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工作職業 > 正文

為什麼要招名校畢業生?這名HR說得太扎心!

關於讀書無用論的謠言一直未停息過,甚至很多窮人家的父母依然對孩子說:讀書沒用,大學畢業生還不如農民工。然而社會現實早就告訴我們,或許少數學歷低者可能會成功,但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大部分學歷高的人一定不會混得太差。

文章中這段視頻最近很火,「非985大學生真的不行?」,你怎麼看?

文|談心社授權發佈

你一定聽到過,「大學文憑不斷貶值」、「名校光環已逐漸褪去」、「985、211已經名存實亡」等聲音,它來自於某個暴發戶,也可能出自某個親戚之口。

大學擴招、就業難度增大,很多人認為不管是不是名校,都逃不過畢業即失業的事實。所以大學在哪讀、怎樣讀都無所謂,大學對他們而言就是一個吃喝玩樂的天堂。

事實呢?

最近一段關於「為什麼要找名校畢業生」的視頻走紅。

視頻里大型企業的HR通過分析一個普通高校畢業生的簡歷,直接說明了名校和非名校畢業生在職場上的差距並不只是一紙文憑,名校和非名校文憑里的含金量更是衡量畢業生的標準。

以前的段子講:

985是軟臥,211是硬臥,雙非一本二本是硬座,三本是站票,專科擠廁所,其他的趴火車頂上,到了目的地,沒有人在乎你怎麼來的……

畢業後到了社會才發現:985是飛機,211是高鐵,雙非一本二本是動車,三本是直達,專升本是特快,專科是普快,其他的都是摩托車,然後所有人都在乎你同樣的時間最終走了多遠……

當一個學渣在招聘會上拿着那紙大學文憑苦尋無路,當他在職場上處處碰壁時才明白:平台的重要性無可代替,聽信讀書無用論,換來的是一生的卑微。

最可怕的是現在還有很多窮人家的父母對孩子說:「讀書沒用,大學畢業生還不如農民工。」

逐漸明白為什麼寒門越來越難出貴子了,這就不是階級問題,這是智商問題啊,是有多蠢才會相信讀書無用論!

窮不可怕,可怕的是貧窮思維。

名校文憑是你初入職場最直接的敲門磚

現代人在購物時,都喜歡用「品牌」來衡量一件東西的價值,在招聘市場上,「品牌效應」也同樣奏效。

即使規定凡是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舉辦的就業招聘活動,嚴禁發佈含有限定985、211高校等字樣的招聘信息,但大多數大型企業在招聘時還是會有意識地篩選名校學生。

據財富中國2017年最新數據表明,名牌大學畢業生找工作的成功率遠高於普通大學:呈現了非常明顯的「二八」分佈,兩成左右的求職者獲取了近八成的offer:

985高校應屆畢業生中有68.7%的應屆生獲得企業offer;211高校應屆畢業生中,超過一半尚未獲得offer;普通高校的畢業生,則有74%尚未獲得offer。

在《演說家》裏面,張雪峰老師曾提過一個觀點:

學歷越高,進入名企幾率越大。

所以這就是你讀不讀名校的直接差距。

而當視頻里一位嘉賓說:「我自己公司的員工,沒有一個重點的(大學)。」

張雪峰老師一句「所以你不是世界前500強」,讓他頓時啞口無言。

這就是優勝略汰的社會,如果他是世界企業500強,會願意放棄名校畢業生來錄用普通高校的學生嗎?一個好的企業總會嚮往更優質的員工。

有人可能會說:

「我可以用時間來證明自己並不比名校的畢業生差。」

但是人家憑什麼放着手邊的優質資源不用,來等着讓你證明自己?

正如「條條大路通羅馬,有人出生在羅馬」說的那樣,這個社會總有人一出生的起點就是很多人奮鬥的終點。

今年北京高考狀元熊軒昂也是這樣說的:

「像我這種屬於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還生在北京,所以在教育資源上享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在學習的時候,確實能走很多捷徑。」

但如果你再放棄高考,放棄進入名校,放棄奮鬥,最怕你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名校起碼提供給了人生的另一種可能,雖然不能讓每一個畢業生都能成為馬雲,但在人生的接力賽中,你已經跑贏了一程。

走出象牙塔,以後的門票只會越來越貴,你可能再也買不起入場券了。

所以不要小看這一份文憑,在別人還不理解你的時候,這張紙就成為了你最有說服力的標籤。

名校的學習氛圍將影響你的薪資起點

現在很多大學生「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一句話總結普通高校上課的狀態就是:

「上課有兩寶,手機和睡覺」。

一位普通二本的教師,在知乎上吐槽了學生上課時沒人聽講,看課外書、睡覺和玩手機成為他們課堂的主題。

《精進》這本書中就有這樣一段話:

「一個成熟的人,他的標準來自他的內心,而大多數人,卻受環境所左右。

一個年輕人,進入一所不那麼優秀的高校,對自己的標準會不由自主的降低以適應這個環境,減少自身與環境的衝突,而這種做法對他們的人生也許是致命的。」

那些考入二三流大學的學生,本身就有高考失敗的挫敗感,又被不稱職的老師和浮躁的同學所影響,更容易讓他們不斷放低標準,隨波逐流。

但在985、211高校的學生,多數人在進入校園前就對自己的職業做了規劃,他們大多數有了努力的目標和動力,促使他們需要不斷增強自身的專業性和硬件條件。

在這樣激烈的競爭下,每個人都在努力,這就形成了成為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一片向上的氛圍中,周圍的人都在努力,你也會用相對嚴格的標準來審視自己,不斷自省,哪怕最後變不成最牛的,也可以優秀出眾。

