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孩子走的路 最後都成了坑
1
前幾天又被一則新聞刷了三觀。
今年48歲的大衛,上海人,從小學霸,大學讀的是同濟,後來又在加拿大名校滑鐵盧大學拿到了工程碩士學位。
算是傳說中的“別人家孩子”了。
但是。
6年前他回國後,一直不肯工作,天天窩在家裡,白天睡覺,晚上玩遊戲,靠老媽給一點生活費苟活。
而他老媽丁阿婆已經82歲了,有尿毒症,每周需要三次坐公交車去透析。
丁阿婆一個月3500塊退休金,醫療費要花2000多,再養活自己和兒子,深感力不從心。
她苦苦勸兒子出去工作,他死活不肯。
身心俱疲之下,丁阿婆準備去法院告兒子,讓他出贍養費,以此逼迫他工作。
但找了律師後發現,就算勝訴,兒子要是依然不肯工作,法院也沒辦法。
丁阿婆無奈撤訴。
對於今天的局面,她懊悔不已:“我教育不對,樣樣包辦,他從小樣樣現成的,依賴慣了……”
而兒子也把自己的種種不順歸咎在老媽身上,說是老媽的溺愛毀了他前途。
丁阿婆抹着眼淚說:“我毀了你前途,我有罪……”
真是讓人心酸。
養兒一場不易,把兒子培養成高端人才更不易,結果竟是這麼個結果。
兒子自身當然有很大問題。但作為家長,我們更該深思這種巨嬰的成因。
丁阿婆那句“他樣樣現成的,依賴慣了”,值得所有父母警醒。
2
長沙也曾有個類似的新聞。
一個29歲的男人,小學輟學,無所事事N年後,跟着父親去做苦力。
因為活太重,他沒做幾天就放棄了,轉而去學理髮。
理髮學了半個月,他又走了,原因是“總被師父刁難。”
後來他在酒店當了上菜員,待遇還算不錯,但因為“沒力氣幹活,老闆總說侮辱的話,受不了”,又走了。
他還去玩具廠、制衣廠打過工,都沒幹多久,因為“總被認為是小偷,被人打”……
後來他就回了家。大夏天的,患糖尿病的父親出去搬磚,他就在家裡玩手機,飯也不做。
父親不能忍,把他趕出了家門。
他不解,也不服:“我沒有能力,父母有能力,他們為什麼不能養我?”
於是氣惱地去找律師,想狀告父母不養之罪。
鄰居們看着都生氣。但還是說:也怪他娘,從小不讓他做事,弄得現在不肯做事了。”
——和那個海歸碩士一樣,也是“從小樣樣現成的,依賴慣了”引發的悲劇。
3
每個父母在樣樣替孩子包辦的時候,都不會意識到自己在養一個巨嬰。
但事實上,“成年而不自立”已經是個普遍的社會現象。
中國老齡科研中心統計,在城市裡,我國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養小”現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依靠父母為其支出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費。
未來,“巨嬰啃老”將極大困擾中國父母。
只是大部分家長還沒意識到“教孩子獨立”有多重要,還在以愛之名為孩子包辦一切,還傻傻地說“別的不用管,你只要學習好就行了”,還以為“孩子長大自然就獨立了”……
我表姐就是這種。她是全職媽媽,又很疼孩子,所以什麼都幫孩子做了。
女兒五歲,吃飯還靠她一勺勺喂。
女兒上一年級,每天都是她幫忙裝書包。
女兒四年級還不會系鞋帶,有天在學校鞋帶開了,自己亂七八糟打了十幾個死結。
每次學校要求孩子回家做手工,表姐都全權代勞,女兒拿到學校總受表揚。
有次她幫女兒做了太陽花摺紙,得意地跟我展示,說“肯定是她們班最好的。”
我說學校明明要求孩子自己做,你管太多了。
她不在乎:我做得又快又好,何樂而不為?有這時間她學習學習多好。
我送她倆字:傻媽。
她不服:我閨女說我是世界上最好的媽。
唉。
孩子懂什麼呢?她知道去日苦多、不練出一身本事不足以扛起這一生嗎?
她只知道你此刻讓我舒服快樂,你就是好人。
孩子不懂,大人再不懂,她如何學會自己撐起一片天?
