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兒孫自有兒孫福:它的下句才是精華你知道嗎?此話來源一個典故!

兒孫自有兒孫福!

在如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環境裏,父母們都在為孩子的前途問題而擔心煩惱,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甚至為了子女的教育問題搞得心力交瘁,也有很多的老人辛苦的幫助子女們把其孩子們撫養長大,一輩子累積的錢財也都奉獻給了子孫們,卻得不到任何回饋,心中總有幾分得不舍與心酸。

「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民諺是告誡做父母不要溺愛嬌縱後代,兒孫都有自己的路要走,都有自己的福氣,不要為孩子操心那麼多,也不必為他們過多操勞,為孩子操心多了反而會讓讓子女們沒出息。

兒孫自有兒孫福。(授權圖片)

上面這句俗語是《增廣賢文》裏記載過的,它的出處是元代關漢卿寫的《包待制三勘蝴蝶夢》,提到這句話,很多人只知道上句,卻不知道這句話還有下句,其實這個下句才是這個句子的精華部分,可惜很少有人知道。

提到這句話,就不得不講一個典故:

傳說,明朝宣德年間有個秀才姓羅,他因家境貧寒考場失意,最後只能遠離家人,到其他地方當個教書先生。羅秀才有妻有兒,妻子是大家閨秀,他不在的時候只能妻子來幹家務,但其妻不擅長幹家務,後來就是兒子妻子一起管理家務。在外過了幾年,羅秀才休假回家過年,見到自己7歲的兒子,很滿意,就想考考他的對對子,然後送他去上學。

羅秀才指着天,先出了一個「天」讓他對,兒子平時只懂家務,所以根本對不出,母親在一旁干着急就指着地,結果不小心指到了地上的雞屎,兒子心領神會,對出了一個「天」對「雞屎」。

羅秀才大怒,又厲聲問他「父親」對什麼,其母怕丈夫氣壞,就指着自己,想讓兒子對「母親」,結果兒子看到了奶,就對出「奶」,羅秀才聽罷,對自己蠢笨的兒子終於死心,他既恨自己與科舉無緣,又對兒子心灰意冷,最後出家當和尚去了。

羅秀才最後出家當和尚去了。(授權圖片)

羅秀才突然離開,對這個家打擊很大,後來他的妻子慢慢想開了,就用農忙的閒暇時間悉心教導兒子,後來又積攢錢財為自己兒子請名師,在這樣的教導下,兒子進步飛快,後來一舉高中,成了狀元。

為了感激自己的母親,兒子中了狀元後就為母親過壽。出家的羅秀才聽了,非常高興,急忙趕回家探訪,看門的人不認識他,就稟報說有個和尚來化緣,羅母開始給他錢,他不要,後來還請求見新科狀元,見到後就在牆上寫了一首詩:

離別家鄉十八秋,千錢鬥米我不收;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

這句話的下句「莫為兒孫做馬牛」其實是告誡天下父母,兒孫自有他們的福氣,智力也是一樣,只能因勢利導,而不能強逼或者放任,否則最後只能適得其反。只有讓孩子學會寬容和忍讓以真心對人處事,學會自律和堅強,才能實現自己的追求和理想,實現人生價值。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每日頭條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1102/1197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