹屬,兩者外表非常相識,本來就十分不容易區分,黑化的個體更加讓人難以區分了。不過,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個簡單的方式區分這兩種黑豹。

如前所述,黑化的貓科動物只是在皮毛顏色上和一般貓科動物不同,它們的其他形態特徵則沒有變化,因此我們可以從體型上對黑化美洲豹和黑化豹子進行對比。

整體上來看:美洲豹比豹子的體型更大,看上去更強壯;四肢比較粗,但比較短;美洲豹的尾巴比豹子短;美洲豹的頭部比豹子大,下齶也更強壯。

圖:黑化美洲豹(左)和黑化豹子(右)的頭部差別。

如果和黑豹離得比較近,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它身上的花紋來判斷(如果你已經在遠距離的情況下就識別出來是哪種黑豹了,這一步就沒有必要了)。對於一般的美洲豹和豹子個體而言,美洲豹的身體兩側為「實心斑」(類似一個圓的中間有一個點),豹子身體兩側為「空心斑」(類似一個圓的中間沒有點,這也是豹子別稱「金錢豹」的由來)。但對於黑化個體而言,我們將難以從這一方面進行判斷。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從它們體側的斑點大小進行比較。

圖:這是一隻黑化美洲豹,近距離觀察我們可以看到它身上的斑紋,體側的斑點相對較大,呈塊狀。

圖:這是一隻黑化豹子,近距離觀察我們可以看到它身上的斑紋,體側的斑點相對較小。

黑化豹子和黑化美洲豹在自然界中都有不少個體存在,但它們的分佈地點卻有差異:美洲虎分佈在中美洲和南美洲,豹子分佈在亞洲和非洲。如果你在巴西見到一隻野生黑豹,那麼你見到的就是黑色美洲豹;如果你在印度看到一隻野生黑豹,那麼你看到的就是黑色豹子。不過,如果你在動物園中看到了黑豹,那麼最好通過前兩種方式或獸欄上的說明牌來識別它。

狹義上的黑豹只指一個物種的黑化個體,即黑化的豹子(注意:把美洲豹稱為豹子是不對的)。作為一種對環境的適應性特別強的貓科動物,豹子曾在亞洲和非洲廣泛分佈。半沙漠、熱帶雨林、草原、高山、丘陵、濕地等各種環境下都有豹子分佈。基於遺傳學,豹子可劃分為9個亞種,分別是:非洲豹、印度支那豹、印度豹、華北豹、斯里蘭卡豹、爪哇豹、阿拉伯豹、遠東豹、波斯豹。

這9個豹亞種的體型、外表及分佈範圍都有不同。理論上來講,由於

黑化現象屬於一種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因此在每一個豹亞種中都是可能產生黑豹的。不過,一些豹亞種還沒有比較可靠的記錄證實有黑豹出現。

不像一般只有孟加拉虎中才會出現白虎、克魯格獅中才會出現白獅一樣,除了我們熟知的黑化印度支那豹外,其他的一些亞種也有黑化個體出現。下面列舉事實進行說明。

大家都知道在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上曾生活着爪哇虎,但是在爪哇島上生活的爪哇豹卻鮮為人知。在近兩個世紀,爪哇豹和爪哇虎一樣遭到了人類肆無忌憚的獵殺。爪哇虎的命運我們都清楚,在人類的貪婪之下它最終走向滅絕。但是爪哇豹卻倖存了下來,目前屬於極度瀕危物種,僅剩下200多隻。

爪哇豹中也出現過一些黑豹。如下圖,在1900年左右,7隻爪哇豹和一隻爪哇虎(一種體型較小的虎)被人獵殺,其中就有一隻黑化的爪哇豹。

如今,爪哇島上依然有黑豹活動。有人在爪哇島西南部的馬戎格庫龍國家公園的海灘上,就拍攝到了黑化的爪哇豹。遠遠看去,這隻黑化爪哇豹一身漆黑,我們根本看不到它身上的斑紋。

印度花豹主要分佈在印度、尼泊爾等地,現存一萬多隻,是數量相對較多的豹亞種。印度花豹可以說是最兇猛的豹亞種,在印度經常發生豹子捕食狗、牛等家養寵物、家畜,甚至傷人、吃人的事件。