我們讀書、工作除了為了實現人生理想,就是為了掙錢。

在賺錢這件事情上,學歷絕對是決定因素之一,在財富分配標準上,全世界都保持了一致。

據最新的畢業生薪酬排行榜,名校佔據了榜單的前三十,清華大學畢業生畢業5年後平均薪酬達到了14918元,上海財經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分列二三位,分別為14205元和13739元。

名校思維將影響你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1.名校光環之下更有自信心。

在《認真從隨便開始》裏有一句話:「底氣不足,憑什麼生氣?你真的又有什麼本事?積累你的底氣,才能練就你的自信和勇氣。」

學歷是知識的結果,當你行了萬里路,在一個名校里學到了比別人更加豐富的專業知識時,在職場總會比別人變得有底氣,這種底氣讓他們不論是在面試中或者工作上都有着更強的自信心。

在看《歡樂頌》的時候,經常可以聽到關雎爾向安迪抱怨自己不是名校畢業,所以她在公司總感覺自己低人一籌,即使她可以用後期的努力來彌補,但是比起名校的畢業生,她這種自卑感需要用更多的時間來抹平。

在職場裏,一個名校的光環往往讓你得到別人更多的信任,這種信任也是你工作上自信的源泉。

2.名校給你更多增長見識和提升格局的機會。

一個好的學校和一個好的氛圍以及優質的校友資源都會對人生帶來巨大的變化和不可估量的機會。

許多大型名企招聘,名人演講和講座都更願意在名校里舉辦,知乎上有網友說:

「一所普通大學的前三名才能參加一個國際交流活動,而同等級別的活動在名校里可能每月都有。」

所以在名校的學生總要比非名校的學生有更長遠的眼光和更高的見識:

很多普通高校的學生還在掙扎着考四六級證書時,985、211高校的同學都已經在準備雅思、托福、保研和申請留學了。

名校往往能夠提供學生更多的名企實習機會。在《學霸是怎樣煉成》裏,HR說:

「985高校的同學,他可能在大三、大四的時候就已經參加了大型的(金融)集團的實習,而且最少是六個月。」

並不是說上了名校就能夠讓你大富大貴,但是名校總能提供給你一個平台,讓你有機會認識到一些厲害的人,拓寬自己固有的思維。

學識影響眼界,眼界決定格局,而格局影響人一生。

3.就算名校光環褪去,你養成的思維和精神不會消逝。

楊宗斌曾指出,不論是否名校出生,學歷平均僅會影響職業生涯6.5年,這也意味着在30歲後,之後的工作表現和職場成績將逐漸取代學歷。

一個名校出來的學生即使高學歷已經不能對他的職業生涯有任何幫助,他們從名校裏面帶出來的積極上進的精神狀態卻會伴隨他們一生,他們習慣了在學習上用高標準來要求自己,所以他們往往會在工作中有着更強烈的上進心。

這也造成了一些名校和非名校的學生在工作幾年後差距不斷拉大,當別人在朋友圈抱怨有工作多不容易時,對他們來說不過是將大學裏上進的精神繼續帶到工作上。

威廉·德雷謝維奇在《優秀的綿羊》裏曾提起:

名校對孩子來講是必需品,不再是改變生活的一次機會,並且精英式的生活方式是通往幸福的唯一途徑。

名校帶來的工作上的便利會隨着時間慢慢淡去,但是你在名校里磨練成的積極向上、勤勞辛苦的工作態度卻會伴隨一生。

大多數學歷高的人一定不會混的太差

「氛圍培養習慣,視野拓展眼界,資源創造機會。」

一張名校文憑雖然不能保證你讓你站上頂峰,卻會讓大多數人免於跌落谷底。

有人會說馬雲沒上過名校,但他同樣可以成為首富,別忘了,那是20年前的事情。

有人會說王健林還講過「清華北大不如膽子大」,500強企業也都說學歷不重要,但他們不會去三本大學開招聘會。

這個社會無比現實,受教育程度越低的人普遍越活得越辛苦。

山西的煤礦工人,每天6點去拉煤,冒着礦難塌方的風險干到天黑也只能賺到一百塊多錢。

然而在互聯網名企實習的實習生,就算在辦公司里干坐着吹空調一天都有150塊的實習工資,還不包括免費的三餐。

我們所受的教育,就是階層,它影響到我們能不能接觸最新的信息,能不能融入最前沿的圈子,這都是影響賺錢的重要因素。

所以千萬別信「學歷不重要」那種鬼話了,學歷低的人可能會混得很好,但大部分學歷高的人一定不會混得太差。

就像北京文科高考狀元在採訪里最後一句話說的那樣:

有知識不一定改變命運,但是沒有知識一定改變不了命運。

讀書上名校是普通人唯一可以複製的,最便捷的提升社會階層的途徑。不要相信讀書無用論,不是讀書沒用,是你讀書沒用,主要是你沒用。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微博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820/980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