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你相信中國糧食危機無法避免嗎?圖

袁隆平說,中國市場上食物看上去很豐富,但那些豐富的食物激素催大和催長的產物,一頭本來需要正常餵養一年的豬,基本上三個月就長大,是激素豬;正常要半年長成的雞,現在在市場變成了28天就長大的激素雞。袁隆平說農民沒有積極性種糧是因為老老實實種糧不僅發不了財而且連生存都困難。

 

中國知名農業科學家袁隆平不久前曾撰文表示,中國最大劫難糧食危機無法避免。此話一出將有關中國糧食危機的討論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有關中國糧食危機的討論已經不是一年兩年,但說危機是中國最大劫難,而且已經到了無法避免程度的警世危言卻鮮有聽到。對此,南京獨立媒體人孑木星期一對自由亞洲電台記者表示:

「袁隆平看得非常遠,看到了中國糧食不能自給的危機。我認為其原因是中國現行制度下一味追求GDP的發展,掠奪老百姓的土地,說什麼GDP保八保九的,結果導致土地流失。例如,南京江浦縣的耕地,現在幾乎已經不種糧食了。如果中國繼續大面積開發土地建設工廠和住房,將來肯定出問題」。

袁隆平指出,中國糧食自給率現在已經只有80%出頭,而自給率的紅線卻是95%;中國食用油的80%以上都是依賴進口原料加工,僅僅2012年一年中國就進口黃豆6000萬噸,13億中國人平均每人進口將近100斤。2013年中國進口穀物1500萬噸,大米200多萬噸。英國《金融時報》近日報道說,隨着中國人口增長超過中國自己糧食的種植能力,中國實際上已放棄迄今還在強調的糧食自給自足政策。

不過,關注中國社會問題的王金祥先生星期一表示,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的確需要許多糧食才能滿足「以食為天」的13億人的需求,但要說中國有無法避免的糧食危機有待商榷:

「從目前表面情況判斷,中國糧食危機的可能不存在。中國人口多,糧食需求大是不爭的事實。去年和前年中國糧食都是豐收,沒有什麼大災,糧價也比較穩定,漲價的幅度不是很大。由此看來,袁隆平的話似乎沒有什麼依據」。

袁隆平說,「儘管中國的危機很多,比如政治危機、經濟危機、信仰危機、領土危機、社會危機等等,但只要軍隊穩定、老百姓還有飯吃,任何危機都可以克服,或者都在保持有序的情況下有辦法克服。但吃飯的危機是個例外。如果老百姓沒有飯吃了,或者食物短缺了,那麼就天下大亂了,政治也好、道德也好、經濟也好、良心也好,一切、所謂一切,包括政府,都會在食物危機面前蕩然無存,不足掛齒」。孑木先生對袁隆平的警世危言深信不疑:

「因為我是親眼看到,生活在社會的最低層。我見到大多是是訪民,找我的也大都是訪民。我自己看到了很多,那些訪民也告訴了我很多。當我問他們種些什麼時,他們大都回答種些蔬菜,因為蔬菜被大米賺錢」。

2013年11月底,習近平在山東考察時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一旦發生大饑荒,有錢也沒用。由此可以看出,中共領導人知道中國糧食危機可能帶來的危險。然而,農業政策學者程國強分析認為,中國目前不缺糧;小麥、水稻以及玉米庫存消費比在40-60%,而聯合國的安全線為17-18%;中國缺的是糧食安全新戰略、新機制,缺的是良田好地、綠水青山,缺的是戰略視野以及安全、持續、穩定的全球供應網絡。

王金祥表示,作為一個大國,天災人禍不可能在中國所有地方發生;作為一位德高望重的水稻專家,袁隆平評論中國糧食危機的話語不見得有道理:

「一些小國家,一旦遇到乾旱或水災之類的災害造成糧食減產或絕收,糧食危機就可能爆發。作為一個大國,中國則不同,南方有災,北方、西部或中部不見得也有災。袁隆平如果說水稻種植問題,他的話可能忠言逆耳;但涉及到到糧食供給問題,他的話我不是很贊同」。

袁隆平說,中國市場上食物看上去很豐富,但那些豐富的食物激素催大和催長的產物,一頭本來需要正常餵養一年的豬,基本上三個月就長大,是激素豬;正常要半年長成的雞,現在在市場變成了28天就長大的激素雞。袁隆平說農民沒有積極性種糧是因為老老實實種糧不僅發不了財而且連生存都困難。

(記者:聞劍/責編:嘉華)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4/0218/373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