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港媒揭大陸高房價黑幕 第一推手曝光

—港媒:國企是高房價的第一推手 必須退出房地產 組圖

5月30日,香港東方日報刊登王思想的文章,揭露國企成為高房價的第一市場推手的黑幕和原因。國企壟斷土地,推高了房價,完全扭曲房地產的市場化,應勒令其全部退出房地產。此前外媒報道,江時期的國企改制,造就了權貴資本主義,國企被改造成其手下權貴的私人財產,變成其大肆撈取個人利益的工具。習上台後,持續清洗江派把持的國企,推動國企改革,遭遇江派的抵抗。

香港東方日報:國企成高房價推手,必須立即退出房地產

香港東方日報文章說,2010年,為了應對公眾對「央企推高房價」的憤怒,國資委下令,除16家以房地產為主業的中央企業外,78家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退出房地產業務──這曾經讓公眾欣喜。因為,假如央企退出了房地產行業,則房價必然下跌,其中蘊含的中國特色是不言而喻的。然而,6年過去了,哪家央企退出房地產行業了?

國資委6年前的「下令」,似乎不用負任何責任。沒有上級去追究,也沒有公眾去起訴。

相反,到了2016年,中國房地產市場愈加邪惡。2016年5月底,《21世紀經濟報導》刊文:《74個二線「地王」,大買家原來是央企國企》。央企國企作為「地王」,是高房價的第一市場推手,已經暴露無遺。

文章分析央企國企當地王,而民營企業當不了地王,認為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當地王需要強大的資金實力,央企有銀行做後盾,相對於有限的土地市場,央企國企的資金幾乎是無限的,民營企業則只能退避三舍。

另一原因是市場風險問題,民營企業要考慮市場對房價的忍受度,不敢貿然拿地,央企國企則基本不考慮市場因素,不管多少錢,把地拿下即可。參與土地競拍的民營企業說,「他們(央企)競拍時舉牌根本就不眨眼。」

此前,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曾抱怨稱,「一線房地產市場目前基本上是由央企主導,由地方國企輔助開發,逐漸形成相對壟斷的市場。」

文章分析,央企不怕高價拿地被套?答案是:不怕。央企的錢,其實就是銀行的錢。民營企業賠了錢,或許要跳樓,央企賠錢了只需找個理由,罰酒三杯即可。

不僅沒有風險,還有巨大的個人利益。央企拿下土地後,在設計、施工、租賃、分包等環節,有巨大的個人利益,這是中國房地產市場公開的行為。

有了這麼一個出錢買地「根本就不眨眼」的群體,中國的民營企業退縮了,消費者就倒霉了。中國政府是土地唯一的擁有者和賣主,央企從唯一的賣主手裏接過土地,實際上就形成了對土地的壟斷。於是消費者只能忍受驚人的高房價。

文章提到,最近媒體上出現了不少為央企拿地進行辯護的聲音。貌似是有關方面或有關企業為了平息公眾的憤怒,組織了一批為央企辯護的說辭,我們來看一下:

說辭一:「沒有哪一條規定央企不許拿地,更何況國資委(2010年)的「退地令」並沒有明確的時間表」。

文章稱,央企拿地沒有違反現行法律,這個我們承認。我們要呼籲的就是修改法律。

說辭二:「央企拿地參與土地競拍無可厚非,在平等的市場規則下,不應該戴着有色眼鏡看央企,央企民企都是平等的企業」。

文章稱,這時候來強調「央企民企平等」了?央企民企真的平等嗎?房地產是典型的資金密集型產業,這個的金融政策何時平等對待民企和國企了?

說辭三:「國家允許央企拿地,這也說明他們對房地產市場的不看好,更擔心許多民企面臨的困境風險」。

文章稱,這是個奇葩的說法,好像央企不是為了搶錢,倒是以「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崇高精神來跳火坑。

文章指出,央企不顧成本、肆無忌憚地充當「地王」,擠壓了民企,推高了房價,完全扭曲了中國房地產的市場化,更無助於房地產對弱者的扶助。現在必須勒令所有國企退出房地產市場。為了防止2010年國資委那種沒有任何時間表的「下令」,現在應該命令國企:立刻退出。

文章最後說,每一個人都要思考: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國企、需要哪個領域的國企。更要想:我們難道需要國企嗎?

