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掐住喉舌 中共操控壟斷香港出版市場

—港最大出版商 幕後老闆是中聯辦

中聯辦以迂迴手法,透過大陸的空殼公司層層控制聯合出版及多個成員機構,已成功控制香港出版市場,鉗制出版及新聞自由。

今年是《基本法》頒佈二十五周年,這本特區小憲法原本肩負着保障港人自由的承諾,但回歸後中央伸到香港的魔爪愈來愈放肆,帶頭的,正是中央駐港最高機構中聯辦。本刊取得大陸工商局文件,證實中聯辦透過一間大陸神秘空殼公司,迂迴持有及經營香港最大出版及零售書商聯合出版集團;又實益擁有《文匯報》、《大公報》、《香港商報》,去年更悄悄成立「橙新聞」,染指網絡媒體。

聯合出版集團每年營業額高達五十億港元,市民走入三聯書店、中華書局及商務印書館買一本書、一本記事簿、一支原子筆,原來已直接進貢中聯辦。壟斷八成市場的結果,就是中聯辦假借市場機制,操控及鉗制本港出版及傳媒,影響意識形態。前基本法草委李柱銘質疑,中聯辦營運書店及出版事業,違反《基本法》第二十二條,即中央政府各部門不得干預本港事務。

回歸十八年後,這是首次有證據踢爆,中聯辦實益經營本港巨企。隨着梁振英自甘淪為西環的政治附庸,有錢又有權的中聯辦,近年大力擴張,轄下部門已達二十四個,累積掃入五百個住宅單位作宿舍。

本刊就以上問題向中聯辦、政府、聯合出版查詢,至截稿未獲回應。

雖然《基本法》白紙黑字講明,港人享有出版及言論自由,但各項自由明顯正在收窄,港獨及撐佔中書籍首當其衝成為犧牲品。上月起,相繼傳出三聯書店、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的母公司聯合出版集團下達指令,所有屬撐佔中陣營的書籍,包括一群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畢業生所著的《被時代選中的我們》,資深傳媒人區家麟撰寫的暢銷書《傘聚》等均收起不賣。

由於聯合旗下子公司包攬出版、印刷、發行以至零售整條產業鏈,壟斷本地逾八成市場,「收書令」成為審查雨傘書籍、封殺出版自由的政治工具。雖然一般人一直以為聯合出版為中資民間機構,但股東身份及股權分配一直是個謎,外間只認為聯合願意配合北京旨意。

本刊取得大陸工商局文件,揭發中聯辦全資擁有廣東新文化事業發展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二千萬元人民幣,中聯辦並經該公司操控香港出版業巨企聯合出版集團以及三份傳統左派報章。

於一三年開幕的三聯元朗旗艦店「文化生活薈」仿效台灣誠品書店,主打年輕人市場,牆身廣告則展示了三聯前身:「生活」、「讀書」、「新知」三間左派書店。

廣州母公司位處軍區

不過本刊仔細追查,發現聯合出版的背景殊不簡單。根據公司註冊資料,該公司由一家香港公司「新文化事業(香港)發展」全資擁有,新文化則由一家神秘大陸公司「廣東新文化事業發展」持有。

本刊依照資料到「廣東新文化」位於廣州的辦公室查證,該物業位處先烈中路黃花崗地鐵站附近,但 Google、百度以至騰訊地圖,均無法顯示該區的街景或衞星圖片。記者到達現場後才知道,該地段位處軍事區,附近道路全列為軍事通道。

記者沿路探查,辦公室對面是守衞森嚴的軍事區入口,門前掛上「八一」軍徽,更有解放軍人員駐守,記者在附近稍為駐足張望即被驅趕。辦公室旁邊則是「廣州軍區空軍第一招待所」,氣氛明顯較大街緊張。

根據小巷門牌,記者終找到廣東新文化辦公室所在建築物,但該處不是商業大廈,而是一座七層高的舊式住宅,門外沒有廣東新文化的門牌或信箱,記者向附近居民確認地址無誤後,始得悉掌控香港出版王國的總部,竟是該幢大廈地下一個破舊房間。

