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朝賢后故事圖》中的窈窕淑女,太姒(圖片:北京故宮博物院)
為什麼中國人管妻子叫太太、內人?妻子在現代漢語中是男人配偶的意思,現存文獻中,「妻」最早見於《易·繫辭》:「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在古代,妻子一詞指的是妻與子(孩子),由於後來誤用,今天普通話的「妻子」漸漸成為所有男人配偶的通稱。
然而,在古代,「妻」並不是男子配偶的通稱。據《禮記·曲禮下》記載:「天子之妃曰後,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庶人曰妻。」
可見在古代,天子、諸侯、大夫的妻子那時是不稱為妻子的,而是各有尊稱,只有貧民百姓的配偶才稱為妻。歷史上對妻子的叫法有很多,而且含義都稍微有所不同,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歷史上對妻子的不同叫法。
太太
民國盛行稱妻子為「太太」,其實太太這個稱呼,也有其歷史淵源。「太太」一詞源自「周朝三太」,即太姜、太妊、太姒。這三位妻子都非常偉大,分別是周朝八百年江山開基創業的前三位君王——太王、季歷、文王的妻子。婆媳三代,個個誠莊恭敬,行為處處合於道德規範。「三太」母儀天下,施化家國,為天下女子所效法,後世便尊稱自己的妻子為太太,希望自家妻子的賢德可比這三位國母。
《歷朝賢后故事圖》中的太妊(圖片:北京故宮博物院)
夫人
是一個稱謂,可以指:妻子,尤其是對別人的妻子的尊稱;也可以是對已婚女性的尊稱。例如:尊夫人(沒有尊太太這個詞,太太是一般稱呼);對已婚女性的尊稱,如:許穆夫人。
夫人本是周天子的側室或諸侯正妻的位號。《禮記·曲禮下》:「天子有後,有夫人,有嬪,有世婦,有妻,有妾。」,「公侯有夫人,有世婦,有妻,有妾。」漢時皇帝正室稱皇后,妾室皆稱夫人,以後各代又有所不同。明清兩朝的後宮編制皆無夫人的位號,夫人一號僅作為命婦及宮廷女官的封號,有眾多皇帝乳母獲封夫人的實例存在。
漢代以後,一般只有王公大臣的妻子才可稱為夫人,後歷代所說的「封妻蔭子」中的「封妻」便是一些官員給母親或妻子加封。後來延伸到一般人的妻子也以此稱呼。可其實在古代,有一定地位的婦女才能用這一稱呼。
內人
內人可以指:對別人稱呼自己的妻子,同「內子」。讀書人最愛用這一稱呼,內人即屋內之人。
歷史上,內人也為中國宮廷女官的位號。唐朝時選入宮中宜春院的歌舞妓也稱為內人。
娘子
「子」為對女性或者聖人的尊稱,如「女子」。而「娘」在古代並不單純指「母親」,古代對女子稱呼習慣為「…娘」,例如「姑娘」,「大娘」。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娘」也代表了女性,固而演化為「娘子」一詞。而「娘子」也並不是「內人」或者現代詞彙「老婆」的專用名詞,古人稱呼比自己小很多的女孩為「姑娘」,而和自己年齡相仿的女子則稱為「娘子」,比自己年齡大很多的女人稱為「大娘」。
古人謙卑的性格造就了對妻子的稱呼,故而古代直呼妻子時,用和其他女性相同的稱呼,稱為「娘子」,而向外人介紹妻子時則稱:「賤內」、「賤妻」。所以,娘子並不是稱呼妻子的專有名詞。
梓童
梓童(拼音:zǐtóng),原作「子童」,最早見於《全相平話五種》:「妲己乃問天子曰:『大王前者行文字天下人進寶,近日進得何寶?將來與子童隨喜看之。』」(《武王伐紂平話》)這個稱呼見於帝王家,一般是皇帝稱呼皇后。
據說此稱呼還與衛子夫有關。相傳,衛子夫入宮,歲余不得見,涕泣請出。武帝則因夜夢「梓樹」而幸衛子夫,從而得子,並立子夫為皇后,後便有帝稱後為「梓童」的說法。
梓為木中之貴者,在古代古人就以梓為有子之意。古代講究多子多福,皇家更是對子嗣相當看重,皇后也逃脫不了古代女子母以子貴的慣例。皇后母儀天下,故只有皇后才能稱之為梓童。
孝賢純皇后朝服像(圖片:維基)
拙荊
拙荊又作「山荊」,「荊室」,或簡稱為「荊」,是舊時丈夫對妻子的一種謙稱。「荊」為一種灌木,在古代常被用來作婦女的髮釵,稱為「荊釵」。古代平民女子一般都是荊釵布裙,後便用「拙荊」來代指妻子,再後來就又演變成對妻子的謙稱。
賤內
賤內是對自己老婆的謙稱。詞語出自明代孫柚的《琴心記·誓志題橋》:「賤內有恙,敢煩一卜。」同樣用法的還有「拙妻」,如李白的《題嵩山逸人元丹邱山居》:「拙妻好乘鸞;嬌女愛飛鶴。」「賤」是自謙之詞,「內」即內人。「賤」指的是男子自己,而不是妻子,賤內即「我這個卑微之人的妻子」。
老婆
老婆,丈夫對妻子的稱呼,也是現在最流行的稱呼,這個叫法最早出現於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最初的含義是指年老的婦女。後來王晉卿詩句有云:「老婆心急憑相勸」。這一「老婆」是指老是主持家務的妻子。因此,後來呼自己的妻子叫「老婆」。
現代人大多以「老婆」、「親愛的」等詞彙稱呼妻子,雖然甜蜜,但卻少了一份含蓄。古人以「太太」、「內人」向外人稱呼內妻,稱謂背後卻包含了不忘恩情與賢德的意義,可說是別有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