印度花豹中也會出現一些黑化個體,在印度的多個保護區都有黑豹生活。黑化印度花豹也叫印度黑豹。為了對外展示本國大型貓科動物的種類之多,印度的一些媒體也會把印度黑豹拿來宣傳,好像它是一個獨特的物種——不過前面我們已經介紹過,黑豹不屬於一個物種,只是豹子的黑色變種。

圖:生活在印度某保護區中的野生黑豹。

非洲豹是豹的指名亞種,在非洲廣泛分佈。關於非洲豹的紀錄片和新聞都比較多(非洲豹也常出現在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其他野生動物的紀錄片中),我們對它的了解一般也要多一些。非洲豹中也出現過一些黑化個體,不過比較罕見。在1909年,有人在埃塞俄比亞拍攝到了黑化非洲豹的照片,接下來的100多年的時間裏,再沒有人在非洲拍攝到黑豹。直到2019年初,來自英國的一位野生動物攝影師在肯雅拍攝到了黑豹,轟動了全世界。

圖:今年年初英國野生動物攝影師在肯雅拍攝到的黑豹。

印度支那豹主要分佈在中國南方地區和東南亞,包括泰國、柬埔寨、老撾、越南、馬來西亞等。在印度支那豹種出現了較多的黑豹,其中在馬來半島上分佈較多。在克拉地峽以南的馬來半島,生活着很多黑豹,這裏也是世界上黑豹數量最多的地方。不像其他地方零星的黑豹個體,這裏的黑豹甚至形成了種群。

圖:動物學家利用紅外相機在馬來半島上拍攝到的黑豹。

以上4種豹亞種的黑化個體都在野外出現過,動物園中也有一些個體存在。除此之外,西方國家的一些動物園還有一些黑化「遠東豹」。但是,野外並沒有黑化遠東豹被發現的可靠記錄,動物園中的黑化「遠東豹」一般認為含有黑化印度支那豹(和遠東豹的親緣關係較近)的基因。

圖:國外動物園的3隻「遠東豹」幼崽中有一隻黑豹。

在一般人看來,黑豹是一種罕見的變種,但為何馬來半島上的黑豹是如此之多呢?科學家認為,自然選擇和隨機遺傳漂移的可能是今天馬來半島上黑豹較多的原因。

據推測,馬來半島上的植被豐豐富,底層空間光線比較暗,當黑豹因基因突變產生後,它將比一般體色的豹子來更容易隱藏。當黑豹隱藏得較好時,就更容易躲避其他掠食者的襲擊,同時有利於捕捉到獵物。這樣一來,黑豹的生存機會就會比黃色的豹子生存機會大。當黑豹順利長大並獲得交配的機會把基因傳承下來後,久而久之,島上的黑豹就會越來越多。

圖:馬來半島上茂密的熱帶森林

而對生活在非洲的非洲豹而言,黑色的外表並不能充當保護色——這樣太容易暴露自己了。因此,黑豹不能在非洲大草原上較好地生存下去。如前所述,基因突變具有不確定性,非洲豹中也可能出現了很多黑豹,但還沒有長大就夭折了,相關基因就不能遺傳給下一代。對比前面的黑化非洲豹和黑化印度支那豹的圖片我們會發現,黑化印度支那豹更健壯,而黑化非洲豹則比較瘦弱,這很可能是黑色的外表導致它捕食不順利的緣故。

圖:相對於黑色,豹子的這種體色更利於在草原上隱藏。

無論是廣義的黑豹(野生貓科動物黑化個體)還是狹義的黑豹(黑化豹子),它們的生存狀況都不容樂觀。儘管圍繞着這些獨特的貓科動物有着很多神話傳說,但也不能保證它們的安全。在皮毛貿易的影響下,黑豹甚至會成為不法分子「優先獵殺」的對象。物以稀為貴,珍稀的黑豹毛皮可以讓不法分子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

圖:泰國警方查獲的黑豹毛皮。

此外,棲息地面積的銳減,也是黑豹面臨的難題之一。在馬來半島,為了發展經濟,人們大面積砍伐森林,取而代之的是橡膠種植園、油棕林、水電站等設施。

其實,我們不難看出,黑豹面臨的難題,也是所有野生貓科動物面臨的難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

責任編輯: 寧成月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0628/1308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