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英媒:包銀事件顯示中國大陸嚴重金融風險

包商銀行事件依然在媒體發酵。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認為,包商事件引發危機是否會在金融體系蔓延的疑問,同時引起人們對銀行壞賬或已嚴重威脅金融體系穩定的憂慮。這是最新的警示信號,表明中國正面臨近20年來最嚴重的金融風險。

包銀事件顯示中國大陸嚴重金融風險。

包商銀行事件依然在媒體發酵。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認為,包商事件引發危機是否會在金融體系蔓延的疑問,同時引起人們對銀行壞賬或已嚴重威脅金融體系穩定的憂慮。這是最新的警示信號,表明中國正面臨近20年來最嚴重的金融風險。

包銀事件引發危機是否在金融體系蔓延的疑問

英國《金融時報》5月30日報道,包商銀行是18年來中共政府首次接管的地方性商業銀行,這對隱藏在中國大陸金融體系內的風險發出警示信號。

報道稱,上周五宣佈的包商銀行被接管的消息震驚了市場,包商銀行需要政府救助一事,引發了危機是否會在金融體系蔓延的疑問,同時也引起人們對金融機構累積的壞賬或已經嚴重威脅金融體系穩定的憂慮。

根據包商銀行客戶權益保障問題處置方案,目前對5000萬元以內的同業負債施行全額兌付;5000萬元到1億元的同業負債僅兌付本金;1億元到20億元的同業負債兌付90%本金;20億元到50億元的同業負債兌付80%本金;超過50億元的同業負債兌付70%本金。

這意味着,中共政府首次明確對包商銀行的銀行間債務和企業存款提供擔保的上限僅為5000萬元人民幣。

長期以來,中國銀行間市場的運行一直基於一個假定,即巨額債務享有政府的隱性擔保。但對於包商銀行,監管機構改變了策略,只提供有限擔保。

民生證券(Minsheng Securities)首席宏觀分析師謝雲亮表示,「這一事件之後,短期內肯定會有一些擔憂,因為它打破了投資者的一個信念,即銀行間債務會得到(全額)償還。」

對於政府的處置方案,他表示,「業內還從未發生過這一情況。」

謝雲亮指出,在包商銀行案例中,央行僅向企業儲戶和銀行間市場貸款機構提供有限擔保,這將對投資者如何看待這一市場產生持久影響。

巴克萊(Barclays)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常健(Jian Chang)在給投資者的一份簡報中表示,「這表明,銀行間市場(隱性的)剛性兌付已終結。」

中國大陸面臨近20年來最嚴重的金融風險

「包商銀行是與腐敗相關的清理行動的一部分,還是一系列銀行倒閉的開端?」主要關注中國大陸的獨立研究機構美奇金(J Capital)在一份研究報告中寫道。

英媒報道說,包商銀行被接管是一個最新的警示信號,表明中國大陸正面臨近20年來最嚴重的金融風險。

今年2月,一家國有開發公司的美元債務發生違約,這是自1999年廣東國際信託投資發生大規模違約以來從未出現過的情況。

中共政府上一次救助一家銀行還是在2001年。當時,汕頭商業銀行在爆出腐敗醜聞後被政府接管。當時,在多年隱瞞「有毒」資產之後,中資銀行資產負債表中的壞賬出現爆炸式增長。

許多專家擔心,小型銀行今年也會出現類似的壞賬累積和溢出現象。

中共審計署今年4月表示,截至2018年底,華中地區一些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達到40%。這是數十年來官方首次披露如此高的「有毒」資產比率。

野村證券(Nomura)的分析師們在寫給投資者的簡報中說,「我們認為,政府接管包商銀行表明,中共將不得不面對多年來債務快速累積的後果。」

包商銀行是中共政府在兩年內接管的第二家大型金融機構。去年,安邦保險被中共政府接管,其創始人吳小暉因金融犯罪被判入獄18年。

一些投資者開始質疑,是否還有更多機構面臨類似壓力。

彭博報道稱,據知情人士透露,去年,一家深圳國有投資公司曾被安排洽購肖建華持有的包商銀行股份,但由於該行風險狀況較預期嚴重,該洽購未能達成,監管部門繼而對該銀行進行接管。因未獲授權對媒體置評,知情人士要求匿名。

瑞銀分析師Jason Bedford表示,由於市場擔心中國大型銀行可能會被要求幫助解決較小的同行所面臨的問題,大型中資銀行的股票可能容易受到影響。監管機構既要試圖清理高風險放貸,還不能拖垮中國經濟,在美國與中共發生貿易戰的大背景下,這並非易事。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希望之聲記者賀景田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0531/1296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