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英媒:中共政治從未對全球企業產生這樣的影響

中共國內政治從未對全球企業產生這樣的影響。

本周,中國持續進行的反腐敗鬥爭扳倒了曾經權傾一時、在能源業和政法部門根基深厚的周永康,以及維他麥(Weetabix)生產企業——光明食品(Bright Food)的原董事長王宗南,這兩件事展示了反腐會如何影響海外合資項目和投資交易。

中國媒體周二證實了盛傳一年的消息:周永康因「涉嫌嚴重違紀」(這是共產黨對腐敗行為的委婉說法)而被立案審查。周永康的權力根基在能源和礦業,他曾是中國企業「走出去」以獲取資源的積極倡導者——國有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NPC)在過去一年被拘留的多名高管則是該政策的工具。

就連加拿大這樣的遙遠國度也感受到漣漪效應。中國對加拿大油砂投資項目的合作夥伴——阿薩巴斯卡石油公司(Athabasca Oil Corp)——本周股價下跌13%。自4月初以來,該公司股價累計下滑24%。阿薩巴斯卡在4月初宣佈,CNPC的上市子公司中石油(PetroChina)將收購多佛(Dover)油砂項目剩餘的40%權益。在那之後,中石油加拿大業務的兩名高管在反腐敗清洗中落馬,13.2億加元(合12.3億美元)的轉賬支付尚未完成。

阿薩巴斯卡周一表示,它在繼續「與(中石油的加拿大子公司)鳳凰能源控股(Phoenix Energy Holdings)合作,以完成這筆交易」。

同樣在本周,中國反腐敗鬥爭的觸角伸到了英國人的早餐桌上。2012年,王宗南擔任董事長的國有企業光明食品收購了維他麥早餐穀物業務。本周官方宣佈,王宗南因之前在上海執掌其他國有企業期間的相關行為而被立案偵查。

對於尋求與中國做交易的跨國企業來說,問題已經從如何接近中國公司,變成當這些中資合作夥伴(或其掌門人)突然身敗名裂時會發生什麼。

近幾個月來,從加拿大到柬埔寨和剛果,一個又一個擬議中的項目被畫上問號,因為它們的中國支持者落馬了。

「這樣的反腐敗調查對大家都是新鮮事,」傑富瑞(Jefferies)駐香港的分析師、研究範圍覆蓋中石油的Laban Yu表示。「剛開始,每個人都告訴我這是老一套,不會有什麼大變化。但現在一些項目看起來岌岌可危。」

在金邊郊外,一個湖泊已被抽乾,以便為柬埔寨首都的時髦新商圈提供地皮。但這塊地仍閒置着。

鋁業企業家陳基鴻旗下德正資源(Dezheng Resources)的一個部門曾與有影響力的柬埔寨參議員Lao Meng Khin簽署合作協議,投資開發萬谷湖(Boeung Kak Lake)房地產項目。當時(2011年)這已經是一個備受爭議的項目;世界銀行(World Bank)曾暫停向貧窮的柬埔寨發放貸款,迫使該國政府妥善補償1萬名被迫搬遷的居民。

然後,今年4月中國調查人員拘留了陳基鴻,作為中國西部一宗腐敗調查的一部分。他的失蹤導致青島港一起金屬融資醜聞曝光,這起醜聞可能導致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損失高達2.5億美元。

在澳大利亞,去年,對Sundance Resources(該公司曾提議在喀麥隆和剛果共和國邊境開發一個50億澳元的鐵礦石項目)的14億澳元收購交易不了了之,原因是貌似無所不能的中國企業家劉漢突然消失。周永康執掌西南的四川省期間,劉漢通過與他拉關係做起礦業生意。今年5月,劉漢因有組織犯罪被判處死刑。他的辯護理由是,他是在執行「領導」(未指名)的命令。

