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情感世界 > 正文

中國女子叫韓國老公「哥哥」後果嚴重

2013年春天,37周歲的我在經歷了十幾年的社會生活後,在韓國這個異國他鄉重新開始了久違的校園生活。然而與十幾年前不同的是,我身邊的同學不再是和我的同齡人,而是一幫二十多歲到三十剛出頭的未婚青年們,都正值戀愛或準備結婚的年紀。

同學們聚在一起吃飯聊天,聊起各種生活瑣事,而每當提及未來的婚後生活和婆家的話題,這些未婚的女生們總是會發出感嘆:「婆家的世界啊!」那語氣里有種難掩的嘆息和畏懼,感覺婆家是相當辛苦和讓人為難的存在體。班裏的女同學也問過我:「姐姐,你一個外國人嫁給韓國人,你在婆家是怎麼過的?不覺得辛苦嗎?」

其實我不能說自己的經歷具有普遍性,因為2003年和丈夫結婚後,但由於工作的關係,大部分時間住自己中國的娘家,並沒有和韓國的婆婆一起生活。逢年過節時,會來韓國和婆家的親人們團聚一下,這麼一晃已經十個年頭過去。

還記得十年之前2002年的冬天,我第一次來丈夫在釜山的家裏和未來的婆婆見面。發現她和我性格內向的老公不同,身材高大,愛說愛笑,說話時嗓門大,混合了全羅道和慶尚道方言的口音,讓我這個只學過首爾話的外國人,有時聽不懂她在說什麼。那段時間,我總在家裏的衣架上看見一件全新的白色毛絨外套,款式年輕,尺碼小,應該不是我婆婆穿的,但家裏沒別的女人,我心裏就有些納悶兒。後來才知道是婆婆知道我要來,事先買了打算送我的。可見了我本人才知道我身高169厘米,絕對穿不了那么小的衣服,也就沒跟我提這衣服的事兒——可見我也和她想像中的不同。但因為身高差不多,我們能穿同樣尺碼的衣服和鞋子,這一點是讓婆婆開心的。此後,我陪着婆婆一起去澡堂洗澡,她帶着我去買東西,把我介紹給市場裏的熟人,——性格不同的兩個人,卻能相處融洽。

老實說,結婚後最讓我感到困窘的問題,是在廚房裏。當時我根本不會做韓國菜,只能站在廚房裏看婆婆為準備飯菜忙碌,心裏覺得過意不去,卻又無計可施——這種尷尬又無奈的狀態一直持續了很久。我一直生活在中國,基本的中國料理會做,韓國菜卻沒機會學習。每到逢年過節,婆家的女人們在廚房裏忙碌時,只有我呆站在一旁,雖然沒有被責怪,卻總感覺到一種難以融入其中的壓力。最近,我改變了思路——乾脆放棄在廚房裏瞎攙和,讓自己充當起飯後洗碗機的角色——這樣各盡其能、各司其職,頓時感覺自在了許多。

生活中有太多瑣事,就像剛結婚時,我無法理解為什麼晚上里不能剪指甲、為什麼結婚後叫老公「哥哥」會讓婆婆不滿、不清楚過節或祭祀時要買什麼東西……現在和未來,我一定還會有許多不明白和不理解。一個家庭里的成員,來自不同的國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經歷、情感和價值觀——這誠然是個難點,但換個角度來看,也許是個優點——因為從一開始就明白彼此不同,即便遇到摩擦,也願意秉承開放的心態,不隨意帶着惡意猜測,相信彼此的善良,積極看待並接受對方和自己的差異。

因此,我想對周圍尚未結婚、又對婚後的婆家生活心懷好奇和畏懼的朋友們說:無論本國人或者外國人,不要忘記我們原本是來自不同空間和軌道的星球,期待對方完全緊貼自己,會有發生碰撞的危險,因此就算不能做到同軌道運行,也至少時常伸出手來用力揮舞一下,讓對方明白我在努力靠近。

責任編輯: 白梅  來源:朝鮮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4/1208/483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