掌控聯合出版集團王國的大陸神秘空殼公司,竟位處廣州軍事區內一幢舊式住宅地下,該單位重門深鎖,門外掛上「老幹部活動室」。

有住在該物業的居民表示,該空殼公司的地址長期沒有人出現,亦未聽過該處有「廣東新文化」或出版公司等辦公室。

總部是老幹部活動室

從窗外觀看,該房間僅三百平方尺,鐵門旁掛着白底紅字「老幹部活動室」門牌,所有窗戶都被封住,門外多個木信箱陳舊破爛。住在此舊宅的中年婦人表示,從未聽過這裏有辦公室或出版公司:「一○一(門牌號碼)系從來無人,亦都無公司,我唔知系咪有人點錯你嚟啦。」

聯合出版的神秘山寨總部設於軍事區並非偶然。本刊取得大陸工商局的詳細公司註冊記錄,揭露這間「廣東新文化」公司,背後單一股東是「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註冊資本是二千萬元人民幣,業務範疇屬「戰略管理」,毋須像其他私人公司進行年檢。

經營範圍一欄寫得更露骨,列明公司「管理在香港的新聞文化事業、物業管理……等辦屬企業的國有股份」。文件又揭示該公司早於九○年成立,董事長黃榮標與前中聯辦轄下廣東聯絡部主任同名同姓,另一董事吳建芳則相信是《文匯報》前副總經理。

中聯辦迂迴操控傳媒及出版巨企

*《香港商報》大部分股權由該公司董事以個人名義持有。

註:以上只列出部分聯合出版集團子公司

擁三大左報涉足網媒

中聯辦以迂迴手法,透過大陸空殼公司控制本地出版巨企之餘,記者翻查本港三大左報《文匯報》、《大公報》及《香港商報》的登記文件,前兩者大股東均為「廣東新文化」,後者則只佔小量股份。股權結構與聯合出版大同小異,均由中聯辦透過數層公司持有九成九股份,報社及出版集團的話事人只象徵性每人獲分配一股公司股份。

調查過程中,記者無意中發現中聯辦原來悄悄染指網絡媒體。去年雨傘革命後,網媒及社交媒體從發佈消息到動員參與,對運動均起關鍵作用。中聯辦去年即鬼祟地經廣東新文化、聯合出版等五層公司,創辦網媒「橙新聞」。

有別於一般網媒,橙新聞除轉載網上或傳媒的時事、經濟、娛樂新聞,亦有自家製作新聞及短片,更邀得立法會主席曾鈺成、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等建制派專訪,前港區人大代表吳康民、幫港出聲召集人鄭赤琰則負責撰寫專欄。

網站又開發手機應用程式( apps),明顯較一般網媒「揼本」,但應用程式下載次數僅逾一百次。消息人士透露,橙新聞仍在「埋班」,現時處於試業階段,未來將展開宣傳攻勢。該網站現正刊登多段招聘廣告,一口氣招攬副新聞總監、編輯、網站設計、開發、推廣等七個職位,證明財力雄厚。

中聯辦多年暗暗苦心經營,以空殼公司操控本地出版及傳媒企業,其中尤以聯合出版集團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集團旗下有三聯、中華、商務、新雅、萬里等三十個出版品牌,全資擁有逾五十家書店,業務遍及大陸、澳門、美、加、星、馬。版圖除覆蓋書籍產業鏈,連拍賣書畫、唱片甚至物業投資亦有涉足,單是旗下兩間專門負責物業投資及租賃的公司,已持有近廿四億工商物業,包括中環中商大廈全幢業權。

中央圖書館的中華書局分店,將聯合集團旗下品牌出版的反佔中書籍《香港「佔中」揭秘》及《佔中透視》陳列於當眼處,但撐佔中的《被時代選中的我們》則瑟縮一角(箭嘴示),《傘聚》及《每一把傘》完全無貨。

剛於去年創辦的網媒「橙新聞」寂寂無聞,卻邀得重量級建制派議員專訪,原來又是中聯辦透過聯合集團操控,「橙新聞」更可佔用灣仔三聯書店外三層高的廣告板位置。

「橙新聞」銀彈充足,比一般網媒更落本,自家製作短片及採訪新聞,遇到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有「重要」講話,更會全文轉載。

市民每年進貢五十億

由於聯合出版沒有上市,集團亦絕少披露股東以及賬目資料,對上一次公開提及業務收入,已是○七年集團舉行春茗的新聞稿,透露○六年度收入高達三十九億港元,集團其後只是偶爾披露業務增長的百分比,依此推算,一○年業務收入已高達四十八億。

