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黨媒:習近平嗆一句話 給樓市降溫

頗受海內外關注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於日前結束。黨媒消息稱,習近平在會上就房地產炒風提出批評,指〝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此語被會議作為處理有關房地產問題的〝定位〞。

本次中共中央經濟會議為期三天,會後中共黨媒新華社發佈了長達5000多字的稿件,其中有關房地產的主要是〝去庫存〞和〝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兩處出現。在有關後者的敘述中,會議非常罕見的引用了一句俗語〝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16日,中共喉舌人民日報微信號發文表示,此語出自習近平在此次經濟會議上的講話。此語隨即被會議作為處理有關房地產問題的〝定位〞。文章並指,要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既抑制房地產泡沫,又防止出現大起大落。

同時,還要在宏觀上管住貨幣,微觀信貸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購房,嚴格限制信貸流向投資投機性購房等等。

習近平的〝降溫〞之舉被官媒公佈後,大陸經濟學家易憲容稱,這意味着從2017年起,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將發生根本性改變,住房將回歸到基本居住功能,政府會通過信貸、稅收等政策對房地產市場進行清晰的界定。

而鳳凰財經報道則分析認為,房地產政策先後經歷了年初的全面去庫存和9月底開始的一輪重點城市調控。此次政治局會議強調「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這意味着去庫存政策已經告一段落,房地產調控的政策導向在2017年預計將全年維持。而「加快研究」的表述意味着房產稅等政策短期並無落地時間表。

報道認為,由此可見,抑制房地產泡沫和推行房地產領域的全面改革已經成為中共高層的共識。從此次會議看,中共當局下一步應加快住房制度、土地供應制度、住房金融體系、房地產稅收制度、房地產市場規制、新型城鎮化等一系列制度建設,以長效機制引導市場穩預期。

據了解,過去二十年,中國大陸房價出現三波大的漲幅:第一波是2004年到2007年,這是住房市場化改革之後的第一波房價大改;第二波是2009年到2013年,得益於四萬億的刺激,房地產投資迅速回彈;第三波是2015年年底至今,主要是去庫存政策和貨幣寬鬆導致的結果。而房產泡沫被提升到可能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高度,似乎還是第一次。

這三次房價大漲都伴隨調控,而這一波的調控來得最為兇猛,背後的政治意味也最為濃厚。

素有〝大炮〞之稱的任志強雖然在過去十年屢惹爭議,但他的房價上漲論卻一直被事實所驗證。面對今年這輪樓市調控,任志強仍然認定,2017年的房價將會比這一輪漲的更高。因為調控手段有問題,房價暴漲明顯是因為供需錯配,然而很多城市卻削減了土地供應量,但人口仍然在向大城市聚集,這只會加劇未來房價的矛盾。

中共今年「十一」期間,多個大城市出台限購政策。大陸知名經濟學者馬光遠撰文表示,這次樓市限購限貸有三大特點:一是時間集中在傳統購房的黃金窗口,選擇在這個時間,說明管理層不希望過熱的房市失控;二是樓市政策大多是在半夜出台。熟悉中國宏觀政策的都明白,凡是夜深人靜出台政策的,後面透露的信號是很明確的,那就是對市場目前的表現不滿意,甚至可以說是強烈不滿;三是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這次出台限購限貸的城市,都把土地供應放到第一位,也說明高層對地方政府炒作土地稀缺導致的恐慌很不滿。

文章分析,當局出台政策只是想讓樓市降溫,但不會冷凍。

阿波羅網於飛報道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阿波羅網於飛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1217/852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