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鮑彤:毛澤東對改革開放的最大貢獻 就是他死了

作者:
毛澤東不去世,中國就不可能提出改革開放,因為毛澤東最後十年是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這十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誰反對毛主席就打倒誰,因此在毛澤東去世前的最後十年,中國實際上只有一個人是活的,他姓毛,叫毛澤東,其他的人都是死的。為什麼?因為他們必須一切要跟毛澤東一致,向毛澤東看齊,誰反對毛澤東都會被打倒,包括鄧小平當時是被打倒的,一開始的時候,在這十年當中。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美國之音近期訪問了直接參與見證了這場歷史性變革的資深改革派人士鮑彤等人。採訪期間正逢中共宣傳部門在北京舉辦了大型展覽,慶祝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鮑彤先生在訪談中從官方舉辦的這一改革開放展覽談起,闡述了他對改革開放深層意義的認識和感想。

鮑彤:改革開放從七十年代末開始到現在差不多40年吧,這樣一個展覽會我認為很重要。我想這個展覽的主體不應該是領導人,我想應該是中國人。改革開放就它的起點,就是中國人要求自己決定自己命運的一股潮流。這個潮流是從毛澤東逝世開始的。毛澤東對改革開放所起的最偉大的作用就是他去世了。

「改革就是改毛」

毛澤東不去世,中國就不可能提出改革開放,因為毛澤東最後十年是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這十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誰反對毛主席就打倒誰,因此在毛澤東去世前的最後十年,中國實際上只有一個人是活的,他姓毛,叫毛澤東,其他的人都是死的。為什麼?因為他們必須一切要跟毛澤東一致,向毛澤東看齊,誰反對毛澤東都會被打倒,包括鄧小平當時是被打倒的,一開始的時候,在這十年當中。

在這十年其他很多中共領導人被打倒了,後來學歷史的時候,根據中國共產黨的黨史,絕大部分人都有一句話: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衝擊。

所以你剛才提到的人,在文化大革命中實際上是死掉的,不可能起作用的,他們這些人尚且如此,老百姓更不用說了。因此在毛澤東生命結束的時候,我剛才講的當時中國十億人只有一個活人,就是毛澤東。剩下的人實際上都是死的,或者說都是毛澤東的工具。或者說,他們當時分成兩類:一類是被毛澤東打倒的,一類是幫助毛澤東打倒別人的人,那麼這些人實際上都是死的。

所以到70年代末毛澤東死之前,中國只有一個活人,其他都是死的。那麼這個情況決定了毛澤東一死,這些人都要求自己活過來,這些人就要發表自己的聲音,發表自己的意見,要採取自己的行動。這股合力,我認為就叫作改革或者叫作開放。

改革跟開放,就是一回事。改革就是改掉毛澤東,就是說改掉在毛時代,就一個活人其他都是死人的這樣一個情況。

改革與平民的作用

所以我想,改革開放最重要的主體就是中國人。剛才提到,哪一個人在改革開放當中起的作用最大?中國的平民起的作用最大。其他的人,如果他是要改掉毛澤東的,那麼他起到了作用,如果他要維護毛澤東的舉國體制的,那麼他們都是改革開放的阻力。

我的問題是,改革開放不是哪一個人,不是哪一個黨領導出來的。相反,中國人要求改變這個舉國體制,在這個情況下弄出來的。所以改革開放的整個過程,當中國共產黨無法領導的時候,它取得的成績最大,當中國共產黨要老百姓跟着它走的時候,改革開放就起了變化了。

我想講三件事情來說明我的觀點。

改革開放第一件事就是分田到戶。分田到戶直到現在都有一個很好的名字,叫做包產到戶,實際上它的本質就是分田到戶,把人民公社瓦解,這件事是誰發動的呢?它是從中國共產黨領導解放出來的產物。黨員是不是也參加了這些事情,是的。比方說趙紫陽、比方說萬里。他們起的作用不是領導包產到戶,不是領導分田到戶,而是允許分田到戶,順應這個潮流,他們沒有起到領導分田到戶的作用,而是起到不阻礙分田到戶這樣一個事情。我想這是一件事情,如果今天還是人民公社,還有什麼改革開放可講?

