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妻子要過生日了,她希望丈夫不要再送花、香水、巧克力或只是請吃頓飯。她希望得到一顆鑽戒。
「今年我過生日,你送我一顆鑽戒好不好?」她對丈夫說。
「什麼?」
「我不要那些花啊、香水啊、巧克力的。沒意思嘛,一下子就用完了、吃完了,不如鑽戒,可以做個紀念。」
「鑽戒,什麼時候都可以買。送你花、請你吃飯,多有情調!」
「可是我要鑽戒,人家都有鑽戒,我就沒有,就我賤、沒人愛……」結果,兩個人因為生日禮物,居然吵起來了,吵得甚至要離婚。
更妙的是,大吵完,兩個人都糊塗了,彼此問:「我們是為什麼吵架啊?」
「我忘了!」太太說。
「我也忘了。」丈夫搔搔頭,笑了起來:
「啊!對了!是為了你要顆鑽戒。」
再說個相似的故事:
有個太太,想要顆鑽戒當生日禮物。但是她沒直說,卻講:「親愛的,今年不要送我生日禮物了,好不好?」
「為什麼?」丈夫詫異地問,「我當然要送。」
「明年也不要送了。」
丈夫眼睛睜得更大了。
「把錢存起來,存多一點,存到後年。」太太不好意思地小聲說,「我希望你給我買一顆小鑽戒……」
「噢!」丈夫說。
結果,你們猜怎麼樣?
生日那天,她還是得到了禮物——得到了一顆鑽戒。
我們比較前面可以知道第一例中的妻子太不會說話,她一開始就否定了以前的生日禮物,傷了丈夫的心。
接着她又用別人丈夫送鑽戒的事,傷了丈夫的自尊。
最後,她居然否定了夫妻的感情。
何況,這樣硬討的禮物,就算拿到,又有什麼意思?她丈夫的感覺也不好啊!
至於第二例,那太太就聰明多了。她雖然要鑽戒,卻反著來,先說不要禮物,最後才把目標說出。
因為她說後年才盼有個鑽戒,丈夫提前,今年就給她一份驚喜,無論太太或丈夫,感覺都好極了,不是「雙贏的溝通」嗎?
如果有好的意見卻不被人接受或採納,那麼就得想法說服對方。而說服力產生的最大要素,就是要因人而異去使用說服方法。簡單地說,就是因人而選擇適宜的說詞。如果不管對方是誰,都用同一種方法去說服,就很難順利達成目標。因為對某些人只要解說大意即可,而對某些人就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要想說服人就必須巧妙妥善地運用各種言法才行。要能適當地因人而選擇說服的方法,自己也必須具備知識和體驗。所以為了能具備這種說服的才能,身為一個領導者,就得體會各種經驗,以增加自己的見識。
身為領導者,一定要掌握批評的藝術,當面指責下級的錯誤,往往只會招來對方頑強的抵抗情緒,而巧妙地暗示對方注意自己的錯誤,則會受到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