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習近平浙江考察不尋常 七月政治局會議基調初定

5月25日到28日,習近平在浙江考察並主持召開七省市負責人座談會。這次考察看似尋常,但其中蘊含的信息值得高度關注。

1

七月政治局會議基調初定。

按照慣例,再過兩個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將再次召開會議,對上半年經濟工作進行總結並對下半年進行部署。今年上半年,實體經濟持續低迷,央行已進入降准降息的周期,未來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基調如何,備受各方關注。

浙江省是中國民營經濟活力最強、對外貿易較為活躍的省份,在全國各省(不含直轄市)中,也一直是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收入最高的省份。浙江省的經濟狀況在全國範圍內具有較強的代表性。習近平在浙江考察期間的表態,風向標意義也更為明顯。

他在考察期間再次談及「新常態」。他強調要「保持戰略定力,應勢而謀」。這雖然只有區區十個字,但可說是對七月政治局會議總體基調的提前定調。

「保持定力」,就是說仍然要保持穩定的宏觀政策基調,不因為上半年的經濟形勢波動搞類「四萬億」的大規模刺激;「應勢而謀」,則是要隨時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隨時調整財政和貨幣調控政策的節奏和力度。通過這樣的策略選擇,尋求在去過剩產能、實現經濟轉型的中長期目標和保持較高經濟增速、避免經濟大起大落的短期目標之間的平衡。

2

「東部戰略」全面重啟。

此次對浙江的考察,是習近平上任以來第一次考察浙江。浙江省是習近平首個擔任黨委「一把手」的省份,因此這次考察也格外引起外界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2年11月上任以來,習近平已對全國20個省市區進行了考察。而在此次浙江考察前,他已經對東部地區的另外9個省市(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上海、福建、廣東、海南)全部進行過考察。換言之,此次考察後,習近平已完成了對全部10個東部省市的考察。而中西部和東北的21個省市區中,習近平僅考察了10個,不到總數的一半。

從2000年以來,中國政府逐漸將區域政策的重心放在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先後出台了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和中部崛起戰略。新一屆政府上任以後,對區域政策又進行了新一輪調整。雖然新一屆政府繼續強調中西部是中國經濟最大的迴旋餘地,但更強調加強東中西部的有機聯繫,通過京津冀、長江經濟帶和珠江經濟帶、一帶一路等戰略,使東部地區的龍頭更好地發揮對其他地區的帶動作用。

自貿區試驗在東部地區逐漸鋪開,更反映出高層對東部發展寄予厚望。在新一輪改革開放進程中,東部地區的示範和試水作用將進一步強化。

3

「浙江模式」再現新看點。

自改革開放以來,「浙江模式」一直備受關注。「浙江模式」的核心,是蓬勃的民營經濟和強力支持經濟發展的相對有限政府。這使得浙江省的財富分配中,政府拿的相對比較少,市場拿的相對比較多,浙江省的民眾收入也明顯高於其他省份。

近年來,「浙江模式」開始新的變革升級。傳統商貿升級電子商務,傳統產業謀出海變革,從義烏小商品城到烏鎮互聯網大會,從阿里巴巴到吉利,浙江省在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上展現的活力,使其成為「中國經濟升級版」的典型代表。習近平此次考察浙江期間,專門到海康威視公司,肯定其擁有的自主核心技術,要求其促進創新鏈、產業鏈、市場需求有機銜接,反映出浙江的高新技術產業、自主創新和「互聯網+」實踐已受到習近平、李克強等人的高度關注,科技創新已經成為浙江新名片,融入「浙江模式」的內涵之中。

此外,習近平此次在浙江考察,專程到中國唯一一個群島市——舟山市。習近平在福建考察時到訪平潭,在浙江考察時到訪舟山,都反映出其對海洋經濟的高度關注。在舟山考察期間,習近平察看國家石油戰略儲備基地和船舶製造基地,表明發展海洋經濟不僅基於經濟層面考慮,更關係到國家安全和中國的對外經濟戰略。

「科技創新」和「海洋經濟」兩張牌,同現有「浙江模式」的結合,帶來的相關投資機會值得關注。

4

「十三五」規劃目標現端倪。

5月28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了華東七省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涉及上海、江蘇、浙江、山東、福建、安徽、江西。這7個省份中有東部省份,也有中部省份,上海、江蘇、浙江是全國最發達的省份,而安徽和江西則是相對欠發達省份。座談會召集上述七省市,不僅考慮到地域上的集中,也可涉及十三五期間的區域協調和產業轉移戰略。

習近平的講話,提出十三五期間要在多個方面取得突破,概而言之,大致包括以下7個目標:

保持較高經濟增速;

調整經濟結構、實現創新驅動;

加快農業現代化;

改革體制機制;

區域協調發展;生態環保;

扶貧與改善民生。

總體來看,大多數目標在以往的五年規劃中也多有涉及,而最重要最突出的新目標有二,一是要通過農業現代化補上農村和農業在改革發展進程中的短板,實現城鄉協調;二是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並重。

5

經濟轉型堅持兩條主線。

經濟結構的調整,核心是要打破過去投資驅動的舊模式。在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中,要進一步強化消費的作用;而在產業發展過程中,也要更多強調創新等技術要素的作用,而不能完全依賴資本、人力和自然資源的消耗。

舊模式向新模式的轉型,將推動中國經濟結構的深層次變革。同東亞其他經濟體一樣,中國經濟的起飛,首先是吸引外資、對外開放,並且逐漸成為「世界工廠」;進入新世紀之後,城鎮化進程和房地產開發成為經濟發展重要支撐,推動了包括鋼鐵、建築、材料、化工等在內的一系列重資產行業的發展,中國經濟增長也大量沉澱為房產和基礎設施等固定資產。

而「十三五」階段的經濟轉型,就是要使中國在走出前兩個階段之後,繼續保持經濟競爭力。

首先,輕資產行業會取代重資產行業成為發展最迅速的領域;消費和服務將取代製造業成為中國經濟的新引擎。中國的社會財富結構也會發生新的變化,原有的以信貸為中心的金融體系會變為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共同發展的新體系,居民財富可以通過配置債券、股票等直接支持實體經濟,而非像舊時代一樣全面囤積在不動產,惟其如此,才能夠使社會財富優先向創新創業領域傾斜。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華爾街見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5/0530/563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