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紀登奎:軍隊經商是鄧小平的決定

—上台下台,任職辭職——聽父親紀登奎談往事

作者:

有一次,紀登奎之子紀坡民談到他在軍隊的同學在做生意時,紀登奎說:這是小平決定的事。黨的工作重點轉移,搞經濟,做生意,改革開放。這個事情,黨內有阻力,如果軍隊再反對,事情就更難辦了,就可能搞不起來。現在的辦法,是把軍隊也拉下水,一塊搞。這可以使改革開放減少阻力。小平也不會不知道這個辦法的危害,可軍隊的事,小平也是難哪。本文摘自第184期《華夏文摘增刊文革博物館通訊》,作者紀坡民,原題為《上台下台,任職辭職——聽父親紀登奎談往事》。

1973年,紀登奎出席中共十大

父親談起他辭去北京軍區政治委員的軍職,情況卻有所不同。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父親挨了批,正式辭去中央政治局委員和國務院副總理的黨政職務,是在十一屆五中全會,也就是說,是一年多以後的事。可是,十一屆三中全會開過不久,父親就去找小平同志,要求辭去他在北京軍區擔任的軍職。

父親說,當時小平同志還表示要挽留他。大概一方面是他和小平同志幾年來一直相處得關係不錯;一方面也有小平同志對匈牙利卡達爾的高級顧問講過那段話的因素。但是,父親堅決要求辭去軍隊的職務,小平同志也就同意他的辭職請求了。

當我問他為什麼堅決要求立即辭去軍職時,父親說:「我在中央、也在軍隊幹了這麼多年了,能連這個道理也不懂?」接着他講了小平同志的一段往事:

1976年的「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實際上1975年的夏秋就揭開了序幕。開始,是劉冰告遲群、謝靜宜的狀的事,還有毛主席「評水滸」的事;後來,又是主席叫毛遠新上政治局會議反映社會上「翻文化大革命的案」的事。

小平同志正在忙着搞整頓,先是鐵路、再是鋼鐵,而後軍隊,接着是文藝、農業等,各條戰線全面鋪開;小平還說:各項整頓,最重要的是黨的整頓。讓父親去搞試點,準備起草整黨的文件。小平同志大概覺得,整頓是大事,遲群、謝靜宜、毛遠新說的那些事,只是些毛孩子的雞毛蒜皮。小平同志去向毛主席匯報工作回來以後說:沒有什麼事,主席還是信任我的。

可是,後來風頭越來越不對了,主席指示要「幫助」小平同志,接着又指派了八個人專門開會批評小平同志,叫「八人批鄧」會,父親也在「八人」之列。過了年,周總理去世,華國鋒召開「打招呼會議」,向全黨傳達布署批鄧。事情越搞越升級,一直到「四·五天安門事件」,毛主席把小平同志撤了職。

這段歷史大家都知道。可小平同志辭去軍職的情況,一般人不太了解。父親說:「八人批鄧」開始後,小平同志的頭腦,從熱呼呼的「整頓」里冷靜下來了,經過一段思考,鄧小平清楚地判斷:主席不信任他了。於是小平向主席提出辭去總參謀長的軍職。毛主席隨即同意了小平辭去軍職的請求,但仍然讓小平負責分管外交工作。小平同志辭去軍職,是1975年底的事,比他被正式撤銷黨政職務,要早三四個月。

我自然不懂這些事,就問父親:「軍隊的職務就那麼敏感嗎?」

父親說:「掌握軍權和當個文官的情況,當然不一樣。掌握軍權,在和平時期和戰爭時期也不一樣。」

這我就更不懂了,問:「和平時期和戰爭時期,有什麼不一樣的?」

父親沒有直接回答,他講了吳忠同志的一段故事:

「文革」期間,吳忠同志任北京衛戊區司令。這自然是一個要害崗位的關鍵角色,如果用人不當,在「文革」那樣的情況下,危害是很大的。在同林彪、「四人幫」集團鬥爭的關鍵時刻,吳忠都發揮過重要作用。所以毛主席稱讚他:「吳忠有忠」。

中央清理「文革」的錯誤,吳忠同志也受到審查,用那個時候的語言,叫「說清楚」。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以後,東線進展不順利,許世友急得心臟病也犯了,就回來搬兵,找吳忠接替指揮。吳忠當時在廣州軍區任付司令,因為受審查還沒有「說清楚」,在家中賦閒,正在餵雞。

