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俄羅斯為何把蘇-35賣給中國

儘管存在知識產權方面的顧慮,莫斯科還是同意將24架先進的蘇-35殲擊機出售給中國空軍,總交易額約合20億美元。俄羅斯背後有怎樣的考量?

Chinesisches Kriegsgerät SU-35 Kampfflugzeug

中國此次購買的蘇-35殲擊機是俄羅斯最先進的戰鬥機型之一

(德國之聲中文網)上周,俄羅斯國家工業和科技集團公司(Rostec)宣佈,中國將成為最新蘇-35多功能殲擊機的首個外國買家。據俄羅斯《生意人報》報道,已經與中方完成了購買協議的簽署。該報還稱,這筆訂單不僅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購買的24架蘇-35殲擊機,總售價折合約20億美元(單價在8300萬美元左右),而且還包括地面支持設備(GSE)和備用飛機發動機。預計明年首批蘇-35戰機就能夠開始交貨。目前該消息尚未得到北京方面的證實。

雙贏局面?

俄羅斯向中國出售先進武器,包括現代戰機,並不是新鮮事。事實上,在冷戰結束後的整個時期,中國一直是俄羅斯最重要的軍火客戶之一。中國之前購買過俄產的蘇-27戰鬥機,還引進了地對空導彈系統。

"這種軍售關係對雙方都是有利的。一方面俄羅斯需要部分依靠軍火出口來維持自己的軍工產業;另一方面,國防開支不斷增長的中國,也一直在尋求購買先進的武器,尤其是在西方國家不願意賣給它的情況下",美國蘭德公司(RAND)高級國防事務分析師奧赫曼內克(David Ochmanek)對德國之聲記者表示。

然而,最新曝光的這一筆軍售交易值得關注之處在於,蘇-35是俄羅斯最先進的軍用機型之一,此前從來沒有出售給任何國外的買主。事實上,直到不久以前,俄羅斯對於把其武器系統中最尖端的產品賣給中國人還是相當不情願的。

俄羅斯的顧慮

美國天普大學東京分校(Temple University's campus in Tokyo)的國際關係專家布朗(James D. Brown)解釋道,莫斯科主要是擔心中國會抄襲其技術,然後自己生產出類似型號的武器,並在國際市場上和俄制武器相互競爭。他指出:"俄羅斯軍事工業界不少人都抱怨過,當年在把蘇-27賣給中國之後就是如此。"

Infografik Kampfflugzeuge SU-27 und J-11 Englisch

俄制的蘇-27和中國產的殲11戰機參數比較

中國對蘇-35殲擊機抱有購買的意願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而專家認為北京最感興趣的部分就是飛機發動機技術,在該領域中國自己的技術還相對落後。

事實上,對於一些關鍵的軍事技術,中國尚未掌握,尤其是在飛機發動機方面。美國蘭德公司的高級經濟學家克萊恩(Keith Crane)說:"儘管中國政府更傾向於購買本國產品,但是解放軍空軍高層還是成功進行了遊說工作,促使北京決定購買俄制戰機,因為它們的性能的確比純國產機型要優越得多。"

地緣政治因素

最終俄羅斯人還是同意了這筆交易,儘管他們抱有知識產權方面的顧慮。這是為什麼呢?也許他們還是考慮到了更大的利益。看起來,莫斯科已經決定擱置原先的保留意見,大力加強與中國之間的合作--包括軍事領域。這也是俄羅斯在與西方關係持續緊張的背景下尋求平衡的一種方式。事實上,包括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的研究員魯德華(Moritz Rudolf)在內的不少專家都認為,烏克蘭危機和西方針對俄羅斯的制裁為中俄之間達成這筆武器交易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

魯德華指出:"在過去,俄羅斯是不會將其最先進的軍事技術出售給中國的。這一政策轉向背後的關鍵原因之一就是俄羅斯內部面臨的資金短缺問題。"他在接受德國之聲記者採訪時還補充道,今年4月份宣佈的俄羅斯向中國出售S-400防空導彈系統的交易,就充分證實了這一點。

