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讀蔣介石日記最多的人:蔣是正版持久戰 張學良毀掉他的抗戰剿共大局

「敗而不降,拖垮日本」。他認定日本是個小國,沒辦法撒遍全中國。蔣介石是以空間換取時間。他在七七事變之後說,「地無分東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皆有守土抗戰之責」,每人都抗戰,每個地點都是戰場。這是日本要極力避免的,日本需要速戰速決。蔣介石為什麼如此失望,憤怒,對張學良如此不能原諒呢?是因為他已經打算一切都佈局好了,遷都完畢之後,陳誠和衛立煌的軍隊已經在百靈廟準備一舉殲滅紅軍了。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差兩個禮拜了,結果發生了西安事變。所以他寫道:「漢卿誤我大事矣」,「漢卿壞我一盤好棋」。

擴大東部戰場,粉碎日軍亡華戰略

畫外音:日軍侵佔中國東北後,蔣介石明白,以當時中國的實力,不可能戰勝日本,中國只能進行持久戰。在當時的戰場上,中國軍隊往往在數量上超出日軍,但是卻節節敗退。上海南京、武漢、長沙、華東、華南相繼失守。中國軍隊為何在這一帶投入如此大的兵力,承受如此大的犧牲?蔣介石日記道出他的苦衷。

李肅:蔣介石當年的抗戰決心有多大?他既然知道日本非常強大,三天就能滅亡中國。那麼他的決心有多大?就是他認為能夠抗戰到什麼程度?因為如果抗戰的話可能必亡啊。

郭岱君:蔣介石在九一八之後的前兩三年,是很矛盾的。因為他真的不知道怎麼辦。我想所有的中共領導人都不知道怎麼辦。可是他曉得日本絕對不會以東北跟華北為滿足,一定是要整個中國。實際上日本當時也是在打這個算盤,希望成立傀儡政權,因為東北已經有一個滿洲國,接下來就是要成立華北的傀儡政權。所以蔣介石知道這個仗是非打不可。但是怎麼打?何時打?這時他在斟酌。但從他決定遷都以後這個戰略就很明顯。國民黨當時在1936年曾經有個黨內的會議,當時已經制定了持久戰的方針。因為要打持久戰,所以蔣介石抗戰兩個重大的原則就是要誘日軍南下,改變日軍的戰略軸線。日軍本來從北平往西南斜線一條,直搗西南,那整個中國半壁江山就完了。蔣介石為了持久戰,所以開闢淞滬戰場,才會打了那麼慘烈的1937年八一三淞滬會戰,讓日軍硬是從北往南走,改變它由東向西的戰略,拉大戰場。這樣的策略是很清楚的。蔣介石也知道我們沒有什麼可以跟日本人打,有的只是血和肉,以及民族之精神和生命。他在日記中說:「此戰不在勝負,而在民族精神之消長。」還有很讓大家驚訝的,這也是最近才讓學者發現的,就是八一三的淞滬之戰,中國數十萬軍隊陣亡,日本也是如此。這是蔣介石主動求戰,主動挑釁。為什麼?就是為了開闢淞滬戰場,引誘日軍南下,因為在1937年的八一三之前,日本在上海駐軍只有不到6000人。因為上海都是租界區,日本也不想在那邊打仗,而且之前都有協議,不要侵擾租界區。可是蔣介石為了開闢淞滬戰場,日記中就講他命令張自中堵塞吳淞口,故意要張自中封鎖揚子江口,並要「謹慎挑釁」。

畫外音:淞滬會戰是1937年8月13日起中國軍隊在上海與日本軍隊發生的戰鬥,又稱八一三戰役。這是中國抗日戰爭中第一場重要戰役,也是這場戰爭中規模最大、戰鬥最為慘烈的戰役之一。日軍投入37萬人,死傷4萬餘人;中國軍隊投入75萬人,死傷30萬人。三個月以後的1937年11月12日,日軍攻陷上海,淞滬會戰結束。淞滬會戰中方雖然失利,但卻實現了蔣介石將戰線引向華東華南地區的戰略設想,為中國的長期抗戰爭取了時間。

郭岱君:所以日本是嚇了一跳,沒想到敢在上海打起來。所以日軍本來只有6000人,後來不斷從日本本部、華北、台灣調兵,最後在上海和後來的南京的日本軍隊到達37萬人。當然中國軍隊大概動員了70萬,死傷人數不得了。蔣介石在德國顧問手中所訓練的最精銳的部隊四分之三都在淞滬之戰中陣亡了,大部分都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可是因為有慘烈的淞滬之戰,接下來首都淪陷,又有南京大屠殺,損失慘重,可因此爭取到了一年零三個月的時間。為什麼?武漢到1938年10月才淪陷,日本本來沿平漢線就要拿下武漢三鎮的,但蔣介石硬是把日本軍隊牽制在淞滬和南京一線,整個中國的學校、工廠、機關,全部都乘這個時候沿長江西遷,爭取到一年三個月的時間,所以到第二年日本才回頭打武漢。

1945年9月,重慶。蔣介石身着戎裝在中央電台向全世界宣佈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持久戰,蔣介石毛澤東誰之版權

李肅:剛才講到蔣介石的抗戰謀略,提到了持久戰。大陸方面認為持久戰是毛澤東提出的,因為他對此有一篇專著。那麼您提到的持久戰和毛澤東的持久戰是一回事嗎?

