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周永康被國內媒體點名 直言其高壓維穩越維越不穩

—騰訊:「內向」的國安委要做什麼?

騰訊:周永康主管政法系統期間,「下大決心、花大力氣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實行高壓維穩政策。2011年3月5日,財政部公佈的財政預算顯示,當年的公共安全開支預算首次超過了軍費預算。因為忽視了對公眾權利的保障,維穩甚而產生新的不穩定因素。十八大之後,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曾多次強調,要正確處理維權和維穩的關係。

【摘要】習近平月內四提「國家安全」,「維安」或取代「維穩」提法。

4月15日,習近平在主持國安委第一次會議時強調,要準確把握國家安全形勢變化新特點新趨勢,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並首次系統提出「11種安全」。此後,更在一月內不同場合四次提及「國家安全」。

何謂「整體國家安全觀」。騰訊新聞-新聞百科製圖

「內向」國安委將以「維安」為主

有港媒援引外媒文章指出,從中共確定設立國安委,到領導人如此高頻率地強調國家安全,其中既有短期的刺激因素,也有長期背景使然,反映了中國改善安全狀況的現實需要,也是基於長治久安的考慮。

分析文章認為,就短期而言,新疆境內的恐怖活動已蔓延到內陸,敲響了社會安全的警鐘;從長期視角看,在諸多安全隱患中,暴恐活動只是其中一方面。中國的金融體制,信息環境,以及生態、資源領域,都存在保障性不足、不可持續,甚至形勢吃緊、告急的情況。

港媒引述外媒觀點稱,習近平提到的11種「總體國家安全觀」任務單暗示,中國的安全挑戰主要來自國內,國安委要以內部「維安」為主。因此相較於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將國安與外交結合的做法,中國國安委的「內向性」特質十分明顯。

外媒分析認為,中共一貫視為重中之重的政治穩定與政權穩定,這些年來並未遇到真正的挑戰,但官民關係緊張,尤其是政治集團內部的尋租行為、集團式腐敗、官商利益勾結,都構成威脅政治穩定的不定時炸彈。因此,中國的精力須主要用於應對內部挑戰,中國的核心利益依然主要在國內以及與國土有關的周邊地區。其他國家眼下不用擔心中國會對外擴張。

「維穩」與「維安」的差別。騰訊新聞-新聞百科製圖

「維穩」與「維安」的理念之差

「中國的問題,壓倒一切的是需要穩定。」這是鄧小平幾十年前的一句名言,在當時複雜的歷史背景下,「維穩」對於中國發展而言也起了不小的作用。但近年來,隨着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很多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矛盾、新問題大量出現並累積,使得維護社會穩定的任務日益加重,以致一些地方政府的「維穩」行為變形扭曲,出現「越維穩越不穩」的複雜局面。

周永康主管政法系統期間,「下大決心、花大力氣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實行高壓維穩政策。2011年3月5日,財政部公佈的財政預算顯示,當年的公共安全開支預算首次超過了軍費預算。因為忽視了對公眾權利的保障,維穩甚而產生新的不穩定因素。十八大之後,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曾多次強調,要正確處理維權和維穩的關係。

分析認為,「維安」或「安全觀」的提法,修正了此前一直強調的「維穩」。看似只有一字之差,但其理論內涵與社會影響卻有天壤之別。

早在2011年,上海政法大學教授吳鵬森就撰文,建議中國改「維穩」為「維安」。他認為,從概念內涵來看,「維穩」難以涵蓋「維安」的方方面面,而「維安」卻可以包含「維穩」的主要內容。更簡單一點說,「安全觀」把人民、金融、信息、環境、資源等當成保護的對象,而非防範、防控的對象,是為不同。

吳鵬森認為,在國際輿論界看來,「維穩」是出於維護政權穩定的需要,是源於一黨之「私」;而「維安」是出於維護公共安全的需要,是源於天下之「公」。因此,用總體「安全」而非「穩定」的概念,也有助於中國將論述展示得更理直氣壯。

(騰訊新聞綜合大公網、新華網、中新網等報道)

結語:當有關部門通報時,他們在通報什麼?當領導講話時,他在講什麼?他們為何有話不好好說?微信關注「新聞百科」,解讀其中玄機。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騰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4/0502/393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