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心靈之燈 > 正文

四種說話方式讓你越混越難堪

作者:
在交流決定人際的社會裏行走,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其實很有必要有意去鍛煉一下自己的說話水準,做到:讓人喜歡,聽者樂意。

你有沒有想過,簡簡單單的說話,也能讓你的人生與眾不同,從此走上不同的軌跡?

「沒事,慢點,我們還沒開席」、「沒關係,我們等你到了再開飯!」

前者的表述沒有表達出會等對方,而是還沒有到開席時間;

後者着重表達出了對「你」的尊敬,體現出聽者的價值,使人聽了非常舒服。

同樣的一句話,不同的表達方式說出來,效果就會不一樣,這就是說話的藝術。

在交流決定人際的社會裏行走,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其實很有必要有意去鍛煉一下自己的說話水準,做到:讓人喜歡,聽者樂意。

這其中,就有一些說話方式,需要我們避免用在日常生活中。否則,你會越來越不受歡迎,不再招人待見,而一旦不招人待見,我們就會慢慢被邊緣化。

邊緣化是人際關係的冷角場,如果把價值、身份、地位視為人際關係的核心的話,那麼冷角場就是沒有價值的,屬於容易被拋棄的那一部分。核心場的光茫效應,註定了輻射範圍的有限性。

人際關係中價值是第一定義,觀感是第二要義。反其道而行之,想要獲得好的人際關係,一是打造自我價值,二是塑就良好的觀感,使用戶體驗上鏈,登臨另一個層次。

所有的行走之路都得有邊界的框持,否則你將掉入深溝,就說話這一個維度,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左右了我們的生命進程。因此,我們必須得好好地雕琢自己,走一條正統而有型的成長之路,讓自己重生。

今天着重從四個方面來敘述說話的一些禁忌,發心就是用以提示你不能踩碰到雷區去,但願對君有益。

1、講話無顧忌、口無遮攔

人是一種特別的動物,很多時候,我們都有被尊重的需求,如果這一需求受到了威脅,就意味着人格受到了挑戰。基本上,在說話時,都需要顧及到這一感受,使聽者受到尊重,或者講出來,使另一個人感覺受到了尊重,這是說話起碼的分寸。

另一層含義上來說,挑剔的聽眾會對表述者有基本的」逢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要求,否則,你就是」刺頭、低情商「者了。所謂左右逢源,妙在一個觀察,察顏觀色,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都得有一個底限。無論如何,對於一個說話者來說,表達之前心中都要有一個尺度的把握,顧及的點主要是兩個方面:身份、場合。

不在人前揭短,不在背後道人是非,做到光明磊落,於心無愧,這是基本的處事準則,對於高情商的人來說,這簡直就是一條入門級的檻,但人啥樣都有,再簡單的道理也總有不知道的,如果不知道時達到這一基本準則,你的人格分會被提升兩個檔次。

事無絕對,好話不說滿,不把話說絕、說死,這是以防事態反轉時給自己留下一條退路的方式。以防萬一哪天輕舟翻得船人反,還不至於被推至萬丈懸崖不復的深淵。

刻薄、無情、尖銳,則是素養層面的修為。我們無論何時都要做到大度處世,不在口中論長短。逞一時之雄,不如長一世的志,講話刻薄無情的人,大都數時候體現不出一個人的能耐,反而彰顯的是自己的素質低賤,這種人斤斤計較,繞而遠之,絕無大成。

2、說話老是帶口頭禪、重複囉嗦

有的人說話的時候,不注意聽者的感受,或時常口頭禪在口中,順帶成了習慣,或重複囉嗦,反覆強調,說一次,旋即又說一次,明明之前已經表述過了,沒過兩句話又反過來再說,這樣重三倒四說,聽者極容易反感。

常見高銷量口頭禪:哇塞、TMD、我靠、我這人、我說、你這、怎麼的。。。

口頭禪難以更改的原因,就是因為它是口頭禪,已經被你說成了習慣,你在語言表述過程中,不知不覺就表述出來了,這已經成為你自然反應之一,表達者甚至完全毫無知覺自己剛才的表述中說過這一句話。所以,如果我們不曾專業去習得成長,就不會懂得跳出自已本身去思考問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種當局者迷的處境我們常常置身其上,為人的智慧,就是找到一些個身邊人,用他們的角度,幫助我們發現自身的短處,如果你不方便找其他人,那你可以通過錄音的方式,將自己平時的表達錄下來,反覆聽自己的表達還存在哪些問題。

這種跳身本身思維的思考方式,我稱之為「靈魂擺渡法」,無法用靈魂擺渡的方式,去審視自我的人,將終其一生也難以更易積久成習的缺點。而懂得這種方式的人,將變得具備一種格外的自知之明,通過長期的積累,他們一定不是比平常人優秀一點點,而是明顯的生活在另一層次。

說話重複囉嗦的人,邏輯出現了明顯的問題,或者本身沒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記性不好。表達時的邏輯思維力不好,知道自己要表述的核心觀點,卻沒有一套完整的邏輯來說明事理,記性不好,說過又忘記了,所以,他說完沒隔兩句,又回過頭來表述起他的「核心觀點」來了,使聽者聽得茫然、疲憊。