Russland Lufabwehrsystem S-400

中國還購買了俄羅斯的S-400防空導彈系統

導彈技術,尤其是先進的防空導彈系統,是另一個北京十分關注的領域,包括俄羅斯的導彈系統,或者是可以在中國自主研發的導彈系統中兼容應用的一些技術。而S-400防空導彈系統以及蘇-35戰機,都是雙方在談判桌前僵持了一段時間之後才達成的購買協議。

更緊密的合作

由於俄羅斯和西方之間的持續對峙,莫斯科已經開始逐漸在外交上向亞洲靠攏,尤其是北京。從2014年來,中俄兩國簽署了一系列重要的經濟合作協議,尤其是在能源出口領域。

在政治上,北京和莫斯科之間的合作也越來越緊密。最具有象徵性意義的,就是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今年5月出席俄羅斯的"勝利日"大閱兵,在很多西方國家領導人拒絕出席的背景下,這是非常重要的支持。作為回報,俄羅斯總統普京也出席了今年9月中國舉行的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活動。

而普京甚至已經開始將中國稱作俄羅斯的"天然盟友",並稱俄中雙邊關係目前處在"長達多個世紀以來的最佳狀態",布朗對德國之聲記者指出。這位國際關係專家還補充道,現在存在一種擔憂,那就是東亞地區可能會開始逐漸分化成為兩個對立陣營,一方是美國及其盟友,另一方就是中國和俄羅斯。從不久前美國主導建立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就能看出,該協議吸納了該地區的不少國家加入,但唯獨沒有中國和俄羅斯。

中國龍與俄羅斯熊:艱難的相處

儘管如此,兩國之間的鴻溝仍然是難以逾越的。儘管在上海合作組織的框架之內,中俄之間的安全合作已經有所提升,但是在中亞地區,兩國仍然在爭奪影響力。中國問題研究員魯德華說:"從長期來看,北京的'一帶一路'倡議和俄羅斯發起的歐亞經濟聯盟是無法兼容並存的。"

在國防安全領域也有類似的摩擦點。比如俄羅斯就在加強與中國在亞洲的競爭對手印度之間的合作,而後者已經是亞洲最大的武器進口國。

Infografik Weltweit größte Waffenimporteure(2010-2014) Englisch

世界上最大的武器進口國以及相應出口國所佔比例(英文)

此外,鑑於中國已經基本上攻克了大多數的軍事技術難關,對俄羅斯武器進口的依賴程度越來越低,因此美國IHS公司的高級國防事務分析師莫爾斯(Ben Moores)認為,中俄之間的軍事合作在近期不會有實質性的加深。"這批蘇-35戰機也許就是俄羅斯從中國那裏得到的最後一筆大規模的武器訂單了",他對德國之聲記者分析道,"雖然雙方一直在談軍事和做,但是並沒有作出什麼具有實質內容的行動。中國對於俄羅斯的需要,並沒有俄羅斯對中國的需要那麼強烈。"

中國市場對於俄羅斯來說仍然是重要的,因為今年到目前為止,俄羅斯軍售總額的四分之一(折合24億美元)都是賣給了中國。但是令莫斯科頭疼的是,北京對於一種型號的武器,總是只購買較少數量,然後就自行仿製。莫爾斯認為:"唯一存在困難的領域就是飛機發動機技術,但是中國現在已經在投入大量的成本去彌補這一缺陷。考慮到中國軍隊每年約合310億美元武器採購總額,這一筆20億美元的訂單對於北京來說也不算什麼。"

這位軍事專家還指出,在中國的軍備採購總額當中,進口武器所佔的比例從長期來看已經出現下降。他預測:"雖然俄羅斯對中國出口的武器總量從短期到中期來看應該不會出現銳減,但是我不認為中國在未來十年內會再下任何大手筆的訂單。這批蘇-35可能就是最後一份了。"

如果中國真的減少購買俄制武器,俄羅斯軍工產業會受到怎樣的影響還未可知。不過至少在可見的未來,該產業起碼還有來自俄羅斯國防部的大批訂單作為穩固的後盾。

責任編輯: 陳柏聖  來源:德國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5/1129/652856.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