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股市暴跌 中國正醞釀新一輪金融危機

上證指數一周內從5100點高台跳水擊穿4500點,創下上一輪牛市以來最大跌幅,股市暴跌的速度也擊穿了所有人的心理防線,如果資本市場都是爭相撤出資金,依靠資本市場實現經濟轉型創新驅動可能會落空,註冊制還沒有開始,牛市可能就已經結束。要知道,如今資本市場的規模已經超過GDP,達到70萬億的市值,基本上匯聚了國民財富。近期炒股跳樓的謠言迅速傳播,如果空頭得逞,持續暴跌引發踩踏事件發生,一場因為恐慌引起的系統性風險就會發生,金融危機可能就在眼前,這決不是危言聳聽。

值得警惕的是,近一段時間空頭活躍,而相呼應的是國際投行一貫是唱多做空。一些人把實體經濟和股市對立起來,把實體經濟的融資難歸結為股市,難道股市的崩盤就能帶來實體經濟融資環境的改善?情況只能是相反,股市崩盤擊垮的是投資者支持實體的熱情,使得經濟轉型和創新驅動的苗頭戛然而止,資本市場的恐慌會加劇實體經濟的融資困難,投資者會迅速轉向風險厭惡型,實體經濟會加速通縮。

銀行理財、券商、信託、基金和資產管理公司整個大資管擁有53萬億的資產管理規模,這些直接融資都與資本市場息息相關,融資鏈條的崩盤會帶來整個市場系統性的風險。千萬不要以為澆澆水,讓市場冷卻下來,嚴查場外配資降槓桿,甚至放任空頭洗劫就是一服可以使市場達到平衡的靈丹妙藥。投資者不是待宰的「羔羊」,對市場的干預帶來的後果是嚴重的,有些副作用也會出乎意料,並可能醞釀成黑天鵝事件。

我們需要相信市場自身的調節最終是可以達到均衡的,美國股市已經走牛6年也沒有發生A股那樣的暴漲暴跌事件。美國股市也是一個槓桿的市場,投資者需要多少倍槓桿,完全是一個市場行為,場外配資和傘形信託等槓桿融資只要納入監管範圍就可以,槓桿使用和投資經驗與能力有關,不同投資者的需求是不一樣的,當系統性風險發生時,無人能夠置身事外,和槓桿工具的關係不大,沒有槓桿的投資者也不能倖免。

端午節有人想跳江,有人可以吃粽子。」這是股民圈流傳的一個段子,資本市場苦樂不均背後潛伏一些制度不公,即便股市大跌的一周,也沒有阻擋新股漲停潮。中國核電上市連續7個漲停板,迅游科技連續17個漲停板,從44.5元開盤一路上漲到245.7元。自從新股發行重啟以來,新股上市漲停潮就創造了全球資本市場的奇觀。一隻只新股創造了漲停神話,這樣的賺錢方式根本不用承擔二級市場投資者的風險。資本市場真正需要改革的是發行制度,新股發行制度已經成為典型的利益輸送。新股神話刺激了海外中概股公司回歸A股,美國投資者不看好的公司卻是中國投資者的「香餑餑」,不知道是A股魅力超過美國股市,還是不同市場存在巨大的監管套利空間?

暴風科技上市引發的海外風暴並沒有結束,中國股權融資被認為是不需要還的融資,成本比債券融資要便宜;所以,中國資本市場最大的問題是資本消耗比較嚴重,資金沒有配置到最有效率的地方,資本的投資回報並不高。解決之道是要提高資本市場監管門檻,提升到國際一流的水準。資本市場首先是國民財富投資的市場,然後是為企業融資服務的市場,而如今投資者的利益永遠被忽視,他們很難通過長期持股獲得投資回報,資本市場變成了一個短期博傻的賭場。

短短一周,A股蒸發市值近10萬億,成為中國資本市場「黑色一周」,6月看跌期權已經大漲6倍,市場做空動力十足。如果情況持續惡化,資本市場崩盤可能引發金融危機,成為海外資本偷襲做空並抄底中國股市的一個通道。目前,銀行股的估值還處於金融危機的水平,需要警惕股市持續暴跌引發金融危機,一旦危機發生,救助的成本就太高了。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華夏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5/0620/573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