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周恩來傳記組長高文謙考證,事實是專案組曾建議對王「永遠開除黨籍並懲處」,沒有說明懲處是生刑還是處決,專案組牽頭人江青批示「擬同意」,留下了處決可能性。周恩來批示「應判刑」,或有針對之意。毛提出「保存活證據,對將來有利」並批示「暫不宜判刑」。同時高文謙披露,江青曾私下對毛要求處王光美死刑。
作為兩位前「第一夫人」,王光美和江青在秦城上演了「換房」橋段。
王光美出身大家,畢業於輔仁大學,父親曾任民國總長,抗戰勝利後從北平軍調處轉赴延安,是劉少奇在中共勝利入城之際續娶的第四任妻子。毛澤東和劉少奇在對待夫人態度上風格不同。1950年代到1960年代前期,江青尚處於政治舞台邊緣,只是擔當毛主席秘書一類角色。由於毛澤東除建政初訪問蘇聯外從不出國,江青也無機會對外展示其第一夫人風采。王光美卻時常隨劉少奇出國訪問,尤其以1963年出訪東南亞四國最為風光,從而招致江青嫉恨。
文革之前的「四清」運動中,劉少奇更是放手讓王光美在河北省撫寧縣桃園大隊抓蹲點,推廣「桃園經驗」。凡此種種皆為犯忌之舉。王光美回憶,「四清」運動期間,一次在中南海春耦齋舞會上碰到江青,江青對王說:「我現在身體不好,下不去了。你身體好……」妒意溢於言表。文革初期劉少奇被打成「內奸、工賊、叛徒」並含冤身亡後,王光美被株連,罪加一等關入秦城,備受折磨。一種傳言是王光美曾被判死刑,毛澤東「刀下留人」。原周恩來傳記組長高文謙考證,事實是專案組曾建議對王「永遠開除黨籍並懲處」,沒有說明懲處是生刑還是處決,專案組牽頭人江青批示「擬同意」,留下了處決可能性。周恩來批示「應判刑」,或有針對之意。毛提出「保存活證據,對將來有利」並批示「暫不宜判刑」。同時高文謙披露,江青曾私下對毛要求處王光美死刑。1978年12月22日,王光美獲釋,而一年零八個月以前,江青已經進入秦城受審。
參與審判江青案件的法官王文正,記錄了這一起「換房」戲劇的落幕:1980年的一天,法官們正在秦城監獄預審室里觀看預審江青的錄像,一輛轎車開進秦城大門,車上走下一位女同志,在有關人員引導下,向預審室走來。進屋之後,她靜靜地坐在一旁同法官們一起看預審江青的錄像,看得很認真。
錄像結束之後大家看清,原來這是王光美。出獄兩年後,她故地重遊,特地來觀看昔日加害者在秦城的錄像。王熱情地同法官們打招呼,看上去精神不錯,但剛才看錄像的激動似乎還未平息,眼眶裏含有淚光。王光美環顧一下這間昔日她也曾受審的房屋,對法官們感慨道:「一場文化大革命搞了10年,我卻在這裏被關了12年,比一場文化大革命的時間還長啊!」
落幕之後,尚有尾聲。1980年11月20日下午3時,北京正義路一號,「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第一次開庭。審判庭樓上會議室設有閉路電視,供黨和國家領導人在此觀看實況。審判台下有前國家主席劉少奇夫人王光美、賀龍夫人薛明和羅瑞卿夫人郝治平三人坐在前排中間的旁聽席上,觀看了江青被兩名女法警押上被告席的一幕。王、郝二人,都是秦城的前「房客」。薛明也曾因與江青的過節,在賀龍過世後受到拘禁。
江青和王光美的秦城戲劇有一個前奏,即牽涉林伯渠夫人朱明的「匿名信事件」。
1954年,隨毛澤東在浙江的江青收到一封匿名信,從上海發出,由浙江省交際處轉江青,使用華東文委信箋,內容是寫江青1930年代在上海的風流史和被捕變節的歷史問題,內容非常具體,警告江青不要為所欲為。江青接信非常惱火,曾對浙江省公安廳長王芳哭訴。因寫信人深知江青1930年代的歷史及黨內上層情況,江青推斷此人必是黨內高幹或文化界名人,或是他們的夫人。當時浙江省公安部門由王芳主持立案偵查,稱為「18號案」,多人受到懷疑,但未破案。
一直到1961年,一次偶然的事情中,查明了給江青寫匿名信的人,是林伯渠的妻子朱明。
林伯渠去世之後,朱明給中央寫信,反映有關林伯渠死後一些遺留問題,主要是希望對林伯渠遺體不要火化,容許土葬,並強調林伯渠既是共產黨員也是同盟會員,可以區別對待。此信被用於與匿名信查對,兩封信筆跡一模一樣。朱明承認匿名信是她寫的,並立即服安眠藥自殺。雖然朱明自殺身亡,但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朱明仍被定為「反革命分子」。朱明的自殺當時震動甚大,內幕不明,直到近年王芳回憶錄出版才披露真相。
朱明亦是一位延安女性,原名王鈞璧,生於1919年。出身大家,多才多藝,抗戰之初背叛家庭投身革命。延安整風中,身在中央黨校三部的朱明以一篇《從原來的階級中解放出來》的反省教材被樹為改造典型。在這篇文章中,朱明大膽袒露自己在一系列重大政治問題的看法上與黨相左,譬如對共產黨、毛澤東曾有懷疑、對共產黨宣傳「國民黨假抗戰」的反感、認為蔣介石才是中國領袖等,以此將自己樹為王明「右傾」路線的反面典型,揭示自己世界觀和靈魂的知識分子劣根性。她經過「搶救」成為「新人」的轉變歷程,成為整風成效活生生的例子。學者高華在《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中引用了朱明的反省作為分析樣本,認為朱明反省的最大特點是坦率性、深刻性與廣泛性,堪稱標準的反革命百科全書,為毛澤東對知識分子的論斷提供了充足論據,因而成為樣本,應該是在誘導啟發之下寫成的。
1945年,朱明嫁給了年屆60歲的林伯渠。同為捨棄家庭奔赴延安且嫁給高幹的「娜拉」,她何至對江青有如此惡感,以致寫匿名信,令人回味,也足見江青在延安結怨甚深。一個旁證是,賀龍的妻子薛明也因為貶斥江青,在賀龍身故後仍受到批判關「牛棚」。薛明亦是一位延安女性。
粉碎「四人幫」後,中共中央組織部對朱明的問題重新進行了審查,並做出結論:朱明「給江青的信的內容沒有錯誤,原定其為反革命分子是錯誤的,純屬冤案,應予平反昭雪,恢復名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