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人民幣將出現一年來第二次大幅貶值?視頻

人民幣近期內是否會出現去年8月以來的第二次大幅貶值?今後一兩年內的走向怎樣?如果人民幣大幅貶值,哪些人將蒙受損失?經濟學家何清漣女士和英國布魯奈爾大學經濟與金融系教授劉芍佳先生參與討論。

連日來,人民幣匯率跌幅較大。6月27日,也就是英國公投決定脫離歐盟後的第一個交易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跌至五年半來最低點。中共總理李克強在達沃斯論壇講話時試圖增加國際社會對人民幣的信心,表示人民幣不存在長期貶值的基礎。然而,瑞銀集團7月4日發表報告,把預計2017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從7調整到7.2,提高了對人民幣貶值的預期;而官媒人民日報也發表文章表示,中國政府將逐步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擴大匯率波動區間,各方必將逐步適應人民幣波幅加大。人民幣近期內是否會出現去年8月以來的第二次大幅貶值?今後一兩年內的走向怎樣?如果人民幣大幅貶值,哪些人將蒙受損失?《時事大家談》邀請經濟學家何清漣女士和英國布魯奈爾大學經濟與金融系教授劉芍佳先生參與討論。

英國脫歐以後對人民幣產生了一定影響,這個影響究竟有多大?經濟學家何清漣認為,這個影響主要是短期的。從長期來看,人民幣貶值是一個趨勢,只不過是因為中國管控外匯,實行「骯髒浮動」制度,匯率浮動在政府的管控下。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人民幣「入籃」之後曾明確表示,在長期內還將實施骯髒浮動。與之相反的是清潔浮動,就是政府不管控,自由浮動。目前人民幣會下跌,但是政府會管控,不讓人民幣的跌幅過大。對中國政府來說,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即使下跌了,造成的恐慌性比放鬆管控自由下跌要好。

英國脫歐後對英鎊和歐元產生下跌的影響,卻使美元和日元上揚。人民幣下跌是否試圖緩和美元上升的效果?何清漣表示應該是這樣的。但是有一個問題是,中國入籃之後,裏面有美元、英鎊、歐元、日元,甚至還包括澳元和加元。在這種情況下,某種貨幣下跌,任何人都無法指責中國政府操縱匯率。

有報道稱,從今年年初以來,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的匯率已經貶值了大約5.9%,也就是從全年來看將達到13%。從整體來說這個趨勢是正常的嗎?還是出乎經濟學家的預料?對此,英國布魯奈爾大學經濟與金融系教授劉芍佳表示,他的預期和何清漣的一致,而這裏面有兩個經濟規律的原因。第一個是通脹修正。前幾年中國的貨幣市場是出於通貨膨脹的狀態,貨幣價格貶值,傳遞到國際市場上就是貨幣貶值,這是一種正常的經濟規律的內在反應。但是出於各種原因,中國政府干預了規律市場,使人民幣不但沒有貶值,反而逆向升值,長期累積下來就是通貨膨脹修正的影響力,而造成的後果就是人民幣始終是要修正的。當政府撤下干預的時候,人民幣即刻就會貶值。因此目前的貶值,是對前期通貨膨脹逆勢而行的結果。第二個原因是市場對於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普遍都不看好,主要因為中國的產業結構處於調整時期。

除了中國政府在貨幣價值的問題上一直是人為的逆行上升,經濟增長趨勢放緩,導致人民幣總體貶值的原因還有哪些?對此,何清漣認為主要就是這兩個原因,另外就是中國印製貨幣過多,中國現在是世界上第一印鈔機,發行的貨幣總量超過出中國外前六名的總和。這麼多的貨幣發行出去,周小川的「池子論」就是要用房地產和股市的池子把流動性圈入,減少其他方面的通脹壓力。中國的房地產價格虛高全世界獨此一家,這就是池子把流動性圈住的效果。另外股市方面,一下蒸發多少萬億讓炒股的人蒙受大量損失,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通脹的壓力。另外,中國從2005年以來就處於國內面臨人民幣貶值的壓力,國外面臨美國要求的升值壓力。在這種升值和貶值矛盾的壓力下,中國用匯率管制硬抗,導致了人民幣價值虛高,所以在外匯市場需要有一個漫長的修復期。因此大家預測在2017年底,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達到7。現在瑞銀把匯率修改到7.2,應該還不是最終的匯率,匯率達到8或這個9都是有可能的。

李克強總理在達沃斯論壇上表示,人民幣並不存在長期貶值的基礎。該如何理解這句話?長期指多久?幅度又會有多大?何清漣認為,李克強並沒有明確說明,因此外界也無從猜測,但是李克強應該也看到了人民幣兌美元1:9和1:10的預期。(未完,見完整版視頻)。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707/766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