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習身上有多少鄧的影子?

作者:
今年是中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四十周年。《南德意志報》評論認為,在今天的中國,改革開放已經變成了一個空洞的宣傳口號。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參加港珠澳大橋的落成典禮(路透社

今年是中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四十周年。《南德意志報》評論認為,在今天的中國,改革開放已經變成了一個空洞的宣傳口號。

四十年前,中國在鄧小平的主導下開啟了改革開放進程,這一政策給中國帶來了驚人的變化。《南德意志報》就此發表評論,將鄧小平和習近平作了一番比較。這篇題為《習近平身上還有多少鄧小平的影子?》的評論寫道:

「華麗的詞藻和畫面,中心人物則總是一個人:習近平。常看《新聞聯播》的人都對每天晚上19點這檔以習近平為主的社會主義式宣傳習以為常。然而,上周末的新聞聯播節目即使對那些習以為常的老觀眾來說,也感到有些難以適應。第一條新聞就持續了22分鐘:為習近平南巡大唱讚歌。畫面上習近平同人們握手致意,參觀工廠,並以不無誇張的口氣說;'我再一次來到深圳,就是要告訴全世界: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不會停止。'」

評論寫道,深圳是一個極具象徵意義的地方。四十年前,這裏還是一個毗鄰香港的漁村,現如今已經是1700萬人口的大城市,並擁有全中國初創公司的17%。評論稱,「四十年前中國開始了改革開放政策,而今天改革開放充其量只是一個宣傳口號。」評論接着寫道:

「沒有鄧小平小心翼翼的改革開放,就不會有中國今天的發展。習近平也就無法在深圳參觀初創公司,更無法以鄧小平再世般的陣仗進行南巡。然而,習近平身上究竟有多少鄧小平的影子呢?在'悶聲做事'方面,鄧小平無疑是位大師級人物。他的哲學是,集中精力搞好中國的事情,在國際事務上避免鋒芒畢露。他極力避免中國陷入混亂,避免重演毛時代那樣的盲目個人崇拜。為此目的,鄧小平主張修改憲法,將國家主席的任期限制在兩屆之內。

而習近平卻在今年春季取消了這一限期。這樣一來,只要他願意,他就可以永遠掌控權力。在他的領導下,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個國家變得越來越民族主義,越來越喜歡趾高氣揚和耀武揚威。習成了個人秀的主角。報紙、廣播以及黨代會上,改革開放政策仍然會被不斷重申,但卻基本上只停留在宣傳層面上。」

中國有句古話叫作:「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相應的德國諺語則是,兩個人吵架,總會有第三個人暗笑。《法蘭克福匯報》的一篇評論認為,在中美貿易爭端日益激化的今天,東南亞已經成了得利的第三方。這篇題為《偷笑的第三者》的評論寫道:「

」貿易衝突使得越來越多的經理人,其中也包括中國經理人,將目光聚焦在東南亞。今年頭九個月,越南製造業獲得的外來投資比去年增加了18%。而由於軍人執政一直不被看好的泰國,外來投資竟增長了53%。菲律賓的外來投資今年前半年遞增了整整六倍。而馬來西亞新首相馬哈蒂爾更是有了回絕中方巨額投資的實力。

有鑑於此,德國經濟協會下周在雅加達舉行的東盟和印尼投資研討會席位被預訂一空也就不足為奇了。為了尋找新的生產基地和商業網絡,一些前不久還遭排斥的政府突然變得倍受歡迎了。歐盟曾一度宣佈中斷同泰國軍政府的自由貿易談判,然而隨着泰方宣佈舉行選舉,儘管這是一次並不符合民主標準的選舉,有關談判竟得以重新啟動。同樣成為投資熱點還包括:光天化日之下在柏林綁架本國公民的越南,以及其總統公開呼籲槍殺毒販的菲律賓。經濟現實給東南亞帶來了事前無法預料的機遇。」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德國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1030/1196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