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習安會是「被迫情況下演出的政治秀」

習近平和安倍會面時的表現有些不大自在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星期一(11月10日)在北京會見出席亞太經合組織峰會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雙方進行了大約20分鐘的會談。

許多觀察家表示,習近平和安倍晉三的這次會面顯得生硬而尷尬,僅僅表明實現了首腦會談,而兩國關係並沒有真正改善。

中國上海社會科學院亞太研究所研究員劉鳴對BBC中文網說,「今天這個會談基本上還是形式上的一個會談,就是說需要有這個東西,安倍到了中國如果沒有這個會談對日本也無法交待。所以,雙方在被迫的情況下演出了這場政治秀。」

他同時指出,「這場政治秀當然也為後面的進一步工作層會談開了一個頭,但是後面的工作要取決於雙方領導人的意志,也取決於下面工作層談判的技巧。」

過去一段時間,中日兩國就如何對待二戰歷史問題以及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領土爭端陷入嚴重爭執,而星期一習近平和安倍晉三在人民大會堂的會面也是兩年多以來兩國領導人的首次會面。

BBC中國事務編輯格雷西(Carrie Gracie)報道說,習近平在會見中所表達的「肢體語言」顯得非常冷淡,與安倍握手時沒有微笑,也沒有對安倍準備交談的舉動做出回應。

BBC中文網在日本的特約記者童倩說,日本各大媒體發放的會面照片都顯示,兩人都沒有笑容,習近平顯得更不自在,而兩人的神色都展示着尷尬與無奈的共同點。

媒體引述安倍在會談後向記者發表談話說,他對會談的感想是「日中兩國回到戰略互惠關係原點,是改善關係的第一步」。

「突破」

中國上海社會科學院亞太研究所研究員劉鳴對BBC中文網說,從2012年到現在中日領導人就沒有會面,這次是相對正式的一個會面,這是重新開始一種關係的一個嘗試,還是有意義的。

劉鳴還特別指出,為了促成這次會面,中日雙方朝野各界許多人做出了努力,包括外長、日本國安會的局長、楊潔篪國務委員、福田康夫前首相、日本自民黨副總裁、中國對外友協會長李小林、胡耀邦的兒子胡德平,等等。

劉鳴說,中日雙方此前已經達成了四點共識,目前看來領導人之間無法進行深入交流。現在還是需要外長、副外長和局長級的工作層會談,尋找雙方合作和改善關係的共同點。

他特別指出,雙方目前的差距還是很大,包括習近平對日本的認識和安倍對中國的認識,雙方在釣魚島和參拜靖國神社等基本利益問題上的差距還是很大,目前難以實現善意的和開誠佈公的交流。

「所以,今天這個會談基本上還是一個形式上的會談。」

但是他說,這次會談是「融冰會面」,「打破了領導人不見面的不正常現象」,是一個「突破」。

(撰文:躍生責編:李莉)

責任編輯: 白梅  來源:BBC中文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4/1111/470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