楊絳的父親說:教育孩子獨立,勝過當第一。
的確,不獨立的孩子,再優秀也很難活得幸福自在。
偏偏中國家長最喜歡包辦一切。因為愛,也因為省事。
教孩子系鞋帶很麻煩,可能一天一夜都教不會。但你幫他系,三秒鐘就搞定。
讓孩子整理書包很艱難,要喊八遍揍三回他才去。但你幫他整理,一分鐘就搞定。
於是,我們就二話不說代勞了,並暗暗寬慰自己:沒關係,這些小事,他大了自然就會了。
這是個特別錯誤的認知。
8歲時你沒教他系鞋帶,20歲時他的確學會了。但20歲明明已經該打工賺錢養自己了,他卻只學會了系鞋帶。
人的能力是循序漸進的。
一個從來沒有獨立能力的孩子,絕不可能在大學畢業的第一天,就忽然可以整理房間,洗衣做飯,照顧好自己了。更不可能立刻就能兢兢業業工作、方方面面周全、和領導同事相處良好。
就像一個從沒讀過書的孩子,不可能在18歲那年意氣風發走進高考考場,輕輕鬆鬆考上理想大學。
沒有一個孩子會一夜長大。
8歲時你不讓他自己整理書包,18歲時你不讓他獨自處理麻煩,28歲你還給他錢買名牌鞋,就難保他不會48歲依然在啃老。
其實那種從不教孩子獨立的父母,才是最無知最殘忍的。
就像一隻老鷹從不教小鷹飛翔,卻在成年後不由分說把它推下懸崖。
養孩子這件事,過程錯了,結果一定錯。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必須要面對的麻煩和壓力,如果你非要代勞,那麼所有你替他走的路,日後都可能變成他爬不出的坑。
4
知乎上有個問題:為什麼很多人啃老卻沒有羞恥感呢?
有個年輕人答:父母如果不能讓孩子幸福,生他幹嘛?有錢養得起就可以。你孩子成年後出去工作累死累活你很開心?
多可怕。啃老啃出正義感了。
而這種心態,一定事出有因。
我兒子的老師說,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依賴家長。紅領巾髒了怪媽媽沒洗,沒穿校服怪媽媽沒提醒,沒帶水杯怪媽媽忘了給他裝。
你問他:“你自己會裝水杯嗎?”
他就特自然地說:“會,但一直都是我媽給我裝的啊。”
老師也是沒轍。
他們學校要求孩子每天聽20分鐘英語,聽完找家長簽字,證明聽過了。
剛開始常有孩子不簽,老師一問,都是“我聽了,我媽沒給我簽”。
言外之意,怪我媽。
老師就明明白白說:讓家長簽字,這是你的任務,你必須把本子拿給他們,看着他們簽好,他們要是忙,就等會再找,兩次不簽就找三次。總之,這是你必須做的,做不好我就批評你,而不是你父母。
但有一天,又一個女生沒簽,理由又是“我媽忘了”。
老師批評了她。
不想沒一會兒,女生的媽媽火急火燎給老師留言,說“糟了忘了給孩子簽字,是我的錯,別批評孩子。”
老師說,她找您簽字了嗎?
媽媽說沒找,一直都是她主動給孩子簽的。
老師有點氣,說:
您想過嗎,如果孩子將來工作了,很多事要找領導簽字,領導會說“你不用管,我每天想着簽”嗎?如果她有重要的合同今天必須簽字,但領導在開會,她就放那不管了,最後丟了大單子,她跟領導說“沒辦法那天你在開會”,領導會原諒她嗎?您現在什麼都包辦容易,但如果孩子學不會處理問題、承擔責任,她將來怎麼適應社會?
