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英語學習 > 正文

無法翻成英文的中文詞彙

作者:

中文和英文兩種語言,代表着兩種思維方式、兩種文化背景,差異可不小。即便現在基本上能做到兩種語言間的轉化,但還是無法做到100%切換,總會存在一些nuance(細微差別)。

比如說,中文中的‌‌‌‌「吃了麼‌‌‌‌」,如果英語翻譯成:Have you ever eaten?確實把‌‌‌‌「吃了麼‌‌‌‌」的字面意思給表達出來了,但是中國人之間那種噓寒問暖的文化背景是絕壁體現不出來了。話說回來,美國人見面打招呼會說:‌‌‌‌「What‌‌‌『s up?‌‌‌‌」如果你翻譯成‌‌‌‌「咋了?‌‌‌‌」其實壓根沒翻出來說話人的用意,‌‌‌‌「What’s up?‌‌‌‌」僅僅是打招呼的用語,而不是一個疑問句。

侃哥每天在後台都會收到很多同學問我‌‌‌‌「XXX的英語怎麼說?‌‌‌‌」有些我尚且能應付,但有些中翻英的問題,實在讓我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今天,侃哥整理一些‌‌‌‌「無法翻成英文‌‌‌‌」的中文詞彙,大家自己體會一下語言間的這種‌‌‌‌「不兼容‌‌‌‌」的現象。

首先第一個我能想到的中文詞彙是‌‌‌‌「辛苦了‌‌‌‌」

閱兵時,當首長的車經過士兵方陣,首長高聲呼喊:‌‌‌‌「同志們辛苦了!‌‌‌‌」士兵們齊刷刷回答道‌‌‌‌「為人民服務!‌‌‌‌」這裏的‌‌‌‌「辛苦了‌‌‌‌」就很難翻成英語,‌‌‌‌「辛苦‌‌‌‌」的英文可以是‌‌‌‌「work hard‌‌‌‌」裏面的hard,修飾動詞work,這是個副詞;亦或是‌‌‌‌「painstaking‌‌‌‌」,這是個形容詞,表示‌‌‌‌「費盡苦心的‌‌‌‌」。但總是感覺不合適,因為‌‌‌‌「辛苦了‌‌‌‌」是對於別人的付出的認可褒獎,不是對別人的努力的客觀描述。所以,我暫時將‌‌‌‌「辛苦了‌‌‌‌」處理成‌‌‌‌「Well done!‌‌‌‌」或‌‌‌‌「Good job!‌‌‌‌」但還是存在差異,不覺得嗎?

第二個我想說的詞是‌‌‌‌「‌‌‌‌」

咱們中國人最喜歡的思維方式是‌‌‌‌「一招鮮吃遍天‌‌‌‌」,最好一個詞能覆蓋所有場景,你看--‌‌‌‌「筆‌‌‌‌」這個詞可以指任何能書寫的工具,無論是毛筆、圓珠筆、水筆、油畫筆…你都可以統稱為‌‌‌‌「筆‌‌‌‌」。但這個大而全的概念,在英文中找不到一個對應的詞,你必須表達出具體的某種筆:pencil(鉛筆);pen(鋼筆)ball-point pen(圓珠筆);ink brush(毛筆);painting brush(畫筆);crayon(蠟筆);chalk(粉筆);stylus(智能手機觸控筆)

第三個我想說是各種中國的親戚叫法。

到這兒,中英的思維又反過來了。剛才說筆的時候,我說中國人喜歡用大而全的、能覆蓋所有場景的詞,但到了親戚關係的時候,中國人比世界上任何國家的人都細緻,巴不得給每一個親戚關係都定一種專屬的名稱:舅舅和叔叔,表哥和堂哥,奶奶和姥姥,舅媽和阿姨,外甥和侄子,孫子和外孫…我想,一個嫁到中國來的洋媳婦,面對這三姑六婆的,能叫的清嘛!其實在英文中,這些叫法真的很難翻譯出來。

每次想到某同學問我的這問題,我都想笑:她說,一個老外爺爺跟別人介紹自己的孫子和外孫的時候會說:This is my grandson and this is…also my grandson?其實,老外眼中,孫子是不分‌‌‌‌「內外‌‌‌‌」的,統一叫‌‌‌‌「grandson‌‌‌‌」,所以,‌‌‌‌「外孫‌‌‌‌」的‌‌‌‌「外‌‌‌‌」真心沒法翻譯成英文。

這一點也充分說明了,中國人傳統是重視家庭觀念的,而老外重視的是自己和朋友,不太重視這些親戚關係,他們信奉一句話:God made relatives,and thank God we can choose our friends.(上天決定了誰是你的親戚,好在我們可以自己選擇朋友。)

