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憑什麼中國人那麼有錢 你可能想錯了

過年剛剛過去,網上又在爆料中國人在海外狂購各類物品,給人印象就是中國太有錢了。但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儘管GDP在全球排名老二了,但畢竟中國人多啊。人均GDP水平只在全球排80多名,不過比以前進步了不少,記得若干年之前,還在100名左右呢。儘管如此,國內很多人還眾口一詞地說中國的GDP是摻水的。但為何消費能力那麼強,房價還那麼高呢?

中國的消費支出總額存在嚴重低估

統計數據表明,中國是全球奢侈品消費規模第一的國家,是出境遊人數第一的大國,是海外旅遊人均消費最多的國家。中國去年已經成為在美國購置房產最多的國家,中國的汽車銷量全球第一。去年A股的交易量要佔全球股票交易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新房交易額是美國的6倍多,澳門博彩業收入是拉斯維加斯的4倍。

單純看上面這些數據,你還能認為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嗎?這分明已經躋身發達國家的行列。為了慎重起見,我將國家統計局已經公佈的14年消費支出及旅遊方面的數據來作一下分析。首先,中國14年消費支出為19.8萬億(人均消費乘以人口數量),其實現金消費為16.4萬億(說明還有3萬多億消費是自給自足的)。其中,居民境內旅遊花費3.03萬億,境外消費超過1萬億(國家旅遊局數據,世界旅遊組織的數據為165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為10230億)。

也就是說,國內居民的旅遊總支出要超過整個消費支出的20%(或現金消費總額的25%)。如果所有的數據都是真實的話,那麼,旅遊支出比重過高了。作為中等收入國家,衣食住是消費主體,即便是美國等發達國家,旅遊支出佔整個消費支出的比重也不會高於15%。順便查了一下美國的消費支出結構(2012年),住房要佔到33%,交通佔17%,娛樂只佔5%。

中國的恩格爾係數(食品飲料消費在總消費中的比重)比美國高出1倍以上(2012數據),以此推論,中國的旅遊消費支出佔比也應該遠低於美國。因此,國家旅遊局在十二五規劃中提出,要到2015年,把旅遊消費支出的佔比提升到消費總支出佔比的10%。如今,表面的數據已經是20%了,故我懷疑是中國居民的總消費支出被低估了。因為境外旅遊消費額是數據應該是可靠的,境外與境內的旅遊消費比例也是合理的。

所以,20%這個數據中的分子如果靠得住的話,那麼,分母就靠不住了。而分母的大小,又取決於另外一個數據,即中國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因為只有收入增大了,消費才能增大。我曾經在2012年寫過一篇文章,叫《高收入群體總收入被低估的背後》,主要內容如下:

2011年居民可支配收入總額或被低估7.89萬億

關於居民可支配收入總額被低估的問題,筆者曾在2009年做過研究,方法很簡單,因為從長期看,收入應該等於支出,假定一年內居民新增支出也大致等於新增收入,那麼,就可以估算出該年份的居民實際可支配收入,若減去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抽樣調查數據,則就是低估的部分。

這裏所指的支出,其含義是經濟學上的消費加儲蓄,即廣義支出,包括年內新增的消費、新增居民儲蓄、居民在股票、債券和基金及銀行理財產品、保險費用的淨支出,還有購房投資及房貸還本付息等方面的淨投入,以及固定資產投資等。根據這一方法,2008年居民可支配收入總額被低估約4.7萬億。

如今,又發現了一個更便捷的估算方法。《2010年中國統計年鑑》中有2006-2008這三年的「資金流量表(實物交易)」,顯示2006至2008年住戶部門可支配總收入分別為12.9萬億、15.66萬億和18.24萬億。這是統計局以聯合國1993年版國民經濟核算體系(SNA〕為模式確定的核算方法所得出的數據,其基本原理類似於會計中的「有借必有貸」的平衡計算法。這裏所謂的「住戶部門」,也包括一般居民之外的個體工商業者,這與國家統計局抽樣調查中的「居民」涵蓋範圍是一致的。

如果把2006-2008年國家統計局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抽樣調查數據,分別乘以城鄉常住人口,則可以推算出2006-2008年中國居民可支配收入總額分別為9.48萬億、11.32萬億和13.20萬億。與上述資金流量表的數據相比,分別相差了3.42萬億、4.34萬億和5.04萬億。也就是說,國家統計局修正後的2008年居民可支配收入總額要比原先公佈的抽樣調查結果高5.04萬億,也高於筆者2009年的估算。

雖然國家統計局要到2013年才會公佈2011年的「資金流量表(實物交易)」,但根據已經公佈的2011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抽樣調查結果),可以推算出2011年中國居民可支配收入總額約為19.65萬億。由於2008-2011三年居民可支配收入(抽樣調查結果)累計漲幅為51%,可推算出2011年的實際居民可支配總收入可能達到27.54萬億,即低估了7.89萬億(見下圖),相當於居民可支配收入佔GDP的比重從41.8%提升至58.6%,該比重或許可以化解長期被大家詬病的「居民收入佔GDP比重過低」的困惑。

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被拉長的鋼筋

不少學者把居民收入被低估的部分界定為灰色收入,這當然有點誇張,但至少這個比重是不低的。那麼,這部分「灰色收入」的獲取渠道主要來自哪裏呢?從貨幣支出的角度看,固定資產投資領域應該是一個主要渠道,因為消費和出口相對而言都看得見,容易統計。