資深出版商、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對中聯辦透過私人公司全資擁有聯合出版感憤慨,他透露該集團旗下品牌已壟斷本地逾八成書本出版及零售市場,中小型書店多已被迫遷到偏僻地區或樓上店鋪營運。

彭志銘憶述,中聯辦過往對爭議書籍仍採取較寬鬆的態度,各書店店長均可自由入貨,即使冷門書籍都會「入一兩本看門口」。但五年前情況急轉直下,入貨及調度書籍的權力收歸集團中央,「最明顯系四五年前我哋突然收到消息,香港出版業都知道聯合集團發行嗰邊嘅物流公司最上層,有幾個(大陸)人入咗公司,負責審閱邊啲書可以發(行)、點樣發、發去邊啲書店,發幾多數量等等。」該段時間正是年輕人反高鐵情緒高漲之時,本土意識抬頭,中聯辦明顯借操控出版市場,壓制反港府、反中共的思潮。

隨着梁振英及張曉明上場並採取政治鬥爭路線,聯合出版對出版尺度亦愈收愈緊。記者上周巡視集團旗下書店,發現元朗的三聯旗艦店「文化生活薈」,當眼處擺放了多本集團旗下品牌出版的《佔中透視》、《香港「佔中」揭秘》等反佔中書籍,撐佔中作者撰寫的《傘聚》及《每一把傘》卻不見影蹤。記者向職員查詢,對方即打開書櫃搜尋,但並無發現,再經公司電腦系統查證後,表明兩書全線門市缺貨。其餘位於中央圖書館的中華書局,銅鑼灣的商務印書館旗艦店均有相同情況。

「佢系有生意都唔做,區家麟嗰本《傘聚》賣到萬幾本,佢可以一本都唔賣,佢唔系志在賺錢。」彭志銘又怒轟,集團透過旗下出版品牌,以反佔中書海打擊敵對陣營,透過控制市場為黨服務,鉗制出版自由。「第一系俾阿公睇,(以示)對面喺市場有十幾本書,我哋會有幾十本。第二,呢啲真真假假放曬出嚟,好多人唔知道,買咗,就以為『哦原來雨傘人咁差』,咁系做一個對抗性的工作。」

聯合出版以商務印書館名義進駐至少四間大學開設書店,其中中大的書店被學生投訴出售大量堪輿學書籍,又擺賣多本反佔中書,質疑是政治審查。

中大學生 Benny驚聞中聯辦是商務印書館幕後老闆,直言感到「香港人睇咩書都俾人控制,好似被人過濾過」,日後會儘量不光顧。

兩子公司擁廿四億資產

註:以上資產只計算專門為集團投資及管理物業的兩間子公司,包括僑商置業及中商置業,部分物業並非用作出版相關事業,估計是用來投資收租。

中環域多利皇后街9-10號中商大廈全幢

聯合出版透過旗下物業投資公司持有近廿四億元物業,包括中環中商大廈全幢業權,財力極之雄厚。

出版業巨獸入侵大學

為進一步落實中央對年輕人進行思想教育的指令,聯合出版近年銳意打入年輕人市場,在元朗市中心開設四層高的三聯元朗文化生活薈,仿效台灣誠品書店,集書店、時尚產品店、咖啡館、展覽館於一身。集團又以商務印書館名義,近年成功打入大學市場,書店進駐中大、科大、理大及城大校園,篩選大學生接觸的書籍。早前有中大學生投訴校內商務沒有出售《被時代選中的我們》,卻出售多本反佔中書,公開要求書店勿政治篩選;中大校友更向校長沈祖堯發出公開信,要求檢討中大的書店政策。

曾參與抗議禁書活動的中大學生會外務秘書陳旻羲認為,中大校園的商務走商業化路線,變相減低學生接觸政治敏感書籍的機會,「外面商務賣嘅堪輿書,大學商務都入咗大量……我覺得大學書店應該同外面書店唔同,有多啲唔同類型、內容嘅書,但而家大學商務同外面嘅無乜分別。」他知悉商務具中聯辦背景後,直言會提出以此作為書店續約的考慮因素:「大學書店就快續約,應該今年內就會決定,希望可以引起同學關注。」

