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這輪股災到底有多慘 看了你就知道了

作者:

從個人客戶而言:

「這段時間和同事一起,跑了很多券商的分公司和營業部,有些是我們自己挖掘的,有些是對方主動聯繫的。

跑下來的感觸很深,許多營業部老總反映,他們以前以為2015年是資產消滅速度最快的一年,其實不然;因為2015年股災後許多人手裏損失的一部分是浮贏,所以信心有所坍塌但是並沒有那麼慘烈;而且打板、連漲、送轉、妖股等模式雖然難度加大,但是總歸一年還有一兩波行情,手快的人還能混口飯吃。

但是2018年這一年,在許多營業部老總眼裏,是資產消滅速度最快的一年:

首先,是指數的估值和點位已經處於低位數年,所以許多人的倉位是越加越重,結果一有大跌,受傷更為慘重;

第二,今年以來下跌的驅動因素很多來自於政策、貨幣、外圍、貿易戰、美元、美聯儲加息等自上而下的邏輯,這些邏輯,許多精選個股穿越牛熊的自下而上投資者以及遊資大戶,是經驗不足的,所以很多時候打成措手不及的遭遇戰,多殺多最為兇險;

第三,今年的去槓桿過程也很痛苦,而直到現在才爆倉的,往往是最後一批、實力最為堅挺的賬戶。一個老總描述的極為形象:2015-2016年,以某位大戶為例,是幾千萬的賬戶加槓桿賺到2個億,又跌回一千萬的過程,但是今年以來,則是從一千萬,逐步跌到200萬、徹底絕望的過程;

第四,許多營業部監控的兩融賬戶,最開始是幾十萬幾百萬的補倉,到了最後,都是每隔一天幾萬幾萬的補倉,燈盡油枯的那種感覺。包括許多上市公司的槓桿和質押,也在持續的爆倉,我聽過比較誇張的案例是:有上市公司如果爆倉,考慮到它的表外負債,可能實控人可能1分錢也剩不下,還倒欠別人錢;

第五,打板流等趨勢交易模式,快速的失效,許多在營業部自成小體系的中小遊資,也都非常辛苦,進二退三,而且市場的交易量也在快速萎縮;

第六,一部分產品和賬戶,都在警戒線和清倉線附近,變成了所謂的DEAD MONEY,暫時失去了加倉和進攻的能力。

市場的生態起碼可以說,離良性循環還很遠,這是目前的一個現狀。——這也是熊市為什麼對利好麻木的原因,不全是人們喪失信心的原因,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即使大家有信心了,但是也暫時失去了加倉和買入的能力了。

非不願,而是不能。

從市場的兩融數據來看,自今年8月以後一直處於下行態勢,不管是否反彈,都在下行,就是不計成本的賣股票。

上市公司就更慘:

2018年以來,上證綜指從高點到低點回撤幅度高達30%,在去槓桿、貿易戰的技術性熊市背景下,A股市場跌跌宕宕,成為投資者的不堪回首的「戰場」。而相對於15年的股災和16年的熔斷危機,更多的資本市場信息,讓我們似乎感覺到,傳統行業民營企業的春天,似乎很難等來了。

國資「接盤」市值已超千億

據Wind數據顯示,2018年至今已有近160家上市公司的大股東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其中22家接盤方均為國資,接盤總市值已超過1330億元。由此,國資被成為2018年最積極的「買殼人」。

國資進場的時間點主要分佈在6-9月份,僅9月上半月,便有6家上市公司計劃向國資轉讓股份、控制權。

因為自6月份之後,滬指跌破3000點,進入2時代,眾多中小市值個股下跌得尤為慘烈,這一波下跌中不斷傳出大股東股票質押爆倉危機。

國資此時入場,無疑將獲得很好的收購機會。

堪比90後跳槽率的董事長離職率

據統計,截至9月中旬,今年已有350位上市公司的董事長離職。

按照年代分佈來看,40後10人,50後70人,60後189人,70後68人,80後13人;從交易所分佈上看,屬於滬市主板有157人,創業板35人,深主板85人,中小板73人。

據Wind統計,2017年全年共有478位上市公司董事長離職。而今年至今不到9個月已有350董事長離職,根據現有股權質押比例和超過平倉線的企業數量,顯然後面在被迫排隊離職的董事長。預計兩年時間,上市公司董事長將有超過千位「離職」,超過A股上市公司數量三成。

而據統計,自2015年股災以來不到四年時間,已有近2000名上市公司董事長離職,超過A股上市公司數量五成。

股災、熔斷,經濟上供給側改革、去槓桿和環保督察,中美貿易戰的艱難背景下,「換帥如換刀」,董事長的頻繁更迭不利於上市公司經營的持續性和穩定性,大批上市公司業績不堪入目。

爆倉進行時

截至8月21日收盤,當前正常交易公司中,共766家公司股價接近預警線,其中跌破預警線公司共707家,涉及質押市值共4586.22億元;接近平倉線公司共568家,其中500家公司股價跌破平倉線,涉及質押市值共2993.12億元。這讓數百家老闆瑟瑟發抖中。

目前跌破平倉線的公司主要集中在機械設備、醫藥生物、化工等行業,這也是質押規模前三的行業。而輕工製造,電氣設備、紡織服裝是股權質押市值占行業市值比最大,佔比分別為36.4%,29.2%,25.0%,23.3%,21.8%。

輕工製造,電氣設備、紡織服裝三大傳統行業,是絕大部分中國中小民營企業集中從事的行業,尤其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

如此多的企業家將股權大比例質押,如今面臨強制平倉的風險而放棄補倉,為什麼?或是經營困難已沒有資金補充質押,只能眼睜睜看着爆倉而失去企業所有權;或是質押股權早早套現投資其他領域,已經對傳統企業經營失去信心,「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任由他去。

但無論如何,近3000億的民營企業家個人財富,在當前的熊市背景下,隨時幻滅,更令人惋惜的是,辛苦經營數十年的企業,也將易手他人。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恆豐資本研究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1018/1190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