的確如此。
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很多經歷,其實都是在模擬未來的場景,他獨自面對、處理的事情越多,將來的適應能力自然越強。
5
兒子四歲時,我有次帶他出去玩。他想吃雪糕,我就拿了十塊錢,讓他自己去十米外的超市買。
兒子歡天喜地去了。對面有兩家小超市,他先去了近點那家,結果是個菜店,他很快跑出來,去了另外一家,成功買到一盒,還請店主幫他開了蓋。
他邊吃邊歡脫地跑回來。結果樂極生悲,剛到我身邊,雪糕啪嗒一下扣地上了。
他發現根本撿不起來,開始咧嘴大哭。
我只好又拿十塊錢,讓他再去買一盒。
他抹着眼淚去了,這次買了另外一款,也沒開盒,到我身邊才小心翼翼打開,說“剛才我太不小心了,這次要小心點。”
一件特別小的小事。
但其實是一次微型的獨立能力訓練。
想吃雪糕,自己去買。這是自己解決問題。
去哪家店,選哪款雪糕。這是自己做出選擇。
雪糕掉了,承認是自己的錯。這是自己承擔責任。
再傷心也重振旗鼓,再去買一盒。這是自己面對挫折。
上次不小心,這次要小心點。這是自己總結經驗。
如果這樣的訓練一次又一次反覆進行,孩子自然就具備了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
對父母來說,這難嗎?一點也不。我全程只做了兩件事:給他十塊錢,再給他十塊錢。
當然,就算麻煩,聰明的父母也該盡量讓孩子“自己去做事”。
教他自己系鞋帶很麻煩,但一旦教會,你就再也不用親力親為幫他系了。
讓他自己管理零花錢,剛開始他可能花得一塌糊塗,但慢慢的,他就對錢有概念了。
當他的本事越來越多,對你的依賴越來越少,你就會越來越輕鬆,他也會越來越強大。
這是真正的雙贏。
最傻的媽媽,就是放棄自己,一心撲在孩子身上,什麼都替他做了,結果——說難聽點,一輩子辛辛苦苦,養出個廢物。
他痛苦,你更是。
所以,你若真愛孩子,就該讓他自己吃飯,自己買畫筆,自己處理和朋友的矛盾,自己給同學家長打電話問作業……
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簡單八個字,是父母對孩子最大的負責。
他會在做事的過程中感知世界,了解自己,掌握生存技能,也慢慢地學會承受壓力,權衡利弊,與人合作,收拾殘局,逆境中迅速調整,迷茫時保持耐心。
有了這樣的獨立能力,他才不會在自己面對社會時惶恐不安,不知所措,才不會遇到一次小失敗就一蹶不振,又逃回父母身邊求保護,求圈養。
巨嬰不是一天養成的。
飛天的鳳凰更不是。
我們不求孩子多麼快意人生,起碼不能讓他四十歲了還躲在我們的羽翼下瑟瑟發抖。
否則,到八十歲忽然意識到“我錯了,不該從小樣樣給他包辦”,可是已經不能從頭來過。
那該有多難過。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宋雲 來源:知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教育育兒熱門
- 教育孩子 帶他吃頓飯就夠了(組圖)
- 12歲之前 父母一定要「逼」孩子養成這6種好習慣!受益一生(圖集)
- 父親的責任(深度好文)(圖)
- 長大後最吃虧的 往往是這種孩子(圖集)
- 博士媽媽超厲害 把英語單詞編成三字經 健忘兒子1天記住800單詞(圖)
- 請不要提前透支孩子的福報!(組圖)
- 虎媽痛哭:學霸兒子最多1米65!醫生:家長通病!(組圖)
- 孩子渴望父母說這六句話 你說過了嗎?(圖)
- 第十名現象:考80分的孩子往往比滿分孩子長大有出息 這是為什麼?(圖集)
- 孩子性格養成 「跟誰睡」很重要(圖)
- 斯坦福教授:用以下12種語境表揚孩子 事半功倍!(組圖)
- 一句話影響他一生10句「父母常掛在口邊」的童年陰影禁句(組圖)
- 16歲女生棋霸兼學霸備考清華 一年只看一次電視!(圖)
- 父母最應知道的十條心理學規律(圖)
- 過年期間如何毀掉一個孩子?
- 把孩子培養成優秀管理人才需要哪些要素?
- 成長過程中是什麼導致了孩子不願再跟家長溝通?