中聯辦透過聯合出版旗下公司,包攬發行、印刷、出版及零售整條產業鏈,全盤操控本地文化事業,暗地政治篩選市面流通的書籍。

與中共關係千絲萬縷的左翼書店「生活」、「讀書」、「新知」於抗日戰爭後來港復業,一九四八年合併為三聯書店,是中資書店進軍香港的起步點。

百年老店具政治任務

中共透過操控傳媒及書店,作統戰及意識形態工作,其實有跡可尋。表面上,聯合出版在港成立只有二十七年,但集團旗下三聯、中華及商務都有過百年歷史,與共產黨關係千絲萬縷。

翻查聯合出版集團名譽董事長藍真的悼文集《憶藍真先生》以及多份歷史資料,當年國共內戰,左翼書店包括中共元老鄒韜奮創辦的「生活書店」、「讀書出版社」和「新知書店」,無法於大陸立足,遂轉而來港復業,三間書店一九四八年合併成三聯書店,連同當時左翼開設的「新民主出版社」中資書店,香港的中資出版事業自此起步。

六十年代初,大陸歷史最悠久的中華書局及商務印書館相繼來港設立分店,至八十年代《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後,這批中資書店開始架構重組,各中資書店及中共喉舌傳媒機構紛紛於八八年合組成聯合出版集團。根據公司註冊資料,集團股份最初由信託形式持有,但自二千年新華社香港分社正式易名中聯辦後,聯合出版股權亦於○二年轉讓給新文化事業(香港),中聯辦自此統一香港左派傳媒及出版王國。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拆解,中共透過出版商及書店作抗爭及統戰工具由來已久,對三、中、商一直具影響力,「鄒韜奮搞起生活書店嘅時候都系要抗國民黨打壓」,他指出,中共確定收回香港後,聯合出版因應國策而生。九一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曾作出「如何做好接收香港的準備」的內部講話,表明香港回歸之前,必須做好五方面的參與,其中一個正是「文化參與」。「文化參與自然系涉及出版、新聞,一系列工作事後慢慢浮面,之後香港出版業開始重組、擴大業務,系各方分別喺度做嘢。我相信唔只系政治任務,其實都有經濟利益。」

資深出版人彭志銘直斥,中聯辦以聯合出版集團對港文化侵略,更曾經親眼目睹懷疑是中聯辦官員,在聯合出版旗下書店指指點點,「捉住店長問,點解本書放呢度?點解乜書唔收起?」

聯合出版一九八八年成立,負責為收回香港後的思想控制工作做準備,差不多所有中資書店及傳媒均在那時被收編,集團五周年慶典,時任總理李鵬(前排中)更親自到賀。

西環干政極速膨脹

躲在聯合出版背後的中聯辦,前身是新華社香港分社,回歸初期作風低調,但自○三年七一大遊行後,人事編制急速膨脹,由原先只得六名副主任,增至七名,一二年更曾增至九名,現時則維持七名。

一個特區,編制竟為「一正七副」,可媲美大陸部分重點省市,如此「重兵駐港」,浸大新聞系高級講師、前資深中國新聞記者呂秉權曾形容「反映中聯辦對香港事務插手日深。」現時中聯辦轄下部門共二十四個,包括盛傳一手力捧梁美芬、謝偉俊進身立法會的九龍工作部,還有港島工作部、新界工作部、青年工作部、宣傳文體部等,更有專門負責紀律部隊聯絡工作的警務聯絡部。兩年前,廉政公署前專員湯顯明被揭發奢華宴請大陸官員,警務聯絡部長謝小青正是常客。

二○一二年特首選舉,中聯辦毫不避嫌地支持候選人梁振英,更派出研究部長曹二寶,向時任特首辦主任梁卓偉施壓,要求政府在西九利益申報風波中放生梁振英,確立特首與西環組成管治聯盟。

雖然中聯辦從無公佈在港職員人數及編制,但多年來以機構名義及透過關連私人公司,密密購入多幢物業作員工宿舍,反映其編制急劇擴張。本刊統計所得,中聯辦至今最少已掃入本港十四個物業,約五百個住宅單位,最豪一次則數去年底以四億八千萬購入「四叔」李兆基旗下西營盤新盤鉑峯全幢。

