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胡春華孫政才未去北戴河 接班人制度現疑雲

中共廣東省省委書記胡春華、重慶市市委書記孫政才未出席今年的北戴河會議引關注。有海外中文媒體認為,被外界視為未來接班重要人選的胡、孫缺席該會,令人對中共的接班人制度產生疑問。

北京時間8月17日,多位中共高層齊赴北京人民大會堂,聚焦「一帶一路」。其中,習近平、張高麗、王滬寧、汪洋、栗戰書5位政治局委員已多日未曾露面。外界多認為,這是他們從北戴河度假回京後首次現身。

胡春華、孫政才缺席北戴河會議引外界關注(網絡圖片)

此外,同樣身為政治局委員的新疆黨委書記張春賢、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重慶市委書記孫政才三人,也得以與會。不過與前5位不同的是,他們在前一段時間仍然保持了正確的現身節奏,應該是未去北戴河。因此,這次會議可能是他們近期首次會面。

胡春華、孫政才是25個政治局委員中僅有的兩個出生於1960年代的領導人,被外界視為未來接班的重要人選。此次進京與會並和其他高層聚首,再加上往期六中全會前的北戴河會議曾有商討接班人選的舊例,難免讓人再生聯想。

胡春華與孫政才在5月30日共同參加了全國科技創新大會。此次又隨習近平共同出席「一帶一路」相關工作,可能意味着兩人未來更進一步進入接班人序列形勢漸趨明朗。

但郭金龍、韓正、張春賢、胡春華、孫政才五位鎮守一方的現任政治局委員,均未前往北戴河度假,也增加了諸多不確定性。不論如何,中共接班人制度如今出現了觀者難解的疑雲。

從歷史的維度來看,中國近代以來的接班人制度其實一直沒有形成固定的模式,不像美國的總統選舉形式自立國起已運行二百多年。

一般認為,毛澤東在位時主導確立過三個接班人,分別是劉少奇、林彪和華國鋒。劉少奇被其打倒,林彪「搶班奪權」失敗逃亡,華國鋒是毛行將就木的時候推上前台,不久後即被鄧小平取代。

鄧小平則主導安排過四個接班人,分別是胡耀邦趙紫陽江澤民胡錦濤。前兩人因施政和內部博弈而出局,江澤民也曾有觸礁風險。胡錦濤任職期間,出現「老人干政」的體制性問題,醞釀出嚴重的政治危機。

習近平上位得到中共黨內較為廣泛的認可,被認為十七大時推出的未來「共主」。其接班之勢在2007年擔任上海市委書記之時就已鑄就。從胡錦濤到習近平,是中共執政以來最順暢的一次接班,但是其間存在很多時勢偶然性因素,此前也有一定的爭執。

因此可以說,中共執政以來的歷次接班,都出現過或大或小的風險。

在任何一個國家,確定一個未來領袖都非易事,並沒有能夠以不變應萬變的固定制度。需要考究無數個人的人生履歷、經驗、性格、能力、資源,需要獲得內外較為廣泛的認可支持,考慮歷史的傳承和未來的責任,需要為其配置合理的團隊,進行相應的制度設計,還需要照顧和培養其人脈與權威。而保持前後銜接和緩議設定接班人,可能是中共高層對當下接班人制度改革着重關注的方面。

中共十八大後,逐漸形成「四個全面」戰略,其中的「全面深化改革」並非虛言,黨、政、軍、社會、文化、輿論等等方面均有所涉及,即使是十八大前熱議的「政改」,也在以中共所能接受和設定的節奏在推進。

改革已經開始觸及中共最高層。2016年7月末的政治局會議提出,將於當年10月召開的中共六中全會,將制定一部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準則,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關鍵是高級幹部特別是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

在這種由淺入深逐級推進的改革進程下,有關中共接班制度的改革可能已在習近平一代領導層的既定議程中,只是目前時機環境尚不具備。

早在2012年中共十八大習近平一屆初上台開始,外界在觀察身在高層相對年輕的人物,特別是廣東、重慶兩地一把手胡春華和孫政才時,往往會聯想到中共未來幾年後的「接班」問題,以「接班人」的標準進行審視,並對其得失功過評頭論足。胡春華與孫政才也比很多地方諸侯更顯得低調謹慎、如履薄冰,這可能會使其施政更趨保守。

與此同時,對於他們的過度聚焦,也有可能對在任領導集體的治國理政造成干擾,並且不免令一部分觀察者過多地從人治、權力的角度解讀中國政治。

責任編輯: 白梅  來源:多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820/789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