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江蘇多家合作社人去樓空 數億存款無法兌現

江蘇省鹽城市的一些聽眾卻反映,年關不好過,因為自己投資的錢打了水漂了。

這些聽眾說,近幾年,鹽城當地開設了幾十家「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這些合作社經當地農業主管批准成立,並獲得了由當地民政局核發的「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合作社通過吸儲和放貸的方式經營運轉,並向儲戶承諾,存款到期後儲戶不僅可以得到利息,還可以得到分紅。但從2013年初開始,鹽城市亭湖區內陸續有多家合作社人去錢空,眾多儲戶的存款也無法兌付,不少人的生活由此陷入了困境。

鹽城市亭湖區東城、環保產業園、新洋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已經大門緊鎖,銀聯、鹽東鎮、瑞鑫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均已沒錢兌付。

這些合作社,從招牌到內部裝修,從櫃枱窗口到等候區,從顯示屏到展示牌,都和一般的銀行沒有太大的區別。

在亭湖區鹽東鎮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辦公室的一位值班人員告訴記者,因為取錢的人多,放出去的貸款難以收回,導致資金鍊斷裂。

營業員:放都放出去了,放了幾年出去了,錢一直在慢慢收,年底很難要錢的對不對?而且現在沒有錢進來,老百姓現在沒人存錢了,全部是拿錢。

記者:那拿錢也是應該的呀。

營業員:我知道應該,可是,拿斷了,拿到斷掉了,沒錢了,轉不過來了。

在銀聯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門口的展示牌上張貼着鹽城市主要領導對合作社的批示,櫃枱窗口裏沒有營業員,儲戶們互相打聽着消息。

鹽城市亭湖區新洋資金互助合作社已經大門緊鎖

在鹽東鎮新洋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的防盜門外,80歲的儲戶嚴介周告訴記者,自己的老伴今年已經79歲,常年生病,存款不能兌付後,一直靠借錢看病,但現在已經沒人願意再借錢給他們,老伴的病情正日漸嚴重。

記者:您存了多少錢呢?

嚴介周:11萬多塊錢,是準備用來養老的,等到年紀大了,不能走的時候再拿來用用,我們是農村的人,也沒有工資,這個錢是準備養老的。

東城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儲戶薛女士是一名退休教師,2011年至今,薛女士共存入合作社42萬多元。

薛女士:他這個銀行有個吸儲員,他就講,他這個是政府行為,有政府的公章,給你一定的利息,還有適當的分紅,因為我們相信政府,所以我們就充分的相信他了,我們就把錢丟進去了,誰想到在11月份,吸儲員就告訴我們說,出事了。

儲戶們說,合作社的年利率為3.5%,外加分紅。據亭湖區委相關文件記載,這些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經「亭湖區委農村工作辦公室」批准成立。那麼,在政府機關的監管之下,為什麼還會出現儲戶資金損失的情況呢?

鹽城市亭湖區委農村辦公室主任虞龍壯表示,2004年前後,根據中央文件精神,鹽城市在全國率先試點「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目的是為區域內的農民服務,解決農民生產生活需要的小額貸款難的問題。到目前為止,全區5個鄉鎮3個街道共批准成立了24家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部分合作社在經營過程中的違法違規操作是導致資金鍊異常的根本原因。

虞龍壯:瑞鑫這家搞了一套假賬,主要是對付我們監管的,查也查不出來的,他把這些錢投資到房地產開發上去了,一下子收不回來。新洋要一到兩年才能把貸出去的錢全部收回來。東城是負責人跑掉了,他自己刻了章,自己印了單據,屬於非法集資,現在公安機關已經立案。環保產業園的資金也有點緊張,銀聯他借了一些錢給本地的一個人搞了房地產開發。這些違規的都是他們自己搞的決定,他如果不違規,把這些錢放給鄉里鄉親的農民,用於農業的生產生活,那麼他是可以得到保證的,就沒有這些風險了。

記者:現在涉及到拿着存單卻不能全額兌付的儲戶總共涉及到多少戶,您這裏有統計嗎?

虞龍壯:大數可能有兩千多戶。

記者:涉及到的應該兌付的資金,涉及到多少錢?

虞龍壯:這個不太好統計。

據儲戶們的粗略統計,目前涉及金額或達數億元。

虞龍壯同時表示,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屬於新生事物,區委農辦管理經驗不足,專業人才欠缺,在監管上存在漏洞,但會盡最大努力為儲戶們奪回損失。

虞龍壯:我們把他的存單都全部收掉了。你只負責把貸出去的錢收回來兌給老百姓。把老百姓的錢已經投資到其他項目上去的,我們要進行跟蹤,保證資金資產不流失,能把資產處置的把他處置掉,能收回來的趕快收回來。

記者:有一個具體的時間表嗎?

虞龍壯:2014年兌付的方案全部拿出來。

記者:什麼時候這些事情能夠全部妥善解決?

虞龍壯:最晚就是2015年,2015年全部結清。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於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在「堅持社員制、封閉性原則,在不對外吸儲放貸、不支付固定回報的前提下,推動社區性農村資金互助組織發展。」

面對現狀,做為在全國率先試點「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的江蘇鹽城是否會有所思考?數千名儲戶的數億元存款將怎樣追討?鹽城「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在發展過程中總結了哪些經驗和教訓?是否還存在其他隱憂?中國之聲將繼續關注。

事實:

合作社頻倒閉政府陷兩難困局

自2012年下半年以來,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倒閉、擠兌風波頻發。此前,江蘇已曝出多起合作社倒閉事件,這些合作社都是經縣市農辦批准設立的,且當地鄉鎮政府都作出了「擔保承諾」。然而,一旦合作社出事,擔保承諾卻難以兌現。

部分農民資金互助社運營偏離服務「三農」的宗旨,有些甚至演變成為高息攬儲、高息放貸的非法集資組織。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杜曉山表示,銀監會和扶貧辦設立的資金互助社,總的來說沒有出現捲款逃跑、欺詐等現象,問題比較大的是由地方政府或者純民間設立的資金互助社。

「最近金融業流動性緊張,有可能加劇資金互助組織風險的爆發。」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曙光認為,如果老百姓有「錢荒」的預期,擔心資金的安全性,就有可能發生擠兌現象。

儘管資金互助社暴露出多種違規現象,但地方政府卻面臨兩難困境。開展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的確為民間資本提供了一條從「地下」轉入「地上」的渠道。如果貿然終止合作社業務,兩種風險不容小覷,一類是即時的突發風險,第二類是「地下錢莊」再度猖獗的風險。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央廣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4/0123/366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