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中國這個「官方規矩」 延續了1000多年

各位局友,放假了吧?

政知局(微信ID:bqzhengzhiju)不敢休,就想着萬一過年期間有人突然想起看點文章呢。

當然,說過年是傳統佳節。到底有多傳統?恐怕不少人說不上來。

政知君補了一下課,比較一致的意見是,過年由虞舜時期興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着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過年。

從今天開始,大部分人放了七天假。這是近年來才定的規矩嗎?

什麼時候開始放七天假?

政知局(微信ID:bqzhengzhiju)發現,關於過年假期的官方明文規定,比較有趣的部分是從唐朝開始的。

唐玄宗曾頒佈過紅頭文件名為《假寧令》,其中寫道:「元正、冬至,各給假七日。」

「元正」指的就是新年,而「假七日」自然是指能放七天假,這也與我們如今的七天假相一致。

不過唐朝過年假期是「元正前後各三日」。也就是說,以大年初一為軸心,初一之前放三天假,初一之後再放三天假,加上初一當天總共七天。

但是,在唐朝,某些官員卻也不一定能享受到像樣的過年假期,因為唐朝有兩個規矩。第一,大年初一那天文武百官和高級地方官必須早早地上朝給皇帝拜年。第二個規矩就是,地方行政長官在過年期間嚴禁離開衙門回老家。

宋朝的過年假期延續了唐朝的放假制度,即初一前後各三天加起來共七天。不同的是,加入了元宵放假7天,加一塊兒接近半個月。

宋代,在休假這件事兒上,「地方公務員」可能比首都的「高級公務員」要幸福。因為如果你是地方公務員,每年臘月二十「封印」,停止公務,回家過年省親,。而如果你是首都高級公務員,初一要給皇帝拜年,不得休假,不能請假。

明朝削減了許多假期,不過將過年假期延長至一個月。到了清朝,冬至、元旦、元宵3個節假以封印休長假的方式貫通,前後也有約一個月的時間。

實際上,歷代王朝只規定了官員的休假制度,對於其他階層的群體沒有什麼規定。那時的百姓都是按照慣例放假。

民國政府曾廢除農曆,民眾不買賬

民國初年,不論是除夕還是大年初一,政府各個機構都要正常上班。除夕時,若是發現有公務員不在崗,這個人可能就要下崗了。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曾頒佈命令,要求自1929年1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使用國曆,廢除農曆。為了貫徹這一命令,政府還規定機關、學校、商店不得在過年期間擅自放假,否則就要對相關負責人實行嚴厲的制裁和處罰。

儘管政府企圖用行政手段來制止民間過年,但是老百姓並不買賬。於是,民間便出現了「禁令自禁令,過年自過年」的情景。同時也導致了政府雖大力提倡國曆(即陽曆),可公曆新年,只有政府機關相互拜年,民間卻無太大響應。而到了過年之時民間卻熱鬧異常,很多商人會在過年時也停止營業並貼上傳統的春聯。

直至1930年1月2日國民黨發文,承認國曆推行艱難,「習俗相沿,積重難返」。在此基礎上,1934年初,南京國民政府停止了強制廢除農曆。

中國現行的假期制度

在停止強制廢除農曆80年後,官方於2014年1月1日起實施的最新《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這個辦法也正是我們現在過年休假的依據。

根據國辦的通知,2017年過年假期從1月27日(也就是今天啦)至2月2日放假調休,共7天。

可能不少人忘記了,其實過年假期明文規定的天數實際上只有3天——《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寫到:過年放假3天(農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那麼,為什麼明文規定3天假,而大家卻可以休7天呢?

別忘了,是調休。

看起來7天的假期是靠「拼拼湊湊」合成的,嚴格來看還是三天。

其實,現在大家享受到的過年假期的調整,這些年來幾經變更。

2008年發佈修改後的《放假辦法》中關於過年假期,將原來1999年版中的農曆初一、初二、初三修改為農曆除夕、初一、初二。

據悉,這樣的調整是經過民意測驗的。

幾年後,也就是2013年,國務院又對《辦法》中的過年假期做出了調整,將「除夕、初一、初二」改回了「初一、初二、初三」。關於為什麼會調回來,目前沒有官方解釋,但也有一些說法提到之所以堅持要調回來,是因為如果除夕這一天不是法定假日,那麼很多單位也有可能就放半天。

現在好了,除夕放假,以前沒空置辦年貨的,可以放鬆地準備過節了。

責任編輯: 林億  來源:北京青年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127/873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