郭岱君:蔣介石在1933年和1934年的日記中已經多次提到持久戰,蔣百里談持久戰就更早。這沒什麼好爭的,而國民黨在1936年的洛陽會議為抗戰定調,就是說要打持久戰。這是見諸於文字的。

李肅:蔣介石的持久戰就是要拖下去。拖到什麼時候為止呢?把日本拖垮嗎?

郭岱君:蔣介石日記就講:「敗而不降,拖垮日本」。他認定日本是個小國,沒辦法撒遍全中國。蔣介石是以空間換取時間。他在七七事變之後說,「地無分東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皆有守土抗戰之責」,每人都抗戰,每個地點都是戰場。這是日本要極力避免的,日本需要速戰速決。當年的日本外相重光奎是投降書上的簽字人之一。他在回憶錄里就講,日本當時沒有很好的戰略,日本根本就不應該被國民黨拖到淞滬,37萬大軍在淞滬一拖就是一年,因為南京淪陷後已經是12月底了,長江已經相當的冷,很多的行動就不便了。重光奎說本來是應按照原來的方式行動的,沒想到被國民黨拖着走了。

西安事變,張學良是功臣還是罪人?

李肅:剛才我們講到「攘外必先安內」和不抵抗政策,這就涉及到國共兩黨關係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件,就是西安事變西安事變最後的結果是國共再度合作,共同抗日。蔣介石在日記中有什麼記載?

畫外音:1936年12月12日,東北軍的張學良和西北軍的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諫,扣押了到西安監督剿共行動的蔣介石,要求他停止剿共,一致對外。蔣介石與共產黨攜手抗日。國共第二次合作形成。「西安事變」,使張學良成了共產黨眼中的英雄,而對於蔣介石和中華民國來說,張學良是有功還是有過呢?

郭岱君:日記有很多記載。他對西安事變的日記我們後來看起來就像看小說一樣精彩。首先他為什麼要去西安?已經有人警告他,西安不穩定,不要去。他還是去,因為他相信張學良,待張學良如「子侄」。去了以後,當然張學良、楊虎城希望抗日。但故事中還有故事,因為中共在張學良這邊已經做了很久的工作了,就是希望能夠脅迫蔣介石抗日,並沒有想要抓蔣介石的意思。可是前天晚上張學良去跟蔣介石講,說你不應該花時間打內戰,應該抗日等等。蔣介石覺得你是我的晚輩,於是拍桌子把張學良大罵一頓。張學良火了,回去以後就兵諫了。蔣的日記也很精彩。他說突然間外面槍聲大作,他就要侍衛去看發生什麼事情。侍衛回來說大事不好,他馬上就說趕快從後面的窗戶跳出去。侍衛先跳下去,他接着跳。他在日記中說跳下去以後三分鐘站不起來,因為他不曉得後牆是里高外低,外面是一個溝。所以他跳下去以後脊椎跟腿都受傷了,侍衛只有背着他往山後走。那麼後面怎樣搜索,怎樣抓到他,日記中都非常的精彩。這裏面就談到中共在事件中的角色。我以前在台灣的時候,蔣介石本人,國民黨還有宋美玲寫的有關西安日記,都否認在西安見到了中共的代表。可是等到宋子文檔案開放,非常清楚周恩來來了,而且見了兩次。蔣介石日記裏面也非常清楚,周恩來來見兩次。蔣介石的日記很感人。有一天他就寫:「十時三十分,余已就寢,妻攜周某來見。多年不見故人,寧無感慨乎?」蔣介石為什麼如此失望,憤怒,對張學良如此不能原諒呢?是因為他已經打算一切都佈局好了,遷都完畢之後,陳誠和衛立煌的軍隊已經在百靈廟準備一舉殲滅紅軍了。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差兩個禮拜了,結果發生了西安事變。所以他寫道:「漢卿誤我大事矣」,「漢卿壞我一盤好棋」。

李肅:蔣介石到1949年以後會不會認為漢卿壞的是國家大事呀?

郭岱君:當然那個時候也沒有想到是改變歷史的大事嘛。

李肅:起碼這件事把蔣介石剿共滅共的企圖被打掉了。

郭岱君:第一個就是剿共滅共的企圖被打掉,第二個就是他還沒有準備好。他本來希望有60個師,事實上沒有,結果很快就倉促應戰了,1937年就跟日本宣戰了,整個的訓練都還沒有完備,有很多的遺憾。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0408/1272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