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五大戰區主將人事考 為十九大預作鋪墊

近期有港媒報道稱,中共中央軍委擴大會議疑已在北京京西賓館召開。消息指出,中央軍委擴大會議通常是在12月舉行,決定來年軍隊的工作,而今次會議唯一的議題,應該就是如何實施軍隊改革。雖然軍委擴大會議的內容從不對外公佈,但中共軍委近期連發評論文章,似乎側面透出中央軍委擴大會議的主題。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軍委擴大會議中無論如何也繞不開人事的安排,特別是軍改將撤銷七大軍區、成立五大戰區時,對於一些將領去向和安置的問題則備受矚目。有分析認為,或許考慮到五大戰區司令地位的重要性,所以在人事選擇中才尤為慎重,而「慎重」的另一個因素是對十九大作奠基。

這次中共軍改所涉及的人事調動及安排顯得格外矚目。特別是新的軍委總部各部門、五大戰區主將這些要職,更是受外界目光聚焦。而且近期傳聞甚囂塵上,像是傳聞稱新成立軍委內部的「三委五部一辦五局」的主帥都已經到位,且目前正在交接中;也有傳聞稱,成立的陸軍總部和戰略志願軍總部也安排妥當云云。不過,其中最令外界關注的還屬有關五大戰區主將的任命問題。

習近平出席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

其中,南部戰區司令,外界傳聞將由蘭州軍區司令劉粵軍出任。這位現任蘭州軍區司令員劉粵軍上將人如其名,他1954年出生在廣州一個軍營,父母都是軍人,因此得名「粵軍」。1979年2月,身為連長的劉粵軍參加了廣西方向的對越自衛反擊戰;1999年,劉粵軍調任駐澳門部隊首任司令員。這期間,劉粵軍晉升少將軍銜,在2007年,劉粵軍跨大軍區交流至蘭州軍區,任參謀長,並成為副大軍區級將領,晉升中將軍銜。2012年,劉粵軍擔任蘭州軍區司令員;待到2015年7月31日,劉粵軍受上將軍銜。此番在中共軍改的步伐中,劉粵軍也即是全面支持中共中央的決定。

有分析認為,南部戰區的國防使命是除了保證南海領土不受侵犯,更要求戰時確保香港、澳門、珠三角地區不受攻擊,同時要求協助處理台灣問題。而劉粵軍曾是首任駐澳門部隊的司令員,當時有新聞報道稱其長期的基層部隊生活使他與戰時非常有感情,且在當駐澳門部隊進行30公里越野時,劉粵軍始終走在隊伍前面。因此在這背景之下,劉粵軍被任為南部戰區司令是值得外界持續關注的。

另外,中部戰區司令傳由瀋陽軍區司令王教成擬任。曾有消息指出,設立中部戰區的動議主要來自北京軍區。一方面中國國土縱深,尤其是北京的安全極為重要;另一方面是中部戰區可完善國防部署,並作為戰略預備隊隨時增援。有分析認為,現任瀋陽軍區司令員王教成,曾歷任團參謀長、團長、師參謀長、南京軍區三界訓練基地司令員、南京軍區軍訓部部長等職位。而且他在擔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期間,王教成主管戰區民兵預備役、人防等工作;同時他曾經歷過野戰部隊、軍區機關等多個崗位的歷練。

接下來再看北京軍區司令宋普選,他被外界推崇出任東部戰區司令呼聲較高。有時政觀察者認為,其一,在七大軍區中,北京軍區的重要性最高。因此北京軍區司令以往都是中共現任當政者所信賴之人。其二,東部戰區轄原南京軍區、濟南軍區範圍,指揮所設在南京。而宋普選歷任濟南軍區、北京軍區、南京軍區三大軍區。其三,現任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仕途上從副省部級以上所工作過的地方,包括福建、浙江及上海等3省市,全部都是南京軍區的轄區。因此習對南京軍區「感情很深」是能夠理解的。不過,對於東部戰區司令的人選有評論認為也並不排除有其他的可能。

再者就是傳聞稱,廣州軍區司令徐粉林有可能出任北部戰區司令。以及南軍區司令趙宗岐擬出任西部戰區司令。據悉,徐粉林上將1953年生於江蘇金壇,1972年12月參軍,曾長期在蘭州軍區任職。2009年12月,他升任廣州軍區司令員,成為當時最年輕的大軍區「一把手」。2013年7月31日,徐粉林晉升上將軍銜。外界曾評論其未來仕途看漲。

值得關注的是,1955年出生於黑龍江賓縣的趙宗岐,是現今七大軍區中最年輕的司令員,也是少數曾經參與上世紀70年代中越戰爭的資深軍官。他先後在第14集團軍和第13集團軍擔任軍長,並於2007年升任濟南軍區參謀長。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陪同范長龍視察甘肅、新疆和寧夏駐軍,被外界評論認為其仕途將更上一層樓。分析認為,趙宗岐在1970年入伍後長期在程度軍區服役,歷任陸軍第14軍戰士、班長、代理排長等職,並在1984年擔任14軍司令部偵察處長。其後,趙宗岐被調往同屬成都軍區的西藏軍區服役,歷任西藏軍區山地步兵第52旅旅長,西藏軍區副參謀長、參謀長。加之此前傳聞稱西部戰區轄原蘭州軍區、成都軍區範圍,指揮所設在成都,趙宗岐或許是此戰區司令的合適人選。

不過,早前甚傳成都軍區司令李作成已轉任陸軍司令;南京軍區司令蔡英挺將改任軍委聯合參謀部總參謀長外,有評論稱其它五大軍區司令正好「各落其位」,分佔五大戰區主將。對此,有時政學者表示並不贊同,一方面對其他的軍種不公平,也不合理;另一方面,也並不排除將來戰區主將會有黑馬躍出,畢竟有關人事調動都有不確定性。

隨着中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面臨的安全壓力也開始上升。來自北京的時政觀察者認為,從2013年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提「完善國家安全體制」,翌年習近平提出「軍事創新」的要求,經過一年「頂層設計」,最後形成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方案,在2016年全面展開。其目標,就是要形成「強軍戰略」,「2020年前要在領導管理體制、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由此可見,這次軍隊改革重點,無論是撤銷四總部,削減總政權限,成立聯合作戰指揮部,還是新設陸軍總部,七大軍區變五大戰區,都顯示既要透過變革來實現強軍目標。這一方面滿足大國戰略的需要,另一方面則還有一層政治深意,外界分析稱,明年對中共、對習近平來說,是權力重組的十九大籌備之年。解放軍不僅是一支國防力量,還是一支政治力量。國防和軍隊的改革,既要動機構,也要變人事,新中央軍委組成和新作戰體系建構,將有一批新將領走上前台,他們不僅是一支政治新軍,還將成十九大的奠基石。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多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5/1217/661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