自○三年後,北京逐步收緊對港政策,所謂一國兩制慢慢褪色,中聯辦的角色卻愈見鮮明。○八年初,曹二寶以中聯辦研究部長名義,在中共中央黨校刊物《學習時報》發表題為《一國兩制條件下香港的管治力量》的文章,指出回歸後香港管治力量變成「兩支管治隊伍」,除特區班子外,另一支是「中央、大陸從事香港工作的幹部隊伍」。文章形容,該支隊伍合法、公開運作,屬現實需要,更強調只要中央無授予香港特區的權力,則仍屬於中央,沒有所謂剩餘權力,赤裸裸表露北京意圖在港建立「第二權力核心」的野心。

事實上,自梁振英上任後,中聯辦不但在背後協調選舉,一三年更就立法會討論引用特權法調查免費電視發牌事件,主動接觸議員謝偉俊和梁家騮,明目張胆干預本港事務。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邵善波其後毫不忌諱地表示「好多涉及到佢哋(中聯辦)嘅事情,佢哋一定要有所介入。」更坦承「有啲人只聽西環(中聯辦)話。」

新華社香港分社二千年改組成中聯辦,當時作風尚算低調,時任主任姜恩柱(左)更公開表明,中聯辦絕不會干擾本港商業活動。

狂掃500單位做宿舍

#由中聯辦直接持有,其餘由關連公司「新民置業」持有

*2007年以1.67億元購入地皮,2010年與政府原址換地,只需補地價$998萬

西營盤英華台8號鉑峯

去年底中聯辦豪花四億八千萬,購入恒基旗下西營盤新盤鉑峯全幢共四十八個單位,相信是用作員工宿舍。

聯繫中資機構變干預

然而,如今的中聯辦早已背離初衷,十五年前成立之初,中聯辦申明只有五項職能,包括「聯繫並協助」大陸有關部門,管理在港中資機構等。當年中聯辦易名後不久,有中聯辦官員公開呼籲港商不要與撐台獨的台商合作,即時引發軒然大波,輿論均認為政治與商業活動應互不相干。

時任特首董建華要求當時的中聯辦主任姜恩柱澄清,姜許下諾言,中聯辦將按《基本法》辦事,絕不會干擾本港商業及經濟活動。中國問題專家、時事評論員林和立認為,中聯辦持有多間中資機構股份,與其職能有牴觸,「其實可以話系不務正業,理論上佢作為一個協調嘅機構,應處於一個中立嘅地位,但佢做咁多投資,等如一個球證唔應該參與賭波,佢有咁多生意,存在好多利益衝突。」他拆解,中央駐外及駐港機構不應從事商業活動,但由於中聯辦身負操控及影響民意的政治任務,利用持股作為手段,最終目的是引導香港輿論。

前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李柱銘指出,中聯辦出手干預香港事務已非新鮮事,但今次屬「 directly(直接)」干預,明顯違反《基本法》第二十二條規定:「中央人民政府所屬各部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均不得干預香港特別行政區根據本法自行管理的事務。」

《基本法》頒佈二十五周年,市民趁清明節祭祀《基本法》,抗議中央肆意干預本港事務,打壓異見聲音,一國兩制及高度自治早已名存實亡。

三年前香港數碼廣播電台( DBC)公開播放錄音,清楚記錄大股東兼全國政協黃楚標,親口承認中聯辦對時事節目主持人李慧玲「好反感」,被視為中聯辦干預本港言論自由的鐵證。

李柱銘:變一國一制

對於中聯辦違反承諾,他批評負責管治香港的中共官員朝令夕改,更於《一國兩制白皮書》提出「全面管治權」一說,有違鄧小平「一國兩制」的原意,淪為一國一制,「咁嗰陣時(姜恩柱)點解講呢番說話?因為佢覺得根據《基本法》,佢唔應該咁做吖嘛。你一定要登番呢段出嚟。咁即系話,嗰個白皮書又錯囉。」

他促請港府正視中聯辦干預香港的問題,「中聯辦依家喺度搞搞震喎……如果批准(中聯辦持有出版公司),幾時批准?批准咗幾耐?咁你哋有無監察㗎?有無睇嚇佢啲行為有無影響香港運作?」

就中聯辦迂迴經營及干預本地出版及傳媒自由,本刊分別向中聯辦、聯合出版及政府查詢,但截稿前未獲回應。

新華社香港分社二千年正式易名中聯辦,自此中聯辦極速膨脹,事過境遷,當年舉行平反六四集會的新華社舊址,現已變身麗都酒店。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壹周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5/0410/540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