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中國官方處理雷洋案的手法讓人心寒

雷洋親屬要求警方出示執法錄像(圖源:央視截圖)

一名擁有高學歷、體面工作的中國名校畢業生雷洋在警方執法過程中非正常死亡,引發了輿論旋風。有媒體分析指出,中共官方在處理這類事情時往往以平息民怨,控制輿情為出發點,事實真相在官僚體系中並不重要。

英國《金融時報》5月12日發表題為「雷洋事件能否成為法治國家之始?」的文章稱,在處理雷洋案中,警方「吞吞吐吐」的信息發佈模式正是官方習慣性的「擠牙膏式」回應的真實寫照。官方回應並非以主動給社會一個坦誠交代為目的,而是基於對輿情發展的判斷。也就是說,不管官方是高調還是低調處理,是入駐調查組還是嚴厲批評,背後的目標主要都是輿情控制,而不是去探究事實真相是什麼。

文章認為,正在發酵中的「雷洋之死」,無論社會民眾與警方產生何種分歧,最終會以警方宣稱所謂的「正義」告終。同時,是否對涉事警察進行處理,以及受到懲罰的輕重,也許和警察本身的行為無關,而是和民眾呼喊聲音的大小有關。

法國廣播電台網站報道,根據北京媒體人透露,中國中宣部和中央網信辦下達了對最近輿論熱點雷洋案的宣傳要求。官方稱,有關部門已就「雷洋案」開啟嚴肅調查,要求媒體「未經統一安排,不得採訪評論」。在事件的真實經過尚不清楚。民眾對於公法機構懷有較深不信任感的情況下,中央要求媒體「管住嘴」,到底是想給吵得沸沸揚揚的事件降溫,還是要專斷事件的話語權?

21歲的大學生魏則西之死此前成了輿論關注的熱點事件。調查組公佈了對百度以及相關醫院的調查結果,百度和莆田系民營醫院成為眾矢之的。魏則西事件激起的風波逐漸平息,一個重要原因是,「龍顏大怒,御筆親批,欽差掛帥」的處理結果,符合很多公眾內心的預期。雷洋案的悲哀之處在於,當事人、家屬和公眾的意見沒有通過恰當的渠道傳導到體制內形成自上而下的壓力,洶湧的輿論不過是一幫烏合之眾集體「自嗨」罷了。

《德國之聲》認為,雷洋之死反映出的是公信力缺失之下的人人自危。公眾憤怒於警方試圖將問題焦點轉移至「如何嫖娼」上面,同時也擔心自己成為下一個雷洋。在網絡上曾有一篇熱傳的文章講述警察敲門時,"他做的22件事"。這其中包括"不立刻開門"、"要求知道警察姓名、所屬單位等"、"用手機記錄全過程、上傳至iCloud"等等。或許當普通公民面對公權力開始思考要如何鬥智鬥勇的時候,需要害怕的恐怕就不僅僅是"雷洋們"了。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多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514/738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