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朱學東:日本人講中日產品差異一句話刺激了我

作者:
我在日本參觀一個設計所時,對他們設計生產的產品的精緻大感佩服,負責人卻說了句:我們比德國同行還差很多。這話聽在耳多里,卻很難受,因為日本產品比同類中國產品高出了不知多少。

良工心所存

〝如果大姑公(方言,父親的大姑父)看到你這活,一定被氣得說不出話來。〞

1980年代後期,我和弟弟經常拿這句話跟我一個叔叔開玩笑。那個時候,故鄉盛行造樓房,我那叔叔是泥瓦匠的工頭,帶着一群人給四鄰八村造房子,我家的樓房就是叔叔帶人造的,不過,手藝確實不咋樣,有一根柱子竟然沒砌直。

但是,這並不妨礙叔叔他們那時生意興隆。那個時候,正是故鄉農村大興土木蓋新樓房的高潮。

我叔叔的手藝是跟我大姑公學的。大姑公是附近有名的泥瓦匠大師傅。過去老房子的新建翻蓋,大抵都是他帶着徒子徒孫們做的。姑公是老派匠人,手藝好,做事認真,對徒子徒孫要求甚嚴。但是,鼎革後農村凋敝造房得機會並不多,馮唐易老,到故鄉再興造房之風的時候,姑公年歲大了,一身手藝終無用武之地。而像叔叔一輩的手藝人,則在時風的薰染下,求快,毛快,活糙。

這是我所耳聞目睹的兩代手藝人之間的差距。這個差距,不僅是手藝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是一種匠人精神的失落。

我姑公一代,學手藝的時候,受的還是老派的教誨,鄉下人雖沒啥文化,所學之藝,雖是一門飯碗之技,卻皆有口耳相傳的要求,從手藝到行規,沒少受過砥礪,良工苦心自是深種心間,知道專注做好自己的事,不斷提升自己的手藝的重要性,這樣才能成為名動一方的大師傅。古所謂匠心獨運,有匠心才能出類拔萃。

到我叔叔一輩學手藝,雖然也有師門規矩,但政治已經全面侵入了個人生活,自然也就影響甚至割裂了匠心的傳承。傳統的口耳相傳的師門教誨,缺少了外在的制約,甚至有了相反的衝擊,自然衰敗下去了。

長期短缺嚴酷的物質生活,養就了整個社會的飢餓之心,求溫飽求滿足一時之需,成為整個社會的追求,唯求有而少求質,有是天條,質成苛求。這一心態和一直護佑它的粗鄙的外部制度環境,一直延續到物質財富較為豐富的今天。今天我們流行的成功學,流行的機會主義,尤其是即期功利主義,其實就是從這種飢餓之心泛濫而出的,是短缺社會的謬種餘孽。這也是導致在工業化時代信息化時代,我們的產品質量一直沒能同步提升的根本原因。

不惟如此,短缺匱乏的狀態,不僅養成了飢不擇食的心態,也使職業的專業操練缺位,導致專業素養很難提升,職業操守很難堅持--沒有磨練砥礪,就沒有提升和堅守。

這些謬種餘孽延續到了大工業機器生產時代。大工業時代,流水線生產,本來同樣的機器設備,產品質量應該接近的。事實上並非如此。

早期海德堡四色印刷機引入中國的時候,經過培訓的中國員工,操作機器印刷出來的印刷品,質量總是差強人意。但同樣的機器,德國工人操作,印刷品的質量遠高於中國同行。為何?

機器冰冷無感情,量產的產品,表面上同樣冰冷沒有溫度感情,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流水線固然冰冷而無情感,但無論從其設計製造到投入生產後的管理,每一環節都傾注着關聯人的心血,這就是不同的人在同樣的產品線量產的產品有着質地不同的原因所在--那種身心的投入,那種專注,使冷冰冰的產品帶有了一種溫度,那是關聯人的體溫。這種投入產生的溫度,每一個最終產品的購買者和使用者,都是能夠感知到的。因為心有靈犀。

與我們這個時代所信奉的即期功利主義的浮誇價值觀相比,這種投入與專注,是一種職業素養,職業精神。這種素養和精神,也曾長期在我們老派的匠人身上代代相傳,這也是農耕時代中國傳統名優特產生的秘密。

我在日本參觀一個設計所時,對他們設計生產的產品的精緻大感佩服,負責人卻說了句:我們比德國同行還差很多。這話聽在耳多里,卻很難受,因為日本產品比同類中國產品高出了不知多少。

我問負責人何以看跟中國產品的差異。這位負責人頗有些拘謹緬腆地說了句,我們日本是小地方,不像你們中國,如果我不認真投入,負責的產品有了問題,我無路可走,再無翻身之日,只有謝罪。。。

這話深深刺激了我。因為我們害怕匱乏,因為我們有各種託辭,因為我們法不責眾,甚至沒有法或者有法枉法,所以我們放縱自己,我們不需要太講究,我們給自己留了退路,所以產品出事後負責人過兩年可以毫無羞恥感地復出,公司或產品換個名字照樣招搖過市。。。。。。

所以,在我們身邊,人人追求快速的成功,甚至這成了成功的唯一標杆--為實現這個目標不擇手段者遍地皆是,但毫無羞恥之心,也很少受到法律的制裁;那種本該沉着專注做事的精神,竟然成為時代的異類,痴傻呆,飽受嘲弄,甚至不能偏安於一隅,全仰個體的信仰堅守。

一正一反間,我們不僅在工業設計製造方面落後於時代落後於世界,我們在藝術在文化在幾乎我們能夠想像到的所有領域,我們的自傲其實絕大部分建立在沙灘上,但許多人依然很自得。

很少有人清楚,我們到底差在了哪。

很簡單,我們只有飯碗,沒有職業,更沒有志業。所以,我們所有的,只有賺錢養家享樂的勁頭,而無堅定信仰深入鑽研專業能力的職業精神。我們的法律和社會文化環境也不鼓勵保護這種職業精神。我們喪失的,不僅是認真做事的精神,喪失的還有做人的本分。

今天所謂的匠人精神,其實根本上就是一種職業精神--基於社會分工專注踏實做好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的精神,無論是碼字行醫還是操作機器設備,都一樣。

如果一個社會的成員,無論從事何種職業,都能夠回歸職業的心態--職業固然是飯碗,但不僅僅是飯碗,回歸到腳踏實地做好應該做好的事,以職業精神來涵養專業素養,以專業素養來提升職業尊嚴,堅持,不僅會有存量的積聚,也是職業的生命力所在,更是從業者的尊嚴所在,最後,改變的是社會。

風過波浪起,泡沫喧囂奪目之後,人們終究會明白,靜水深流方是江河滔滔的關鍵。我也相信,沉靜、專注地做好一件事情,終究也會復興。

 

責任編輯: 趙亮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5/0912/612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