傑富瑞的Laban Yu警告,尚未敲定的交易最有可能受到權勢人物突然倒台的影響。

決策已變成中石油的一大問題。過去一年裏,該公司有數十名高管被拘留或受到訊問。許多人,包括印尼業務部門的主管,曾在中石油的國際項目中扮演關鍵角色。

不過,在反腐敗調查推進之際,國有企業已經做出的資本支出承諾很可能會兌現,因為中國龐大且仍在不斷增長的經濟對資源有根本上的需求。

廈門大學能源專家林伯強認為,中國不會因為周永康的倒台而停止「走出去」戰略。

當中石油在2009年首次投資於加拿大油砂時,那筆交易對於這家傳統上專注於常規油田的公司是一個突破。但它肩負北京方面下達的政治任務,即為中國蓬勃發展的經濟獲取海外資源。許多人覺得,該公司為高風險的油砂項目付出的溢價,只不過反映了它自己在助燃的繁榮所帶來的膨脹價位。

現在,這場反腐敗調查不尋常的公開性質,讓外界更清楚地窺見金錢和權力在當今中國已變得多麼密不可分,並對交易的達成產生着影響。

周永康的家人在能源領域保持着多元化的商業利益,中國媒體報道指他的兒子獲利於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在伊拉克的合同,儘管官方尚未宣佈正式的刑事指控。他的小姨子賈曉霞(Margaret Jia)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在加拿大的代表。

盧克•佩蒂(Luke Patey)表示,在未來數月乃至數年裏,圍繞周永康落馬的國際影響,一個大問題是,東道國要如何回應有關中國投資者與國內腐敗案件有關連的報道?佩蒂曾在他的《新的原油之王》(The New Kings of Crude)一書中追蹤周永康對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投資蘇丹的支持。

「多年來,中國國有石油公司竭力否認自己是中國政府和共產黨的政治工具。這種政治性質現在表露無遺。」

Owen Guo和克里斯蒂安•謝潑德(Christian Shepherd)補充報道

延伸閱讀:反腐調查揭秘中國資金外流渠道

中國的反腐敗調查讓人大開眼界,了解到許多繞過資本管制的渠道。

按規定,中國公民每年匯至境外的資金不能超過5萬美元,可實際上,數以十億美元計的巨額資金各顯神通地流向海外資產,比如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英國倫敦肯辛頓,或者法國南方藍色海岸的房地產。

據分析師和學者們介紹,這種資金流動是通過一些極富創意的方式實現的,即便在用於常規商業用途時也是如此。

在中國市場化改革的最初幾十年裏,國營和私營公司往往低報出口利潤,把剩餘外匯藏匿在境外銀行賬戶。這使它們能夠方便地購買原材料或進口其他物資,而無需通過繁瑣的審批流程。

另一種流行的方法是虛開賬單。身敗名裂的政治人物薄熙來的妻子谷開來就曾經找到英國一家熱氣球運營商,擬在薄熙來當時擔任市長的大連引進熱氣球。她讓這家英國公司在商業發票上虛開運費,金額就相當於她的兒子在英國的學費。

此類渠道一旦建立,往往被用於腐敗用途。

提交法庭的各種證據表明,資金可以被轉移至中國境內擁有境外賬戶的人,由其進行相應的境外交易。

為方便企業,中國已經放寬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實行的嚴格資本管制。但是,正當的境外投資給那些在經濟繁榮期間致富的家族帶來機會,使他們能夠把財富轉移到國內監管者觸角範圍以外的地方。

美奇金投資諮詢公司(J Capital Research)創始人楊思安(Anne Stevenson-Yang)表示,很多交易在冠冕堂皇的理由背後另有玄機。

她說,這些交易並不總是像聲稱的那樣,是為了「獲取海外資源以滿足中國經濟增長的需求」,或者「獲得市場推廣及分銷方面的知識」。

相反,真正的理由是,該交易涉及一筆來自中資銀行的貸款,這筆資金可在境外存入賬戶。

「那些事才是目的——而不是他們要收購的東西,」楊思安表示。

譯者/何黎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英媒金融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4/0801/424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