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習近平劉鶴突然出訪 川習會懸了?內部消息泄露中南海計劃

就在外界預期的「川習會」臨近之際,西班牙媒體卻曝出習近平訪問的消息;而預計訪美為「川習會」「熱身」的中共副總理劉鶴,卻宣佈訪問德國,中美貿易未來的走向因此平添變數。有評論分析,這要麼是「川習會」可能告吹,要麼是中共藉此表達強硬或絕望的態度。據來自中國貿易界人士的消息,對於美國的談判要求,中共已經做好了「兩手準備」。

美國總統特朗普(左)2017年 訪問中國大陸時與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右)出席一個活動。(美聯社)

美國總統特朗普(左)2017年 訪問中國大陸時與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右)出席一個活動

習近平訪西班牙;劉鶴去德國;川習會懸了?

11月19日(周一),西班牙國家報(El Pais)透露,習近平將於11月28日訪問西班牙。至於訪問時程,則沒有具體說法,僅表示習近平會和西班牙國王、首相會面,並拜訪國會以及在皇宮進行晚宴。

與此同時,分管貿易談判的中共副總理劉鶴應與美國方面商討準備川習會以及中美貿易談判,卻被宣佈多天訪問德國行程。

西班牙媒體報道稱,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該國的消息或許讓美國不安。有評論分析,或是川習會告吹,或是中共表示不滿與強硬,無論如何中美貿易戰又面臨山雨欲來之勢。

20國峰會11月30日至12月1日將在阿根廷舉行,江系軍師曾慶紅旗下的《南華早報》此前放風稱,川普與習近平預定在20國高峰會正式舉行前一天,也就是11月29日會面,但隨後的報道又說,兩人將在20國峰會後舉行晚宴邊吃邊聊。

面對媒體詢問習近平是否將在下星期出訪西班牙,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耿爽11月20日,表示,「關於中共領導人對外進行訪問,中方會適時發佈有關消息。請你保持密切關注。」

台灣中央社警告說,如此一來,習近平20國峰會前訪西班牙,川習會平添變數。由於習近平出訪西班牙的時間正好在20國峰會登場前,就算習近平利用時差趕場,也相當緊湊,讓外界好奇特習會能否如期登場,以及具體的登場時間。

另一值得注意的問題是,原本被曾慶紅旗下的《南華早報》19日點名將直飛阿根廷,為川習會「暖身」的中共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確定將於25日至28日訪問德國。

中共外交部20日公佈劉鶴訪德行程後,《南華早報》所言是否可靠,外界也存在議論。

川習會存在被取消的可能

儘管曾慶紅旗下的《南華早報》放風,中美雙方人馬正緊鑼密鼓商討川習會晚宴細節。

但據《美國之音》的消息,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20日就20國峰會舉行吹風會,該中心亞洲經濟高級顧問古德曼(Goodman)說,川習會可能達成「停火協議」,但他又說,川習會最後被取消也是有可能。

難滿足美方要求;中共做兩手準備

美方一直強調,決定談判走向的球現在中共手裏,但中共對美方的要求一直視若無睹。

《自由亞洲電台》11月21日報道,美方要求中共撤銷貿易壁壘,換言之,美國的金融機構如銀行,保險公司,甚至是谷歌等原本受到限制的企業,將來均可無條件進入中國。對此,中國大陸學者認為,中共在這些領域不會讓步。

據中國貿易界人士披露,面對美國的上述要求,中共也做好了「兩手準備」:一是美國接納中國早前提交的方案,停止貿易戰;二是與美方「談不攏」,將重新制定發展戰略,走自己的路。

習近平身邊沒有人敢提批評性意見

此外,《自由亞洲電台》還引述一位不願具名的大陸訪問學者的分析稱,中共最高領導人可能低估了美國提高中國關稅的決心。

他說:「在中美貿易對抗中,習近平由於這些年在國內,在黨內搞一言堂,身邊已經沒有人再敢給他提出意見,更沒有人敢向他提出批評性意見。可以想像即使在他身邊的人,對他也是只能歌功頌德,而不能把實際情況,尤其是嚴峻的局勢告訴他。」

這位匿名人士說,中共向美國提出的清單,不會有大的改動:「當局當前整體的策略還是跟美國要繼續對抗下去,美國方面,如果真的看到中共當局『死豬不怕開水燙,』或着說是不惜代價、對抗到底,可能美國方面也會考慮一下自己付出的代價是不是已經到了和中國全面決戰的時機。」

北京學者查建國則認為,中共在關鍵領域不會讓步,接下來要看美國會否讓步:「美國如果提出(中共)必須零關稅,如果這樣的話,肯定是談不成的、中共肯定不會讓步的。所以現在關鍵就看美國讓不讓步。美國如果不讓步的話,那麼肯定(與中共)談不成。」

查建國還稱,目前各類信息不斷,也許還會出現變數:「一種可能就是在談判之前的高壓,提高要價,尤其是一些政府官員講話,並不一定是川普出面講話,那麼雙方還可能取得一些成果。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雙方有可能會取得一點成果。如果(美國)這些官員的講話完全代表川普,要求中共在關係到它體制問題,高科技發展問題上作出讓步,那麼中共是不會讓步的。」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阿波羅新聞網陸凡客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1122/1207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