在足球比賽上,觀眾席大聲齊呼的‌‌‌‌「加油~加油~‌‌‌‌」,也是很難翻譯成英文的一個單詞。

首先,你肯定不能按字面意思翻譯成‌‌‌‌「add fuel‌‌‌‌」,否則也太中式了;其次,肯定有同學會說,come on就是‌‌‌‌「加油‌‌‌‌」啊~沒錯,但是come on~屬於那種心急的‌‌‌‌「加油‌‌‌‌」,比如,你跟別人玩梭哈,當你翻底牌的時候,心裏很着急期盼一個好的結果,此時此刻,‌‌‌‌「come on!come on!come on!...‌‌‌‌」就可以表達這種心情。不大適合觀眾席上大家齊聲高呼的‌‌‌‌「加油~加油~‌‌‌‌」,這更有一種儀式感。另外,go go go~也有點兒‌‌‌‌「加油‌‌‌‌」的意思,但實際上表達‌‌‌‌「快快快‌‌‌‌」或‌‌‌‌「上上上‌‌‌‌」的意思,比如可以在大兵衝鋒的時候用。

還有一些比如說‌‌‌‌「Hang in there(撐住)‌‌‌‌」,‌‌‌‌「Don't give up!(別放棄)‌‌‌‌」以及‌‌‌‌「You can do it.(你行的)‌‌‌‌」這些加油鼓勁的話,從韻律上也沒法和‌‌‌‌「加油~加油~加油~‌‌‌‌」想媲美。

最後,還是韓國人部分地解決了這個問題,發明出了‌‌‌‌「Fighting‌‌‌‌」這個詞…但畢竟這不是地道的英文…

另外,還有一些中醫里的病名,也是非常難翻出來。

比如我最被問得多的問題是:‌‌‌‌「上火‌‌‌‌」的英語怎麼說?

字典中查到的注釋為--‌‌‌‌「suffer from excessive internal heat‌‌‌‌」(遭受過多內部熱量),但是,老外看到這樣的解釋絕對會蒙圈。因為中醫(Chinese medicine)實際上是以‌‌‌‌「陰陽‌‌‌‌」、‌‌‌‌「五行‌‌‌‌」這樣的古代文化概念為基礎,這些都是英語文化中所沒有的,所以一些概念根本沒法翻出來,即便翻成英語了,老外也很難理解。比如上文中的excessive internal heat,他們可能會疑惑,為什麼人體內還有過多的熱量…他們根本不明白‌‌‌‌「內火‌‌‌‌」是怎麼回事兒。

一些同學把‌‌‌‌「我上火了‌‌‌‌」翻譯成了‌‌‌‌「I am on fire.‌‌‌‌」天了嚕,這是要自焚嗎…

還有一個讓我感到絕望的詞彙--‌‌‌‌「江湖‌‌‌‌」

這好像根本翻不成英語。我查了一下詞典,‌‌‌‌「江湖‌‌‌‌」這個詞最早見於《莊子·大宗師》:‌‌‌‌「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江湖‌‌‌‌」實際上指遠離朝廷與統治階層的民間。在許多中國文學作品中,尤其是武俠小說中,江湖則是俠客們與草莽英雄們的活動範圍。‌‌‌‌「江湖‌‌‌‌」跟‌‌‌‌「江‌‌‌‌」(river)和‌‌‌‌「湖‌‌‌‌」(lake)沒有半毛錢關係,它是一個抽象概念。

有人把它翻譯成brotherhood--‌‌‌‌「兄弟情誼‌‌‌‌」,指一種‌‌‌‌「四海之內皆兄弟‌‌‌‌」的信念,確實有那麼一點‌‌‌‌「江湖‌‌‌‌」的味道,但是沒翻出場所和地方的概念。還有人把它翻譯成underworld--‌‌‌‌「地下社會‌‌‌‌」,這有點奇怪。《社交英雄傳》裏的江南七怪、全真七子、東邪西毒、南帝北丐,難道他們都是‌‌‌‌「黑社會‌‌‌‌」不成?

還有人把‌‌‌‌「江湖‌‌‌‌」翻成了‌‌‌‌「The lawless world‌‌‌‌」,確實反映出了‌‌‌‌「江湖‌‌‌‌」不受朝廷管控的特徵。但是,西方人對於‌‌‌‌「The lawless world‌‌‌‌」的理解是‌‌‌‌「法律所不及的社會‌‌‌‌」、‌‌‌‌「無法無天的狀態‌‌‌‌」。咱們常說的‌‌‌‌「江湖‌‌‌‌」也未必有如此嚴重的意味。

最後再講一個,以前有同學問我一個句子的英語怎麼說,我至今記憶猶新。他問我‌‌‌‌「欲練此功、必先自宮‌‌‌‌」的英語。

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在練《葵花寶典》,我反正就直譯了一下回給他了:If you want to master this skill,you have to cut your eggs away.其實我想對他說,好好學點正常的英文,腦子裏別老想着把一些奇奇怪怪的中文翻譯成英語。

責任編輯: 寧成月  來源:侃英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310/894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