江派勢力把持國企,習近平改革受阻

5月26日的中共黨媒《人民日報》刊登了人民大學教授周新成撰寫的文章,宣稱國企不能私有化,反而要通過改革把國企「做大做強做優」等等。

香港《南華早報》引述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的執行理事盛洪的觀點指出,反對國企私有化的言論再度死灰復燃,顯示社會上確實出現了一股「強烈反對真正改革」的力量。

盛洪指,國有企業已證實對中國經濟是一沉重的負擔,「中國的國企從來沒有為人民服務,他們只不過為一小撮的利益小圈子服務。」

報導說,根據習近平去年9月所訂下的國企改革藍圖,那些打着「國企」的招牌為私人撈取巨大利益的「小圈子」必然會被靠邊站。所以,必然引起小圈子勢力的反撲。

香港《南華早報》早前也曾刊發文章指出,2015年9月13日,國務院最終批覆了國企改革計劃。由此,「一部分人的權力將被轉交到另一部分人的手上」。

5月21日,大陸微信公眾號「內參觀察」以題為《國企改革推進不力李克強震怒》發文。披露李克強在5月1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就國企改革問題震怒:「我們要央企幹什麼?」

有分析認為,眾多重點國企被江澤民及其親信家族佔據。公開報導顯示,江澤民、曾慶紅、吳官正、劉雲山李長春等家族資產都過百億,甚至超過千億。

在習近平陣營的大力反腐中,儘管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移動、中聯通、中國電信等的掌門人統統撤換。華潤集團、中國鋁業公司、一汽集團、武漢鋼鐵、寶鋼集團等高管被查辦。但眾多重要國企的大量高層,仍與江派千絲萬縷,很多其實還是早期江派佈局的人馬。

經濟學家:江澤民貪腐治國,國企被掏空

 

 

中國經濟專家、《當代中國研究》雜誌主編程曉農博士認為,江澤民時代的特點,就是通過國有企業改制,把絕大部分國有企業變成了私有企業,而且最後落在了國有企業的黨員幹部手裏,幫助他們發了橫財。使幾千萬工人失業下崗,「這也使包括江的兒子江錦恆,以及其他一些太子黨們都趁機撈到了不少好處。」

2011年7月,經濟學家綦彥臣接受大紀元電話採訪時,談到江澤民時代在經濟方面對社會造成的沉痛影響時說,江時代的跛腳國企私營化,造成了權貴資本主義,現在名義上的國企,實際上幾乎成了私有化了,比如曝光的一些『天價茅台事件』、『天價吊頂燈事件』,都是個人利用權利,把所謂國有企業當成自己家一樣。這就是權力資本化的一個體現。」

綦彥臣認為,江澤民時代政治和經濟的聯繫可以總結成兩個方面。一個是在黨的高層,以腐敗換團結,整體腐敗使黨的高層形成利益共同體;另一個是在整個社會層面,特權普遍化。哪怕誰的舅舅是個小股長,都能沾光撈到點利益,這兩個方面一直延續到今天。

2015年9月,陳思敏在《習近平國企改革的背後》一文中表示,江澤民時代國企改制中的典型,一方面資產被掏空,一方面改制後的國企被特定權貴資本幕後控制官方股份,壟斷的國企不是沒有能力獲利,而是壟斷的獲利多數落入私人口袋。

在習近平上任後推行國企改革的同時,透過王岐山打「老虎、蒼蠅」也包括針對中央、省級及市級國企的一系列人事汰換清洗,特別是「恐龍」級的國企三大電信商與三桶油,這是江澤民集團的傳統利益與根深錯節至今的地盤。

文章指,國企除了壟斷市場,還可以操縱股市。A股及H股市場皆以國企為主,百大股票中,國企占逾65%,江澤民利益集團掌握絕大部分,曾多次在反腐關鍵時刻利用國企交叉持股的複雜股權結構,以及監管單位難以有效勾稽查核的大量附屬公司作空股市,引發恐慌性賣壓、製造暴跌,威脅習近平政權。

阿波羅網於飛報道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阿波羅網於飛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531/747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