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A股暴跌中機構的艱難: 應對贖回與賣出保命

本輪暴跌中,機構投資者陷入了艱難的處境:為了保命和應對贖回壓力,他們不得不出售股票,從而變成了被動的做空者,加劇了股市下跌。

先來看看私募的艱難處境。廣發證券今日公佈的調研結果顯示,與一個月前相比,私募投資者的倉位配置發生了變動,

一些今年初才成立的私募,為了儘快爭取第一次的分紅提成,以便在熊市中活得更長,而在上個月選擇了比較激進的持倉結構。然而,僅僅一個月之後,這些私募仍然沒有拿到分紅提成,但卻在周初就大幅降低了倉位,甚至全部賣出。

上海證券報》報道也稱,大部分主流私募基金的倉位已在6月底降到三成左右。部分新成立私募基金出於安全墊考慮,已接近零倉位,南方某私募基金經理表示,在當前的震盪行情中,如果沒有一定的安全墊,倉位必須降到足夠低,否則很容易爆倉。

私募的風格之所以發生近乎一百八十度的轉變,都是出於生存考慮。據廣發證券:

因為他們有部分產品帶有1到2倍的槓桿,但到上周末就僅剩下極少的收益了(甚至零收益)。為避免「清盤」風險,只能先全部賣出求「保命」。

更鬱悶的是公募基金。

由於公募基金行業產品淨值普遍下挫,一些公募基金在業內的排名雖然沒有受到股災的太大影響,但近期卻不斷出現基金贖回。廣發證券調研結果顯示,普遍反映每天有1%-3%的贖回,還有部分基金甚至一天遭遇10%-20%的贖回。因此,儘管有些經理的倉位中都是精挑細選的股票,但原本計劃「扛過去」的他們卻不得不「忍痛割愛」賣出股票。

在本周的「跌停潮」中,上半周本來還有一些「優質抗跌」的股票,但是隨着贖回壓力越來越大,一些公募基金只好賣出僅剩的還有流動性的股票,結果把這些「優質抗跌股」也活生生地打在了跌停板。

廣發證券總結道:在目前的環境下,很多樂觀投資者也被逼成了「做空者」,加劇了市場向下調整的幅度。

公募基金與私募基金業績考核標準不同:前者追求業內的相對排名,而後者則關注絕對收益。

在這次市場大幅震盪當中,心態普遍被認為影響市場走勢的關鍵因素,能夠影響投資者的交易行為。廣發證券表示,其在和投資者的交流中明顯感到,大家行為模式發生了變化:

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從長期持股的「成長投資」理念,轉變為快進快出的「波段投資」理念。

一個月前我們路演的時候,很多投資者說前兩年市場行情給他們最大的教育就是「不要提前下車」。因為有時候他們花了大量時間精力終於選出一隻好股票,等其漲了兩、三倍後便高高興興地賣出。誰知很多股票後來又漲了五、六倍甚至十倍以上,但是他們在「下車」以後,即使有充裕的時間窗口可以再買入,卻再也無法說服自己重新「上車」。

但本周我們路演的時候,很多投資者又說近期市場給他們最大的教育是「即使再看好一隻股票,一旦有風吹草動,也要先出來再說」。因為一旦面臨贖回壓力時,有流動性的「優質股票」反而會成為大家的「提款機」,即使以後還能漲回來,短期的大幅回調也仍然讓人很難受。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華爾街見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5/0706/580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