- 閱讀是孩子畢生的財富 這19個小妙招 讓孩子愛上閱讀!(圖)
- 下一個博爾特?地球最快的孩子刷爆網絡(圖)
- 如果你家有孩子在上學 就一定要好好看看這篇文章!(組圖)
- 對孩子來說 為什麼老師一句話頂家長十句?(圖)
- 6歲之前 孩子總愛問「為什麼」 家長這樣回答孩子更優秀(組圖)
- 哄寶寶睡覺 父母千萬別做這6件蠢事!(圖)
- 推薦10首寶寶啟智古典音樂(圖)
- 這幾類父母很難養出幸福的孩子 尤其是第二種(組圖)
- 6歲女兒患上婦科病 打開衣櫃全明白了 媽媽淚崩!(組圖)
- 孩子的智力遺傳於媽媽?生男孩全部影響 生女孩影響一半!
- 女兒考上清華向父親報喜 父親忘掛電話 得知真相 女兒癱在地上!(組圖)
- 請告訴孩子 讀書才是最容易走的那條路(圖)
- 哈佛教授:排名前5%學生的學習秘訣就3個字 這比勤奮更重要!(組圖)
- 父母越乾淨 孩子越高貴(組圖)
- 為什麼你付出越多 孩子越不心疼你 越不知感恩?教育專家:因為你沒做到這一點!
- 養兒子有三忌 養女兒有五忌 家長早明白 孩子以後少走很多彎路(組圖)
- 告訴孩子 這些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兒(建議永久保存)(組圖)
- 太愛乾淨的父母 往往養不出聰明的孩子 孩子還是「臟」點好(組圖)
- 母子吃完早飯後 老闆搖搖頭:這當媽的 老了等着被送去敬老院吧(組圖)
- IQ210 世界上智商最高的那個孩子 現在怎樣了(組圖)
- 美高科技達人限制子女使用手機
- 「窮養兒富養女」原來是指這樣養 可惜90%的媽媽都弄錯了(圖)
- 「媽媽我去天堂了!」她跳下21樓!殺死她的兇手竟然是…誰都想不到!!(組圖)
相關新聞
- 《求是》刊習近平講話 拒西方憲政及司法獨立
- 顏丹:中小學生熱購「寫字機械人」打臉中共教育 (圖)
- 加國大學新疆再教育營演講 中國留學生鬧場(圖)
- 習近平:決不走司法獨立的路 要當國際規則引領者(圖)
- 紅朝奇葩:用「智能校服」監控學生(圖)
- 長大後最吃虧的 往往是這種孩子(圖集)
- 教育產業化惡果:華南理工竄改8人成績 第一改成不及格(圖)
- 習近平談依法治國:決不走西方憲政司法獨立之路(圖/視頻)
- 一句話影響他一生10句「父母常掛在口邊」的童年陰影禁句(組圖)
- 統或獨在台灣都行不通 統獨是假議題?
- 饒恕:移民症候群 角色混亂(組圖)
- 中共使館下指導棋?中國學生新疆再教育營講座砸場
- 美國在台協會表示不支持台灣獨立公投
- 斯坦福教授:用以下12種語境表揚孩子 事半功倍!(組圖)
- 衛星圖片顯示西藏集中營 印媒揭穿中共謊言(圖)
- 揭新疆內幕 哈國人權組織遭起訴(組圖)
- 厲害!U.S.News排名:加國教育水準世界第三(圖)
- 「我也是維族」:新運動要求中共公開失蹤家屬影片(圖)
- 新疆「再教育營」:為何哈薩克族人遭到扣押(圖)
- 周曉輝:土耳其向北京開火 貿易戰下再添堵(圖)
- 紅黃藍將收購新加坡一幼兒教育集團 還會改名(圖)
- 新疆黑伊特事件發酵 海外維吾爾人警告發起我爸爸我媽媽還活着嗎質詢運動
- 穆斯林國家不再沉默 就新疆情況響起「第一槍」(圖)
- 新疆「再教育營」:維族音樂家的生死羅生門(圖)
- 教育孩子 帶他吃頓飯就夠了(組圖)
- 父母最應知道的十條心理學規律(圖)
- 維吾爾音樂家傳再教育營死亡 土耳其斥設施「人道恥辱」(圖)
- 孩子紅包給1千元太多 陶晶瑩過年「機會教育」被贊爆(組圖)
- 中國女童用「點鈔機」數壓歲錢 遭批教育失敗(圖/視頻)
- 哈族婦女逃離再教育營 仍沒有自由(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