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習近平大權獨攬之利弊 學者:否則一事無成

*憲政學者:除非大權獨攬,否則一事無成* 北京憲政學者陳永苗認為,習近平目前一反中共過去30多年來的「常態」,大小政務事必親恭,其實是不得已而為之,顯示了中共體制的積弊。他說:「明朝一位皇帝叫崇禎帝,他不管事情大小,都抓在自己手上。為什麼呢?因為他是明王朝的末世皇帝,為了拯救這個王朝,他就必須大事小事一把抓。我覺得以此來比喻習近平還是比較合適的。」甚至會重演胡錦濤時代後期「政令不出中南海」的局面。

華盛頓—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最近不斷擴充自己的權力,引發輿論猜測北京是否出現由「集體領導」向「一人體制」過渡的政治動向。

3月的北京冠蓋雲集,中國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兩會」時節,標誌着以習近平為首的中國新一屆政府度過了它的第一年。回首一年多以來的習近平時代,人們發現一個最大的看點就是習近平大權獨攬。

同他的幾個前任一樣,習近平同時擔任中共黨的總書記、國家主席和中央軍委主席。但有所不同的是,他並不滿足於這些高高在上的指導性權力,而是逐漸直接把一些最重要的決策乃至執行的權力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裏。

習近平大權獨攬之利弊

*身兼三個主席兩個組長一個總書記*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其性質是「中共中央關於黨和國家各領域改革的最高領導機構」,習近平任組長。今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成立中央安全委員會作為「關於國家安全工作的決策和議事協調機構」,習近平任該委員會主席。上個星期,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宣告成立,按照中國官方的說法,這是「推動國家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法治建設」的最高領導機構,還是由習近平「親自擔任組長」。

美聯社的報道指出,在一年多一點的時間裏,習近平掌握了比他的前任更大的權力,直接掌控了經濟和社會改革、國家安全以及意識形態等方面實權。韓國中央日報的報道認為,習近平正在鞏固「一人體制」,確保了自毛澤東以來最大的權力,甚至表面上超過了鄧小平的地位。

*憲政學者:除非大權獨攬,否則一事無成*

北京憲政學者陳永苗認為,習近平目前一反中共過去30多年來的「常態」,大小政務事必親恭,其實是不得已而為之,顯示了中共體制的積弊。

他說:「明朝一位皇帝叫崇禎帝,他不管事情大小,都抓在自己手上。為什麼呢?因為他是明王朝的末世皇帝,為了拯救這個王朝,他就必須大事小事一把抓。我覺得以此來比喻習近平還是比較合適的。」

目前中國的政治和經濟體制改革進入瓶頸階段,北京的各種攻堅性政策,包括習近平親手推動的反腐敗運動,都受到黨內和社會上各種利益集團或明或暗的頑強抵制。美聯社援引中國學者的話說,除非習近平大權獨攬,否則他將一事無成。甚至會重演胡錦濤時代後期「政令不出中南海」的局面。

*政令不出中南海有人期盼強勢明君*

清華大學研究中國經濟體制的學者胡鞍鋼在《中國集體領導體制》一書中,表示中國現在有七位總統,比喻中共的七位政治局常委分工明確,集體領導,有條不紊地治理國事,彰顯集體領導的優越性。但是,這種體制的弊端其實在胡錦濤時代就已經顯現。韓國《中央日報》就以「九龍治水」形容胡錦濤時代九名政治局常委條塊分割的格局,最終讓排名最末的周永康建立起自己的「政法王國」。報道引述中國歷史學者蕭功秦的話說:「中國現在需要強人,集權很重要」。

*歷史學者:權力集中意味着風險集中*

但是另一位歷史學者不贊同習近平的「一人體制」。中國近現代歷史學者章立凡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一人體制」風險很大。

他說:「權力都集中到一個人手裏,那就意味着風險也要由一個人獨擔。作為最高領導人,他獨擔這麼多的風險,如果出現狀況,那麼嚴格來講,責任就應該由他來負。比如他出任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現在卻出了昆明火車站這種慘案,而他作為國家安全方面的最高領導人,應該負什麼樣的責任,這就不能不引發思考。」

章立凡認為,目前中國政治方面的當務之急是如何完善集體領導制,而不是在面臨阻力時反其道而行之。

*元帥衝鋒孤掌難鳴?*

章立凡說:「可能他想推行的一些措施在體制內受到的阻力非常大,這可能是他想要集中權力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正因如此,可能他的舉措就更難推動,因為給人的感覺是他在領頭衝鋒陷陣,而不是一個團隊在衝鋒陷陣。所以雖然我們感覺到他是大權在握,但是其實總覺得他是孤掌難鳴。」

儘管習近平集中權力引來各種評論,但絕大多數觀察人士並不擔心他會重蹈毛澤東專制集權的覆轍。美聯社援引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中國問題專家李成的話說:「他的目的不是要改變集體領導的性質,回到強人政治的老路。他這樣做僅僅是讓他有足夠的權力來推行他的舉措。」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4/0304/376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