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富豪多有黨政軍背景被披露:王健林父親是高官

—我國富豪多有黨政軍背景:王健林父親曾任西藏副主席

作者:
榮智健父親榮毅仁曾於1993到1998年擔任國家副主席。王健林的父親曾經擔任過西藏自治區的副主席。另外有10人的父親是中級幹部,他們是陳寧寧、潘石屹(夫婦)、馬化騰、朱保國、張涌、黃茂如(夫婦)、戴皓、黃怒波、張克強和劉長樂。

黨政軍群企事業高級幹部、中級幹部、基層幹部都屬於公權力部門這個範疇。父親曾經擔任過黨政機構和企事業單位幹部的總人數是33,佔總比例是15.6%,其中絕大多數(21人)是基層幹部。其中只有兩名企業家的父親可以被算作是高級幹部:恰好一名是所謂的「紅色資本家」後代榮智健,另一位是所謂的「紅色貴族」王健林。榮智健父親榮毅仁曾於1993到1998年擔任國家副主席。王健林的父親曾經擔任過西藏自治區的副主席。另外有10人的父親是中級幹部,他們是陳寧寧、潘石屹(夫婦)、馬化騰、朱保國、張涌、黃茂如(夫婦)、戴皓、黃怒波、張克強和劉長樂。雖然這些人的創業經歷各有不同,但都很明顯地受到其家庭背景的優惠。

爺爺輩的塞翁失馬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只是考察父親的職業,另外一些重要的家庭背景會被遮蔽掉。比如陳寧寧的父親就曾是一名中級官員。但她更為重要的家庭背景,卻來自於母系。她的母親呂慧是原機械工業部部長呂東的女兒。而陳得以發家的鋼鐵進出口生意,或多或少也與這個家庭背景有關。所以,陳寧寧也可以視為高級幹部家庭出身——事實上,陳寧寧在富豪榜上一直是與其母親呂慧合併在一起的,而呂慧掌握着他們公司50%的股份。

事實上,許多私營企業主的祖父輩都曾在社會主義時期之前從事商業活動,只是由於計劃經濟的引入,他們的私營經濟活動被中斷了,成了社會主義國營企業的經理人甚至「普通群眾」,有的還成了無產階級專政的對象。在中國,尤其是對那些在民國時期曾是顯赫家族或有「歷史問題」的人來說,特殊的家庭背景或早或晚地給他們帶來了政治上的壓迫甚至災難;但在改革開放之後,這樣的「被中斷」的背景反而變成了一種優勢。

榮智健的故事最為典型。如果只是考慮其創業時父親的職業,他當然可以被認為是出身於共產黨的高級幹部家庭。但另一方面,他的父親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就被認為是中國最富有的「民族資本家」。而在1949年之後,也很長時間被視為「紅色資本家」的典型,受到黨和政府的重用。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之後,這些紅色資本家及其子女,又開始了家族的財富積累過程。

榮氏家族並不是唯一一個在改革開放之後「重新開始」家族在大陸生意的「民族資本家」。在筆者的數據庫里,雖然這樣的個案只有1個,但大量公開的報道顯示,未上榜的富豪還有很多(比如王光英家族、王征家族)。此外,雖然有一些人的祖父輩並沒有榮氏家族那樣顯赫,但在1949年之前,也仍然屬於富裕家庭。其中最有「戲劇性」的故事可能要數陳麗華。滿族人陳麗華,是正黃旗後裔,但讀到高中便因家境貧困而被迫輟學,直到改革開放之後才迅速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宗慶後的故事則代表了另外一種類別:民國時期非共產黨背景的公務員家庭。宗慶後的爺爺是張作霖的財政部長。父親在國民黨政府當過職員。1949年後,家庭非常貧困,父親找不到工作,全家只靠做小學教師的母親的工資度日。1963年,初中畢業後,宗慶後到一個農場工作,一直到1978年,33歲的他才回到省會,在一家校辦企業做銷售員。1987年,宗慶後帶着兩名退休老師,靠着「承包」校辦企業經銷部,這才走上了創業的道路。這方面的例子還有運良-華豐集團董事長任運良。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私營企業主群體研究中心副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助理研究員。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東方早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4/0115/364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