若單純從數據分析,2004年至今的季度數據表明,總投資增速與GDP增速之間相關度一直很小。如2008年經濟下滑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依然是持續攀升的,投資增速基本沒能反映實際經濟的變化趨勢。再從增量資本產出比(ICOR)看,1992年大約為0.84,到了2006年已經達到3.61了,近年來已經超過8的水平了。這當然可以解釋為邊際投資效率的降低,但是否也可以解釋為投資的「水分」越來越大呢?雖然說土地購置成本的上升等價格因素也是造成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虛增的原因,但即便用扣除價格因素後的實際增速來考察,也同樣會發現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有虛增嫌疑。

為了印證這一點,我們不妨從粗鋼產量的增速與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關聯性來說明。因為固定資產投資都要用鋼,故兩者應該是同步增減的,而且粗鋼產量統計的可信度較高。2001-2011年粗鋼產量的複合增長率為16.25%,但同期固定資產投資的複合增長率為22.63%(扣除價格因素),相差6個多百分點,說明粗鋼產量並沒有隨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而相應增長。

以去年為例,粗鋼產量為6.84億噸,同比只增長7.3%,低於GDP增速,而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增速為15.9%,超過粗鋼增速8個百分點;再看板材,板材的一部分是用在建築中,但去年板材的表觀消費為負增長,而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卻達到27.9%,這麼大的反差確實令人費解。在投資高速增長的時候,鋼鐵企業卻面臨產能過剩、盈利普遍下滑的窘境,同時,去年水泥的產量也只增加了10.8%,低於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增速5個百分點。

鋼鐵和水泥產量實際增速遠低於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這就說明,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統計存在高估可能。之所以出現高估的情況,無非有三個主要路徑:項目轉包、統計報表虛報和偷工減料。項目轉包是目前非常常見的現象,每轉一次,就可以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費,如果轉包5次,或許實際發生的工程費要比計劃少掉一大半。此外,有些項目中存在虛報價格、從事關聯交易的財務欺詐行為的可能性;還有些申報項目為能獲批而支出的公關費用、招標過程中發包方得到的回扣等支出,往往也計入工程款項而被統計入固定資產投資中。至於在偷工減料方面,把鋼筋拉長拉細以降低成本等,更是屢有所聞。

由此可見,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的高估,從某種意義上看給「灰色收入」的獲得提供了空間。去年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達31萬億,其中究竟多少可能被轉換為「灰色收入」,值得深思。

M2規模的大幅擴張與財富增長比較契合

M2的高速增長與GDP不匹配,被認為是中國金融不夠發達,貨幣效率較低。如美國一塊錢差不多可以創造兩塊錢的GDP,中國是兩塊錢創造一塊錢的GDP。當然,中國企業和居民的高儲蓄率,以及資產價格的泡沫,也是可以解釋一大部分M2的規模的擴張。但剩下的恐怕與灰色收入有關了。

試想一下,中國儘管是製造業大國,但差不多有一半的出口額,都是代加工的,用的是別人的品牌,賺取的是極小的利潤。因此,中國製造業的崛起,與日本、美國、德國、韓國等是有本質的不同,當你坐在國內開着德系、日系或美系車上班,用蘋果或三星手機打電話,做着波音或空客出國旅遊的時候,是否想過,憑什麼你比那些洋人有錢了?

記得20年前,我從事投行業務,坐着經濟艙的時候,發現頭等艙里坐着的幾乎都是老外。20年後的今天,大型飛機的頭等艙和公務艙的座位增加了10幾排,坐着的幾乎都是中國人,老外卻坐到後面去了。這全是靠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和勤奮贏來的嗎?恐怕未必。我覺得,很大程度上是靠貨幣遊戲。

你可以計算一下,1996年中國的M2才7.6萬億,如今,20年後的今天,已經達到了149萬億,是當年的18倍。如果你的薪酬或財富增長跑贏了M2,當然買得起頭等艙機票了。我想,中國在過去20年跑贏M2的人口應該不低於10%吧?也就是1.3億人口,那就超過美國的三分之一人口了。

所以,貨幣遊戲的結果必然是富人更富,窮人更窮。如根據統計局數據,農村20%低收入群體的年純收入不到3000元。在城鎮居民中的那些老人們,一輩子省吃儉用,把余錢存在銀行里,卻不懂得自己的一輩子的積蓄被不斷高增長的M2稀釋。

因此,中國有錢的,可以在國外盡情瀟灑的土豪,在總人口的佔比中並不高,只是因為中國人口基數太大,所以,到國外滿眼望去,全是中國富人。14年中國境外旅遊人數超過1個億,美國大約是6千萬。

如果僅從中國人在日本搶購馬桶蓋就斷言中國並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供給出了問題,那就太武斷了。因為中國至少有10億人連飛機都沒有坐過,因為買不起機票。你為何不給他們發錢來提升需求呢?所以,中國與日本、韓國的崛起相比,還是差太遠了,其中貧富差距過大也是當前產能過剩的原因之一。

不過,中國少數有錢人口在海外購置資產的行為,與日本人很像。當年日本人也憑藉着經濟泡沫和日元升值,在全球到處購買資產,包括美國的洛克菲勒大廈,中國目前也是在干日本人曾經幹過的事。

回到主題:中國人憑什麼那麼有錢?答案:首先,只是少部分人非常有錢,這部分富人即便達到1億人口,占人口比重也不到8%;其次,有錢的原因,是資產泡沫加上灰色收入。貧富差距要縮小,主要靠資產泡沫的破滅。其次靠社會規範秩序的建立和收入再分配體制的合理有效。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李迅雷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216/693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