3、不斷傳遞消極、負面、悲觀情緒與信息

這個前面的文章已經有講過了。人人都是一個磁場,無時不刻在散發着能量,你的是正向能量,則給人帶去動能,你的是負能量,則能夠消耗他人。

以後,如果你不記得這個觀念,就記住我跟你說過的這個事理,那就是任何人在人際交往中,你都可以把他看成帶有一個金屬探頭,這個探頭專門用來吸取能量、信息,從而維持自身的生長、存活。這跟森林裏那些花草樹木像極了,它們沾染有形的雨露陽光,而你身邊的人在不停地沾染能量、信息。

所以,你在表達的時候,如果你傳遞的是負能量的信息,那麼你不光會被對方的自身生長、存活系統厭惡,而且還會對它造成傷害。人體有自我的防禦體系,說白了就是身體怕你會死,如果你接收的是負面信息,那你生存活力將受到削弱;如果你自己滿身負面信息,你的身體機能會變得消極,也就是切換到等「死」狀態,有些細胞甚至乾脆就不工作了,這種心態就像《流浪地球》裏地球大氣被木星捕捉後那些人起初的態度一樣,反正馬上要死了,幹啥都沒意義了。

要始終記住,任何時候,悲觀不會使你變得更好,恰恰悲觀會真正使你變得不好。如果你有時間,可以回頭看一看我此前講過的一篇文章:

根源性思想(三):永保信心,不悲觀,不放棄!

每個人都拿一個金屬探測器在收集能量,如果你提供不了,他就會拿着這個探頭朝另一個人的方向,慢慢地你就成為不受歡迎的人,因為人人都在你這裏探測不到任何能量,收集不到有用信息。你就陷入了人際關係的冷角場,而一旦你被捲入人際關係冷角場,你就很難再回到熱力場中央了。

4、聲線細微,沒氣勢

第四個是感觀層面的,很多人說話的時候,不太注意,說話很小聲,或者越說越小聲。別人甚至要側着耳朵才能聽得到你說的內容,聲音細微沒有中氣,底氣不足,不夠剛毅,表現出來的話語就是沒有穿透力。

在古代的相學中,這種聲音是下品,一般沒有什麼大成就;而上品的聲音是如迴旋的洪鐘,又似虎嘯函谷,有這種聲音的,代表此人非富即貴。這個雖是相學,但其實還是有一定根據的。

那怎樣算聲音大,怎樣定義為小,有什麼標準?我們在人群中說話,或者在會場中發言,有一個標準取捨點,那就是說出來的話,要讓最外圍那個人,或會場最遠端的聽眾,也能清楚地聽到發言內容為佳。

蘇軾講「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翻譯過來就是說一個人只要具備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處之泰然,享受到無窮快意的千里雄風。這股子浩然氣,體現在我們的氣勢中,聲音是一個重要方面,這是一種正氣。

想要擁有這種正氣,需要三個層面達到要求:

一是身體要好,身體好才有中氣從丹田而上生發出來;

二是要身心俱正,沒有邪氣。邪氣久積,正氣受損,久之則聲線細微;

三是要順,不要壓抑。心情自然暢快,而自得其樂,才能有回歸自然的本我之聲;一個人長期受壓抑,首先是從聲音上得到改變,這種被環境的改變是被動而長期的,因此如果被長期壓抑而受到改變的聲音,往往很難再改變回去。

能用為王:

我們說學習最忌諱的就是光說不練假把式,一點用都沒有,看了等於沒有看,所以我們要讓自己得到改變,看到信息很重要,實際操作也很重要。學習任何東西,就是要能夠用到實處,對自己有真實的幫助。獨自去成長所講的內容,大多不虛浮,務實是本分,也是宗旨,真真實實助人成長,幫人解惑。

所以當你看完本文以後,接着你首先第一步就可以從聲音音線上來更正自己的說話方式,查閱一下自己,是不是說話中氣不足,不足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身體不好嗎?還是內心邪氣積聚太多?又或者是過得不順利,受壓抑了?逐一排查自己,總而言之,要讓自己從今天開始,說話底氣十足,中氣昂揚,你是正氣的,你是莊重的,你是理直氣壯的,你沒有理由說話不響亮。有人說沒錢所以說話不硬氣,這有一定道理,但都不足以稱之為藉口的,古代哲人很多都比我們現在貧窮,卻也能安貧樂道,活得瀟灑脫略,說明還是我們修為不夠的原因。

要讓別人更喜歡你,先從練習說話的聲音改變去。男人女人都一樣,音不能泄,話不能溜,吐字要穩,字正腔圓。講到這,你就知道了,那些說話陰陽怪氣的人,要麼行蹤詭異,做多了見不得人的事;要麼為人陰險,專門傷天害理;要麼身體中氣受損,陽氣無法突破脈虛;要麼長期受抑,自持偉大抱負,才華卻無處施展。

其後是去除口頭禪等不必要的語言重複項,表達時力爭做到精煉、準確。

接着才是情態上注意不要口無遮攔,內容上不要傳遞負面信息。

喜讀者可醫愚總是沒有錯的,樂於閱讀的人,是最有希望的,因為他們一直在樂於改變,實踐於改變。

本期到此為止,我們下期再會~

末尾照例送上一首小箋:

美好總是短暫,青春苦如夏花。

揭開封印久存的時光之紗,

留下字裏行間的半抹濃華。

慢下來,悠然品悟,

驟逝的韶華是醉不可拒佳釀,

無益的是那腳下交緊的步子,

踏起了塵土,也踏亂了心花。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知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0426/1280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