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社會觀察 > 正文

中國人在鄰國真實地位:華人看了震驚

中國是世界上鄰國最多的國家,陸地接壤的有14個,隔海相望的有6個。在這些鄰國里,華人不在少數,那麼,哪個國家的華人有錢,哪個國家的華人又有地位呢?華人群體在鄰國過得好不好,口碑待遇如何呢?

中國人在鄰國真實地位

這得要先看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係」。在巴基斯坦、朝鮮,華人就很吃香。據介紹,幾乎所有巴基斯坦人都會用漢語說「你好」。在首都伊斯蘭堡的安檢站,遇到中國人直接放行。「如果有人要侵犯中國人,除非從我的屍體上踏過去。」邊防軍戰士阿朴杜薩曼說。他所在的巴基斯坦邊防軍第75營,負責護送在巴國邊境地區工作的中資機構工作人員,長達10年。《人民日報》報道說,這支部隊負責護送的區域接近阿富汗,去年發生474次襲擊。由於巴軍「全天候盟友」般的保護,死亡名單上很少有中國人。

而在朝鮮的中國人,他們與朝鮮人一樣同樣享受11年免費義務教育、免費醫療、免費住房……還不用納稅。他們還有些「特權」,比如可以擁有調頻收音機,只要不當着朝鮮人的面就行。他們也不用參加朝鮮人必須參加的會議。

一對在俄羅斯農村養豬場工作的夫婦。丈夫是49歲的中國人。他們有兩兒兩女,靠在中朝之間的小規模倒買倒賣,在朝華人還能成為朝鮮少見的「有產階級」。不過,據遼寧省丹東市華僑聯合會統計,截至2009年,在朝鮮華人僅剩5,000人,大多數人都已回國定居,因為「蓬勃發展的中國誘惑力實在太大」。

在朝鮮的另一側韓國,華人的地位就不同了。韓國曾被稱為「世界上唯一華人無法發展的國家」,因為在中韓建交之前,在韓華人要面對以下這些歧視----同等工作華人工資降低1/3;住宅不能超過200坪(約600平米);被禁止從事多種職業,於是許多華人只能開餐館,賣炸醬麵。「炸醬麵」一度成為在韓華人代名詞。

中韓1992年建交之後,韓國對華僑的限制逐漸鬆動。韓國法務部統計,2009年在韓的中國籍人數超過40萬。

在另一些國家,比如俄羅斯、蒙古,他們面對華人時的情緒就更複雜一些。

俄羅斯最擔憂的是,中國人來得太多了。俄羅斯移民局2012年統計數據顯示,每年入境的中國公民數量能達40萬人左右。中國勞工贏得好評的同時,也引發了一部分俄羅斯人的擔憂,曾有俄羅斯媒體設想,「有朝一日一覺醒來,遠東已不再是俄國的遠東了」。

蒙古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排華運動,目前在蒙古工作的華人超過萬人,以參與建築業為主,而定居在這裏的中國人2300餘人,僅占蒙古國人口1%,按照旅蒙古國華僑協會會長白雙占的說法,「圈子很小,不是沾親就是帶故。」他們多居住在烏蘭巴托市中心,一個名叫「一百戶」的建材一條街周邊,做邊貿、建材生意,或經營餐館,不缺錢。

在蒙古華校當教師的張曉鳳說,她不願進出高級區,因為不想太過招惹別人的眼光,「富有的華僑在局勢不穩定時有可能成為被攻擊的目標」。

所以,在不同的鄰居眼中,有地位的華人不一定有錢,有錢的華人不一定有地位。

華人都在鄰國做什麼生意?

那麼,去鄰國淘金,能做哪些生意?

去蒙古國買礦,在緬甸柬埔寨做玉石生意,都是帶有強烈地域色彩的買賣。常見的還有墾荒。俄羅斯地廣人稀,來這裏的華人,靠墾荒發家的不在少數。2006年的一篇報道說,除了北部地區,中國菜農的身影幾乎遍佈整個俄羅斯。

有報道評價認為,「中國菜農豐富了俄羅斯人的菜籃子」。華人大規模在俄屯田種植蔬菜之前,當地的茴香和韭菜都是論根賣的蔬菜調味品。包一頓茴香餡的餃子,在2000年前期,甚至要比吃熊掌還貴。

還有更有心的人。2007年秋收時,9名中國農民開着3台收割機進入蒙古國,進行跨國收割作業。一趟下來就掙了大概10萬人民幣。

其實,在前蘇聯加盟共和國,比如哈薩克斯坦這樣的國家,有一個行業也是華人極為活躍的—收破爛。

當然收的並不是普通的破爛,而是前蘇聯解體後丟棄的各種廢鋼,大部分都是飛機彈射器、坦克輪子等等。《財經時報》報道了這樣一個故事:阿拉山口有一家三兄弟,湊了幾十萬元專門從事廢鋼買賣,3年時間身家暴漲到4,000萬。

當然,是生意就會有風險。

也有華人公司在中亞國家「收破爛」,收到倒閉。前述報道說,一家公司收了一架廢直升飛機,以為成分是鋁。交完錢一看,是合金鋁的,國內沒人願意收。這家公司一下資金周轉不靈垮掉了。有人後來在口岸倉庫親眼見了這架直升機,拆得只剩骨架,一旁還拴着狼狗。

面對惡意,需要忍耐

很多時候,外國人對待華人的態度,不單單是彼此不了解,也會有「惡意」。

還是說收破爛,一些華人公司也精挑細選。後來,又發現新情況:對方會把不值錢的鋅滲到鋁里。

上面說到的在俄羅斯屯田的華人,也有不少苦惱;在當地承租土地,與俄方集體農莊或地方政府簽協議後,俄政府出現反覆或者毀約的事情時有發生。《青年參考》報道說,一些其他勢力的俄羅斯人經常到農場找麻煩,甚至會直接把農民攆走。

在蒙古,華人公司時常被指責僱傭了超額的中國勞工,但華人投資者也有難言之隱:許多本地工人懶惰、酗酒。一位中資企業負責人說,普遍規律是,一旦發工資,蒙古工人們至少三天不來上班,直到把工資花完。

另一種投資陷阱,也常常令華人在蒙古上當受騙。多家媒體的公開報道顯示,一些蒙古人會虛報煤礦、金礦產量,或者乾脆虛構一個礦,造出一整套認證文件,引誘華人投資者投資。

而說起朝鮮的「招商引資」,延邊大學教授、朝鮮經濟專家林今淑曾撰文披露,1990年代初期,中國從事邊境貿易的一些公司,也由於朝方不守信用,無法償還銀行借款而倒閉。

即使對資金額度門檻很低的邊境貿易,也會有難以控制的風險:比如貨車在通關口岸停上半個月不放過關,而眼前從鄰國通關進入中國的貨車,一輛接一輛。

在口岸,這叫被「壓車」。霍爾果斯口岸邊檢站服務網提供的信息證實,在通關歷史上,出現過中方車輛無故被哈方禁止入境,長時間壓車的現象。「這一切,都是通過中哈雙方邊檢會談會晤及時有效得以解決的。」

在口岸控制進口速度,進而平衡貿易逆差,以往是西方國家之間常見的「遊戲」。現在,華人在與鄰國做生意時,也要開始學會忍耐同樣的「遊戲」。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天涯社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5/0318/529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