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票據套利模式曝光 李克強與央行「互掐」

對於1月金融數據,李克強的解讀與央行有分歧。 

中共央行公佈的1月份金融數據顯示,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3.23萬億元,創歷史新高;當月社會融資增量,達到4.64萬億元人民幣。對此,李克強表示,社會融資總規模上升幅度較大,但主要是票據融資、短期貸款上升比較快,這可能造成「套利」和資金「空轉」等行為,並可能帶來新的潛在風險。中共央行的解讀則認為,「套利」是短期和少數行為,1月貸款加大了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支持。

票據套利模式浮出水面

陸媒《21世紀經濟報道》2月21日報道,1月信貸數據大幅超預期,社融增量高達4.64萬億元。分析師認為,1月社融增幅大超預期,但結構不佳,主要是來自票據融資和短期貸款,這顯示資金在金融體系內空轉。

資金如何在金融體系內空轉?

由於票據貼現利率一路下降,漸漸與存款利率拉開距離,出現了套利空間。企業先拿票據承兌貼現獲得低息資金,再投向銀行結構性存款,每次操作可以套取約30~50個基點的無風險利差收益。

一家城商行票據業務部負責人江潘(化名)表示,通過這種票據套利操作模式,不僅企業獲利,銀行獲得的好處可以說一石三鳥:首先,通過票據承兌貼現,可以完成小微企業與民企放貸的考核指標;其次,結構性存款規模的增加能完成銀行存款業務的考核指標;第三,銀行將票據再貼現給央行,又能進一步提高銀行流動性指標。

報道認為,正是這種票據套利規模的迅速增長,令1月社會融資數據創下歷史新高。

2月5日,央行公佈的1月份金融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3.23萬億元,同比多增3284億元,其中,票據融資額貢獻較大,新增5160億元;與此同時,1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4.64萬億元,同比多1.56萬億元,在新增社融規模里,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達到3786億元。

一家股份制銀行金融市場部業務總監表示,這些數據一下就讓票據套利空轉現象浮出了水面。

票據套利和資金空轉引李克強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票據套利和資金空轉問題引起李克強的關注。

2月20日,作為經濟學行家的李克強在官方場合表示,「降准信號發出後,社會融資總規模上升幅度表面看比較大,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其中主要是票據融資、短期貸款上升比較快。這不僅有可能造成『套利』和資金『空轉』等行為,而且可能會帶來新的潛在風險。」

但中共央行的解讀與李克強出現分歧。

2月20日,央行相關負責人表示,1月份票據融資顯著增加,支持了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個別企業通過票據貼現和結構性存款套利,只是短期的少數行為,不是票據融資增加的主要原因。總體而言,1月份貸款處於合理水平,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加大。

顯然,央行並不認為票據套利存在大問題,資金也沒有在金融體系空轉,而是支持了實體經濟,而且支持的力度是「加大」了的。

央行降准與放水是票據套利的根源

李克強說,要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決不搞「大水漫灌」。但由於央行多次降准與流動性的釋放,1月份票據利率下滑跡象明顯。

上海票據交易所發佈的數據顯示,1月份商業匯票貼現加權平均利率為3.67%,比去年12月下降16個基點,同比則下降157個基點;轉貼現加權平均利率為3.6%,比上月下降29個基點,同比下降112個基點。

一位城商行金融市場部人士表示,「其實銀行票據利率下降幅度不亞於商業匯票與轉貼現業務,不少銀行開出的銀票承兌貼現利率降至3%左右。」票據套利現象因此迅速增加。

該人士解釋說,若銀行開出的票據承兌貼現利率為3%,企業就可以通過3%融資成本獲得資金,再投向結構性存款(年化利率約3.6%~3.8%),在扣掉0.05%開票成本與承兌貼現手續費後,這家企業能獲得約40~50個基點的無風險利差收益。

江潘表示,「甚至部分企業採取加槓桿做法進行票據套利。」這類企業會將票據承兌貼現資金分成兩份,一是動用50%資金作為保證金,與關聯企業簽訂貿易合同再向銀行申請開票;二是將剩餘50%資金直接投向結構性存款賺取無風險利差,如此多次循環操作,其無風險利差收益將隨着資金槓桿增加而成倍提高。

江潘說,有一家企業,以往每年1月份按正常經營業務規模大概需要5000萬元的票據承兌貼現額度,但今年1月份其主營業務規模沒有大幅增長,但票據承兌貼現規模超過4億元。

他認為,「這某種程度加劇了票據空轉現象。」

陸媒報道,不少嗅覺敏銳的企業還四處托關係「收購」票據擴大票據套利規模,令1月份票據交易額驟增。

銀行不願向民企貸款

英國《金融時報》2月21日報道,中共國務院上周發佈規定,敦促銀行以及其他中介機構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支持。

隨着中國經濟放緩,民企似乎受到更多關注。根據代表民營企業的一個行業協會的數據,民營企業創造了中國60%的經濟增長和90%的新增就業。

然而,中國的銀行體系仍然不願向民企貸款,評級機構穆迪駐上海分析師許晨(Sarah Xu)表示,只有那些「本質上健康」的企業可以在政府繼續支持民營企業的前景中受益,但這樣的企業「為數不多」。而那些實力較弱的民營企業,「信貸供應增多對(它們的)整體融資狀況不會有顯著影響」。

《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說,事實上,在票據融資規模大漲助推「天量信貸」數據出現的1月,不少民企依然沒有感受到信貸寬鬆。

一位地方大型機械製造業民企負責人表示,目前要獲得銀行信貸資金的難度依然不小。由於該企業從事的行業增長放緩,此前一家股份制銀行地方分行同意發放的一筆貸款,被總行風控部門退了回來,因為擔心企業銷售回款減少,難以覆蓋貸款本金利息。

多位中小企業主直言,去年底他們向當地銀行申請中長期貸款用於採購設備與原材料,後來發現這些銀行在年初將大量信貸資源投向了基建項目與個人按揭房貸業務。

一位中小企業主表示,他們只能借部分銀行加大消費信貸業務的機會,由企業高管申請信用卡,再通過信用卡套現資金用於採購原材料與加大新項目投資,前提是企業主與高管簽訂協議,由前者拿出房產或其他財產給後者信用卡還款提供「擔保」。

在這些中小企業主看來,要讓銀行信貸資金大規模地流向小微、民企,首先需改變當前以抵押物決定放貸的銀行操作體系。

上述中小企業主無奈的說,這些年為了企業技術升級與業務轉型,他差不多將所有的房產、企業廠房設備、土地都抵押融資了,銀行若繼續根據抵押物是否充足給予放貸,他只好將自己抵押了。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希望之聲 記者賀景田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0222/1250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