第二點:城市裏面的個體戶。毛澤東死的時候是不存在的。文化大革命結束的時候,我從外地回到北京的時候,北京所有東西都是國營,沒有一個東西是個體。北京連修鞋的小攤子,都是國營修鞋。放一個椅子,放一個臉盆,給老百姓剃頭的小攤子都是國營的。就是說城市裏面不是國營的東西都已經被消滅光了,不存在。

怎麼冒出來的?是黨領導出來的嗎?不是的,那麼為什麼後來冒出來這麼多個體戶?一直到江澤民上台的時候,他要說,要把個體戶搞得傾家蕩產,說明什麼呢?他害怕了,這是一個很大的力量。這個力量怎麼出來的呢?是當領導出來的嗎?不是的。

是當時成千成萬的青年被下放到農村以後,多少年以後他們在農村不受歡迎,他們佔了農村的便宜,吃農村裏的飯,跟農民爭飯吃。農民不歡迎,他們也沒法堅持,因此掀起了一股潮流,回城潮。那麼回到城市幹什麼呢?能到機關當幹部嗎?能到工廠當工人嗎?能到學校當老師嗎?不行,因為學校已經停辦了。怎麼辦?他們只能做個體戶。風起雲湧怎麼起來的?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出來的。

改革給城市帶來生機

就是這麼個基礎,發展出了萬元戶,當時最出名的萬元戶無非是炒炒瓜子,就是安徽傻子瓜子。第一個炒瓜子變成萬元戶(年廣久),後來有做襯衣的(步鑫生)。這個城市裏面的個體經濟徹底消滅又出現這樣一股潮流,這是黨領導出來的嗎?不是,是平民自發出來的。

所以,虧得當時毛澤東已經死了,如果毛澤東不死,這些人統統都得抓起來。毛澤東死了,他們才有發展,後來的各種個體經濟或者民營企業,就是這樣一種基礎出來的,他們不是黨領導出來的,他們是衝破黨的桎梏才出現的,發展的潮流。

第三種潮流,我講的是農民工。農民從1985年開始不准進城。進城就叫盲流,就得抓起來。進城遇到警察就把他抓起來。進城住到任何一個地方,居民委員會也把他們趕走。後來城市需要他們,他們也需要城市,就掀起來這樣一股潮流。如果當時人民公社不瓦解,不分田到戶,如果當時知識青年不回鄉,那麼城市裏面沒有個體的萌芽。如果後來沒有農民向城市進軍的農民工,沒有三個條件,那麼這四十年當中能有什麼改革?

所以我的看法跟這個展覽會的看法有點不一樣。展覽會的說法是中國的某個領導人、中國共產黨領導出來的改革開放,我看改革開放是沒有黨的領導的。改革開放是衝破黨的領導以後冒出來的一股潮流。因此當共產黨讓步的時候,中國的改革開放才成功度過發展期。而到了共產黨要加強領導的時候,問題就發生了。

如果按照當時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的辦法,個體戶都要傾家蕩產,還有什麼改革開放?如果當時沒有這個基礎,今天看什麼?所以這個展覽看什麼,當然要符合黨的利益,為了達到黨教育老百姓的目的,而安排的展覽會,但是這樣分析改革開放,我很難接受,我覺的不符合眼睛看到、耳朵聽到的當時的歷史事實。

我想中國共產黨要紀念改革開放的話,它應該懂得這一點,不是它領導了改革開放,是老百姓衝破了它的領導,才得以在中國城鄉到處很艱難地發展起來的。什麼地方它退的越好,那麼什麼地方成績越大。什麼地方它要去加強領導,那麼什麼地方改革就根本沒有希望。我看實際情況是這樣。

我講的這個情況肯定跟黨史,黨的理論家不一樣。但是,很對不起,現在這個展覽會的觀點我沒法接受。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1218/1219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