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川普破除馬克思主義給亞裔送禮 調查大學招生歧視白人和亞裔

程曉農:如果個人努力不如族裔背景重要,或者青年人領福利過得和努力工作的人一樣好,這個社會將象歐洲一些國家一樣,惰性十足,逐漸沉淪。80年代以前中國的人民公社和國有企業實行的就是「大鍋飯」式結果均等,干好干壞一個樣,這樣的制度已經被社會主義國家拋棄。美國的一些左翼政治家卻還想推行這套失敗了的馬克思主義制度,那是一種歷史的倒退和政治不正確。

在美國的亞裔社區,亞裔在申請大學時是否遭遇不公平待遇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今年,亞裔團體連續第三年指控哈佛大學歧視亞裔,其它多所頂尖大學也面臨類似指控。與此同時,川普領導下的司法部表示,準備調查美國大學是否在招生過程中,有意歧視白人和亞裔學生。美國大學以倡導多元和提攜弱勢為理由提高白人和亞裔入學的門檻,算不算是種族歧視?美國大學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招生制度,才能既符合公平原則,又履行扶持弱勢的社會責任?

參加討論的嘉賓分別是:北美世界日報副總編魏碧洲先生;普林斯頓社會學博士,政治與經濟學者程曉農先生。

程曉農認為,美國的大學錄取學生時,往往事先設定族裔比例這樣的「潛規則」,其結果是,某些族裔的學生雖然學力條件低於平均的錄取標準,但因校方要達到族裔比例的規定而被破格錄取,這相當於給特定族裔的申請人變相「加分」,而另一些族裔(比如亞裔)的申請人則被變相「減分」。這種結果違背了最基本的民權原則,即一個人的族裔不應該成為傷害他或協助他的工具。實現校園族裔多元化有兩種,一種是校方錄取時不考慮族裔背景,在申請人公平競爭的基礎上錄取,最後不同族裔學生自然形成的多元結構,那是真正的多元化;另一種是以多元化為藉口,為特定族裔變相「加分」,同時對另一些族裔的學生變相「減分」,這樣人為製造出事先確定的多元化比例目標,這是校方在申請過程中重此輕彼的歧視性行為。普林斯頓大學社會學系的埃斯潘舍德(Espenshade)教授對全美各大學抽樣選取了12萬4千份申請,用邏輯回歸(logistic regression)模型分析的結果是,被錄取的亞裔學生平均的SAT成績比白人高140分,比拉美裔學生高270分,比非洲裔學生高450分。這說明,許多大學事實上對亞裔學生實行了變相「減分」。大學有招收不同族裔學生的自由,但它們沒有對特定族裔申請人變相「減分」的自由。

程曉農說,到現在為止,關於美國大學招生過程中的族裔歧視問題的討論,始終沒有明確點出錄取政策當中存在的要害問題,即族裔「加分」和族裔「減分」現象。許多大學不肯讓錄取檔案透明化,也因為實際上存在着這個現象。抓住了這個要害,校方便很難為族裔歧視問題辯護。真正的社會公正重視機會均等,同時強調,在任何社會都客觀上存在着能力和品行差異,獎能勵才、獎勤罰懶,這既是社會競爭機制的必要保障,也是低階層向上流動的正常途徑;否則,如果個人努力不如族裔背景重要,或者青年人領福利過得和努力工作的人一樣好,這個社會將象歐洲一些國家一樣,惰性十足,逐漸沉淪。80年代以前中國的人民公社和國有企業實行的就是「大鍋飯」式結果均等,干好干壞一個樣,這樣的制度已經被社會主義國家拋棄。美國的一些左翼政治家卻還想推行這套失敗了的馬克思主義制度,那是一種歷史的倒退和政治不正確。

魏碧洲說,同意美國名校存在歧視的說法。2006年到現在,亞裔被頂尖名校錄取的比例仍然是持平於百分之十幾到二十出頭,但是申請人數已經比以前高出五到六倍,所以名校的確存在人為阻止優秀亞裔入學的現實。但是,這樣的情況為什麼存在,我們亞裔要仔細思考。事實上,不能僅僅站在頂尖名校亞裔入學的角度來看平權法。我們作為亞裔也因為平權法而受到很多的優惠,主要體現在就業方面。大學是社會的縮影,如果名校同族太強太多,這些人進入社會後的競爭力反而會降低。從現實社會看,亞裔比例其實較小,所以應該學會和適應與其他族裔之間的人際來往和互動,而不僅僅族裔內的交往,總之與各族相處很重要。反過來,對於更廣大的亞裔,而不僅僅是上名校的亞裔二院,如果沒有平權法案,華人的工作機會會減少。

魏碧洲說,除了種族之外,現在美國頂尖名校把申請者的社會經濟地位也作為標準來考量,照顧低收入者和教育程度低的家庭,這在亞裔看來是另外一種形式的歧視。但是,我們要記住,美國是一個爭取公平的環社會,希望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機會,這包括在教育、就業、升遷、甚至婦女權益等方面,都需要用法律的方式來矯正。談到入學平權法,其實去年美國聯邦最高法已經裁定,平權法有必要存在;判決中哪怕最自由的法官都認為必要存在,認為需要用法律手段來矯正社會不公,包括用平權措施扶持弱勢團體,直至最後社會相對公平之後才可以取消換句話說,平權法存在的目標是最後消除它。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812/976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