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新訂單和就業指數疲弱 中國經濟大事不妙

在生產、新訂單指數大幅下降的拖累下,中國大陸5月官方製造業PMI再度跌入榮枯線一下,而從業人員指數持續回落,觸及近10年最低水平。外媒報道指,5月數據讓投資者看到中國經濟大事不妙的真實情況。有經濟學家分析認為,如果中美貿易談判不能取得進展,中國大陸的貿易和經濟形勢可能會進一步惡化。

中國5月官方製造業PMI再度跌入萎縮區域。

受生產、新訂單尤其是出口訂單指數降幅較大拖累,中國大陸5月官方製造業PMI再度跌入萎縮區域,而從業人員指數持續回落,觸及近10年最低水平。外媒報道指,5月數據讓投資者看到中國經濟大事不妙的真實情況。有經濟學家分析認為,如果中美貿易談判不能取得進展,中國大陸的貿易和經濟形勢可能會進一步惡化。

中國經濟大事不妙5月官方製造業PMI跌入萎縮區域

5月31日(周五),中共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降至49.4,低於路透調查預估中值49.9(彭博調查經濟學家所得的預也是49.9),較上月回落0.7個百分點。5月份總體製造業PMI已重返收縮區域,回到去年12月的水平。讀數高於50表示工業活動處於擴張狀態,低於50表示陷入萎縮。

《華爾街日報》報道認為,自去年12月以來,5月份的數據讓投資者首次看清中國經濟真實面貌,形勢不是很妙。

製造業PMI被稱為宏觀經濟先行指標,通常能夠給滯後性經濟數據的走向提供良好指引。

製造業PMI是由5個擴散指數(分類指數)加權計算而成。具體包括:新訂單指數,權數為30%;生產指數,權數為25%;從業人員指數,權數為20%;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權數為15%;原材料庫存指數,權數為10%。

新訂單指數降幅擴大

根據統計局公佈的數據,5月新訂單指數為49.8,比上月下降1.6個百分點;其中,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6.5,比上月下降2.7個百分點。

《華爾街日報》報道指,5月新出口訂單的分項指數從4月份的49.2降至46.5,這項指標衡量着中國商品的外部需求。衡量新訂單的分項指數從51.4降至49.8。所有分項指數都低於50,暗示製造業活動收縮。

招商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萬釗分析認為,5月份PMI下行的主要分項是新訂單指數,鑑於新訂單指數在PMI中權數最大。因此,新訂單下行,是5月PMI下行的主要原因。

萬釗表示,這與5月份中美貿易爭端升溫有關係,生產指數也有一定拖累。

國信證券宏觀固收團隊在數據點評中說,「PMI跌破榮枯線,受全球經濟放緩和中美貿易戰影響,新出口訂單指數回落幅度較大,拖累了整體需求,同時企業產成品庫存有所上升,產成品出廠價格回落,企業經營效益承壓。」

彭博報道認為,新出口訂單分類指數在榮枯線下方進一步走低,表明出口商感受到關稅威脅重燃,以及全球需求減弱帶來的壓力,工廠信心疲軟。這顯示,在貿易戰突然升級的背景下,上半年顯而易見的經濟復甦只是曇花一現。

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特約分析師張立群也認為,「在3月份提高到榮枯線以後,5月份PMI指數重新回落到榮枯線以下,表明經濟企穩基礎尚未建立。」

張立群表示,新訂單指數,出口訂單指數較大幅度下降,反映市場需求不足問題比較突出,特別是出口下行壓力較大;生產、採購量、進口、對未來生產的預期指數下降,反映企業信心有所減弱,生產經營活動景氣度較低。

張立群判斷,5月份PMI指數繼續下降,且降幅擴大,表明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宏觀經濟需求不足問題比較突出。

就業分類指數觸及10年來最低水平

統計局數據顯示,5月製造業從業人員指數降至47.0。

路透報道稱,這個數字是至少過去一年來最低水平;《華爾街日報》報道說,5月就業分類指數觸及2009年以來最低水平。

與此同時,5月非製造業從業人員指數為48.3%,比上月下降0.4個百分點,位於臨界點之下,表明非製造業企業用工量環比減少。

華日報道指,就業指數走弱,對於中共政府而言,可能是最令人擔憂的。拋開數據失真不談,整體形勢較以往更加嚴峻,貿易緊張局勢已經惡化,這將對中國大陸就業市場將造成巨大壓力。

曾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的旅美經濟學者夏業良接受《大紀元時報》訪問時表示,中國大陸在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的情況下,慢慢建立了外向加工型的製造業,後來成為世界製造業的中心,由於中國人口眾多,所以享受人口紅利帶來的經濟成長,但從經濟結構來看仍處於低端或中端階段,倚靠以勞動力為主的製造業加工技術、物流、大量服務性的產業,但在高端領域始終沒有佔據上風。

夏業良分析,美國將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關稅提高到25%,對中國大陸的經濟影響很大,中國大陸過去的那些優勢,就不再是優勢了,直接影響到中國大陸的GDP的成長,這可能會使中國大陸1400萬人失業。

貿易戰走向將左右中國經濟

渣打(Standard Chartered)經濟學家丁爽說,如果中美貿易談判不能取得進展,中國大陸的貿易和經濟形勢可能會進一步惡化。他說,為了提振內需,中國大陸還需要推出更多刺激舉措,例如再次降准。

摩根大通駐香港中國經濟學家Grace Ng也表示,決策層可能不得不出台更大力度的寬鬆措施,不過人民幣走弱是一個制約因素「經濟延續了4月份的疲軟勢頭。」

他說,「現在最要緊的是,美國升級關稅的複雜性將拖累出口部門,進而影響國內經濟成長。」

今年以來,中共政府已釋放數十億美元的流動性,以鼓勵銀行放貸,同時鼓勵地方政府從市場籌措更多資金,投入到基建項目中,並且加大了對個人和企業的減稅力度,試圖藉此刺激消費和投資。

自由亞洲電台》引述中國大陸金融界人士觀點報道,值得憂慮的是,中共這些刺激措施已經失效,估計下半年經濟會持續下滑。

企業和經濟學家們認為,受成本攀升和貿易衝突擔憂影響,來自家庭和企業的內需依舊不振。

世界銀行5月31日(周五)公佈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經濟若要保持快速增長,內需是關鍵。

然而,中國大陸內需狀況表現不是很好。根據中共國家統計局最新發佈的數據,2019年1~4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28,375.8億元,同比增長8%,明顯低於2018年同期9.7%的增長率。

2019年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同比增長率僅為7.2%。這是自2003年5月以來的最低增速。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希望之聲記者賀景田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0601/1296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