吳忠說:「讓我上前線沒問題,可是我還沒有『說清楚』哩!」

許世友說:「什麼『說清楚』不『說清楚』,大炮一響,黃金萬兩!你打了勝仗回來,不管什麼問題,統統一筆勾銷,就都『說清楚』了!我給你打保票,到時候再『說不清楚』,你來找我。」

從父親講吳忠的故事裏,我明白了:在戰爭時期,掌握軍權的人,如果政治上的清白和忠誠受到懷疑的話,他可以用打勝仗立戰功和效命沙場以死報國的行為,來證明自己的忠誠。

和平時期自然就沒有這個條件了。「戰爭是政治的繼續」,而且「一切行動聽指揮」,軍人總不能為了證明自己政治上的清白和忠誠,就去挑起戰爭吧?這個道理是一目了然的。

有一次我向父親介紹看過的一本書:蘇聯的政權結構,主要是三種力量,黨、軍隊和克格勃。父親評論說:中國和蘇聯不一樣,我們的政權,主要是黨。不過實際上,軍隊在國家政治生活的比重也不小。有一條,我們還不如蘇聯,蘇聯軍隊的政治影響力,還主要在中央;我們的情況,軍隊在地方上也亂攪和,搞得黨政部門過不成日子。文化革命,三支兩軍,把事情搞壞了。

我問父親:文化革命時你在軍隊任職,不是也有這個問題嗎?

父親說:當然有。三支兩軍的幹部,又在軍隊任職,又在地方掌權,弄得誰也管不了他。北京軍區解決這個問題的政策比較徹底:要麼回部隊,要留地方的,脫軍裝。不能一手握着槍桿子,一手又在地方黨政部門抓權。

有一次,我談到我在軍隊的同學也在做生意時,父親說:這是小平決定的事。黨的工作重點轉移,搞經濟,做生意,改革開放。這個事情,黨內有阻力,如果軍隊再反對,事情就更難辦了,就可能搞不起來。現在的辦法,是把軍隊也拉下水,一塊搞。這可以使改革開放減少阻力。小平也不會不知道這個辦法的危害,可軍隊的事,小平也是難哪。

又提到他辭去軍職的事情時,父親說:這其實並不一定是你要怎麼樣,象林彪一樣,想搞什麼圖謀不軌的事情;你的部下,對你的人品、水平和能力看法會有不同,這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擁護你的人,也可能是想由此得到升遷,而反對你的人,則可能想由取代而得到升遷;如果他們有些人頭腦發熱、魯莽行事,軍人是拿槍的,萬一搞出什麼亂子來,還不是要算到你的頭上。華國鋒就是不知道這種事情的厲害,後來搞出來個「三炮團事件」,如果那種事情鬧大了,只會加重對他的處理。9·13事件有偶然性,如果林彪的事情不是那樣的結果,而是跑到廣州,搞成南北割據的局面,打起內戰來,那國家可不知道要鬧出多大的亂子呢……。

父親對我們說話,一向挺正統的,可是聽這個話,還有點明哲保身的意思了。父親談起話來,時常是興致勃勃、滔滔不絕,可是,他似乎不願意對我多說這些事了。他以平日不多見的低沉的口氣、而且一字一頓地說:「和-平-時-代,……軍權,那是玩火!」

父親說這句話時的口氣和表情,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從父親的話里,我悟出的道理是:在和平時期,掌握軍權的人,如果他政治上的清白和忠誠已經不被信任、受到懷疑、而且陷入政治是非的旋渦,而他還要貪戀權位、要為此搞點什麼名堂、甚至不擇手段的話,那是十分危險的。父親說的「那是玩火」,指的就是這種情況。因此,掌握軍權的人,如果處於政治逆境,他能夠為自己表明心跡的唯一方法,就是辭去軍職。

對父親當年的明智選擇,我感到慶幸,也為他驕傲。宦海沉浮、世態炎涼、門前冷落之類的人情之常,又算得了什麼!以國家民族的安危為重,自己和家人也得以免禍,要重要的多。這種事情,倒往往是「當事者迷,旁觀者清」呢。

父親談的這些政壇往事,已經過去多年了;我們的國家,已經不是當年那種嚴峻而狂熱的時代了。不過,我們的先輩歷來有「資治通鑑」的優秀史學傳統,在我們國家關於政治生活的法制建設還有待完備、尚未納入現代國家的正常軌道之前,這些往事,也許還會有點借鑑的意義。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華夏文摘增刊文革博物館通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125/682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