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發改委內部文件:引導霧霾「正能量」報道

  4月5日,推特網友"半月板"、"繽紛歲月"及中國內陸以圖片形式報道新聞的網站"圖話網"等,上傳了一張被稱為是"發改委內部文件"的圖片,該圖片顯示內容為如何引導霧霾輿論,稱:"我們應該進一步加強對國內媒體的指導和網上輿情的監控,確保正確的輿論導向和"風清氣正",防止有關霧霾的極端消極言論和負面情緒傳播蔓延,從而間接影響美國等外國媒體的報道傾向。此外,可考慮利用網絡大V的知名度和外媒對其的關注,引導其通過個性化方式,就霧霾問題發出一些傳遞正能量的言論和倡議。"

  目前還未能證實該文件的真實性或出處,但根據這段文字的下文中表示,該單位將參加2015年的巴黎氣候變化會議,及主動宣介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節能治污等功績的內容。2013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華沙會議時,中國代表團的團長既為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副團長為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蘇偉。

  在這份疑似官方部委引導中國霧霾輿論的文件在網上傳播之時,官媒中國網對遠在英國倫敦近日的空氣污染,引述英國《每日郵報》內容,進行了"毫不留情"的報道。文章稱"英國在霧霾中窒息",指倫敦"霧都重現",而早前中國官媒對兩周前的巴黎霧霾天氣也着力報道。網友對比網傳文件,指中國官方只揭別人的短處,習慣性捂緊家醜。

 

  "國內'國泰民安'、國外"水深火熱""

  早在2012年6月5日的"世界環境日"時,中國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在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發佈會上,就曾表達對美國領館自測空氣質素並發佈PM2.5數據的不滿。他指此舉為"干涉中國內政。"

  2008年初,美國駐華大使館在其使館的樓上建立空氣監測站,並建立Twitter官方帳號@Beijingair每隔一小時發佈更新數據。美使館發佈的空氣質素數據和北京官方發佈數據大多時候並不一致。2011年2月,因為北京連續的霧霾天氣,導致民怨沸騰,公眾亦對中國發佈的空氣質素報告失去信任,更多的人轉而關注美國駐華大使館在京自行監測的空氣數據;2013年1月北京爆發的嚴重霧霾引國際媒體關注,國內多家媒體也打開禁區,包括央視等媒體都先後報道了霧霾天氣。

  清華大學社會學教授李楯就此接受了德國之聲的採訪,他表示這是中國官方在處理社會問題上的慣性作法,最典型的表現既是央視"新聞聯播"中,總是國內"國泰民安"、國外"水深火熱":"他們不僅對霧霾敏感,其實對任何事情都敏感,只要是負面的東西,總覺得是別人有意說這件事,是陰謀論,這是官方既定的思維方式了。"

  "官方表態很難做到,於是挑起陰謀論"

  李楯也表示,中國官方從最早對霧霾問題不予承認,到現在不得不正視這個問題,中間的過程並不是官方主動變化:"原來是不承認,實際上是缺乏自信,如果按照環保總局的計劃,這個事情要2050年才會提上議事日程,而不是解決。由於國內兩個力量,一是美國使館設置了空氣質素自測裝置,他們把PM2.5的數據報出來了;再有很多公民發起'我為祖國測空氣',這兩個事情把霧霾問題'擠壓'出來了,而且連續兩年的兩會都趕上了霧霾天氣,所以這成了黨政系統必須要抓的大事,但他們往往是先下決心,再找辦法來解決,不是先考慮到怎麼去做,什麼時候能做到。所以也形成了一個自己對自己的'擠壓',這個事情現在就成了官方很不好處理的事情。現在在這個問題上出現兩種傾向,一個是黨政系統表態,好象幾年內就能解決,另一方面他們實際上知道這個期限內是很難解決的,於是就把這個事推到有人渲染、炒作此事,這背後有什麼陰謀。"

  李楯認為發改委被稱為"第二國務院",管理權限非常大,包括氣候、污染等問題他們也有管理權限,而直接管理這些問題的環保部門權限遠不及發改委。這就形成了奇怪的局面,發改委立項的很多項目本身就是污染的成因和源頭,就使得他們面對環境問題時,很難自揭其短。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德國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4/0406/385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