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心靈之燈 > 正文

助人為樂是美德 但有三種情況我選擇不幫

我母親教導我:除非是別人請求,否則不要主動提供建議或是試着去幫助任何人。我曾認為那是因為母親為人冷漠。而隨着我漸漸長大,我開始明白她是對的。而實際上,我母親是我生命中最和藹的人之一。

社會總在強調我們需要幫助別人。我也是這樣做的。

人們告訴你,要在別人最不經意的時候,不求回報地幫助他們。當然,這些都沒有錯。而且,很多情況下,偶爾的一個善舉可以改變人的一生。可是,任何事情都有好有壞。而重要的是不去掩飾那壞的一面。

沒有絕對的壞,也沒有絕對的好。好中帶壞,壞中有好。幫助別人未必是最糟糕,但也不見得是一個好主意。在以下三種情況下,就我個人而言,我會選擇不幫,我建議你也不應去幫:

1.不幫不值得你去幫的人

這做起來並不容易,因為人們總教導你幫助別人是正確的,而你要忘記這個主流觀點。

「當你成長,你會發覺你有兩隻手,一隻幫助自己,一隻幫助別人」—— Sam Leverson

創業者常常找我討教創業經驗。我知道運營一家創業公司的艱難,而我自己也在創業。然而,我再也不免費傳授我的經驗或知識。

過去,經常有人會為了討教我,請我去喝咖啡。但如果你銀行賬戶里有幾百萬美金的風投,我拒絕免費地讓你在我腦袋裏搜索知識,尤其當你連喝咖啡的錢都懶得付。

這些人不會明白我也要養家餬口,也要償還貸款,也要在限期之前完成工作。他們不明白為了騰出時間和他們喝咖啡,我要熬夜工作到凌成兩點去補回我的工作時間。

如果他們不認為我的時間是有價值的,那我也沒有時間去理他們。

如果他們不在意你,你不應該幫助他們,他們不值得你幫助。

現在我就直接告知他們我每小時的收費和空閒時間表。是的,這有點不近人情,但這簡化了我的生活,讓我快活些。人們也因此更重視我。如果有人無法接受我的建議,我通常會以另外的方式去補償他們。

規則一:不要免費提供任何東西

規則二:不要忘記規則一

下次如果有人讓你在他們的會議上免費地發表演講,在你談好條件之前,不要同意。如果他們無法接受你的條件,那就讓對方為你提供免費的宣傳攤位或者會議的免費門票。這些都會看出他們是不是真的在意你能出席。

人們總是想着竭盡你所能。而你沒有時間去幫助每一個人,所以只幫助那些值得你幫助的人。

記住,第一個你需要幫助的人是你自己。

如果幫助別人讓你不快樂,那就別幫。這道理很簡單。

有時候,你要自私一點,把自己放在別人之前。無視這個社會對你的要求。

2.不幫那些不讚賞你的幫助的人

我最大的缺點就是喜歡去幫人。

不管別人有沒有叫我去幫,我都會幫他們。但是,你從不知道這種做法什麼時候會傷害到你自己。

我的一個前客戶出了些狀況。我的團隊花了幾天去分析所有數據,打算找出問題所在。這些並不包含在客戶給的聘用費裏面,而我也沒有向對方開賬單。我們這樣做完全是出於我們對客戶的一番好意。我的團隊發現了他們的商業模式和戰略存在着一些嚴重問題,於是我們向他們指出了這些問題,而對方卻當場和我們解約。

我們那樣做是出於對客戶的熱忱。但我們告訴了對方他們並不想聽到的東西。由於試着去幫忙,我們卻流失了一個客戶。而最後,因為我們提出了專業的意見,對方卻討厭我們。

把朋友變成敵人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提出他們不想聽到的建議。

當我向別人提供幫助時,我真的只想幫他們。但是,很多情況下,人們並不打算接受我的幫助。這很正常。任何事情都需要時間去改變而多數人是不願意改變的。

如果別人不打算接納,或者他們會因為建議對他們沒有成效而責怪你,那你都不應該提建議。

我不幫那些不想我幫他的人。這樣就沒那麼多小題大做,而我也能給自己留更多的時間。

3.如果無法100%地全情投入,就不要幫人

這是最關鍵的一條。如果你沒準備好就去幫別人,這是大錯特錯的。這種錯我犯過很多次,直到現在我依然愧疚。

幾年前,我父母要出國。他們囑咐我照看房子而我對植物澆灌毫不了解。澆水的時候,我不是澆太多就是澆太少。一個月以後,父母回來了,所有的花花草草都死光了。如果我當初沒有答應幫忙,那他們會請懂得怎麼去照料植物的人去幫他們的,而我父親的寶貝花草就會活到今天。自此,我父母再也不讓我靠近他們的植物了。

當你沒有相應技能或時間的時候,幫忙也會是幫倒忙。

如果你無法把別人交託給你的事情做好,那你可能會越幫越忙。這就像是盲人教畫畫一樣。他們本來可以找到更好的幫手,但因為你,他們錯失了那樣的機會。在某些情況下,你的善意會傷害到別人。而給予你無法給予的幫助是破壞關係最簡單的方式。

最後,任何事物都可以是「好」或「壞」。我們要儘量地找到二者的平衡。

幫人之前,要認真考慮。如果你不考慮清楚,有可能會它浪費你的時間和金錢,甚至破壞你所珍重的關係(不論是私人關係還是工作關係)

偶爾的一個善舉可以改變人的一生,但也可能毀壞一生。

如果你幫錯了人,你就失去了幫助對的人的機會。因此,幫助別人要三思而後行。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微信號改變自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514/738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