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德媒:「中共放寬市場准入是表面文章」

中共政府年初宣佈,今後將逐步放寬外企必須以合資方式進入中國的規定。但一些專家認為,這種讓步姿態只是表面文章。

默克爾總理2016年參觀中國瀋陽寶馬合資企業

沒有哪一家跨國企業能繞得開中國市場,但要進中國市場卻談何容易。迄今為止,外國企業必須要有中國合資夥伴才可在中國運營,這也就意味着必須要和這個中國夥伴分享自家的知識產權和技術。今年春季,中共宣佈將在部分領域放寬有關中國合資夥伴的硬性規定。德國工業聯合會對此表示歡迎。《法蘭克福匯報》發表題為《藉助西方而壯大的中國創新力》的文章。文章稱:

"對於中國放寬合資規定,專業人士並不認為這是中國對德國政府做出的讓步。墨卡托研究所專事歐洲對華政策研究的維登菲爾德(Jan Weidenfeld)表示:'在那些中國人相對比較自信,認為國有企業能夠同外國競爭者並駕齊驅甚至比對方略勝一籌的領域,他們願意作出讓步。'但是,在那些技術水準遠遠高於本國企業的領域,中國還是會一如既往地保護本土企業。維登菲爾德說;'如果中國做出讓步,那一般來說,都是一些表面文章。'

過去幾年來,中共強迫外國企業必須以合資方式進入中國的規定,極大地幫助了中國經濟很快接近於發達國家水平。僅在2015年,中國就新成立了六千多家合資企業。來自諮詢公司KPMG的數據稱,2017年有超過400億美元的資金以境外直接投資的方式進入中國。"

文章寫道,在電動汽車領域,中國已擁有世界領先地位。因此,中國在此領域取消了合資企業的硬規定也就不足為奇了。但是,在許多科研強度極高的領域,比如化工、製藥以及醫療器械領域,外國企業還是必須同中方合資後,才能進入中國市場。有鑑於此,放寬市場准入門檻顯然是一個象徵性的舉動。文章接着寫道:

"當然,國際企業在沒有中方夥伴的情況下能否適應中國市場,也是一個值得懷疑的問題。畢竟,中國的官商關係網錯綜複雜,各類規章制度更是讓人眼花繚亂,因此,想必只有那些經驗豐富、受過良好諮詢的企業才有可能在這個管控嚴密的市場上取得成功。對於德國汽車企業來說,現在中國放寬合資規定,實際意義並不大。因為,大多數德國汽車企業已經同中方合資夥伴簽署了多年的合同。"

文章詳細介紹了諾丁漢大學三位學者對中國合資企業制度與中國技術進步關聯性展開的研究。文章最後寫道:

"為了趕超西方國家,中國的發展仍離不開模仿。畢竟中國大多數企業的技術水準還有很大差別。即便取消了合資建廠的硬性規定,中國還是有很多手段獲取外國企業的技術。此外,了解中國市場的專家警告說,不應因為中國放寬市場准入條件而迷惑雙眼。比如,外國企業在企業數據加密方面仍遇到重重困難。墨卡托研究員維登菲爾德表示:"中國政府的目的是,外國企業只能使用政府批准的VPN伺服器。此外,一個新的趨勢是,各個企業都要成立黨支部,而黨支部越來越多地介入企業的人事決策。有鑑於此,沒有理由期望,中國會在近期內進一步向西方開放。"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德國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0818/1160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