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國際資本隨時出逃 摩根大通擬出售亞洲本金投資業務

【牛刀:國際資本集體出逃 中國耗完外儲也沒用】我之所以擔心中國房地產泡沫將發生嚴重後果,就是因為我知道,國際資本在美聯儲實行QE政策以後大量流入中國的詳細情況,在這之前,很多流入中國的美元是屬於產業資本,主要是投實業的,而QE以後流入中國的國際資本都是投機套利的。FT:許多分析師預測亞洲不良債務市場將會增長,原因是經濟增長放緩、利率升高和美元意外大幅升值令借款人蒙受損失,尤其是那些借入美元但未作對沖的借款人。

牛刀:戳穿中國貨幣騙局

南方都市報記者:如今一年過去了,似乎2013房價不但沒有下跌,反而瘋狂上漲,對此你怎麼看?你覺得自己失敗了嗎?

牛刀:不是我的失敗,恰恰由此證明了我的成功,由此我看見一個騙局的成局和破滅。我所做的分析,基於兩點,一點是現有的貨幣政策環境之下,二點是市場供求關係的改變。而且,我對進入樓市資金的分析已經精確到千萬底線了。

正如我在2011年下半年分析2012年上半年要出問題是一樣的,樓市資金在6月前接近枯竭。這是我在2011年的分析,實際證明,我的分析是十分正確的,結果是到了2012年5月份,樓市資金就堅持不下去,央行肯定也感覺到樓市要出問題,就在一個月內逆轉貨幣政策,由加息立馬改為一個月內降息兩次的荒唐事,重新釋放基礎貨幣1.2萬億,拯救樓市。央行的基礎貨幣,也稱為高能貨幣,在市場有6倍的槓桿率,實際釋放了7萬億資金出來。這是我無法預測的,而且,我不明白,為什麼央行要拼死維護泡沫。

2013年的中國樓市,我也是基於貨幣政策沒有轉換來判定的,按照市場的法則,2013年中國樓市也挺不住多久。然而,我所預料的一切,央行也感覺到了,在一季度大肆放貸,信貸投放增幅高達68%,這是一個天文數字,驚呆了全世界,可以說,完全沒有人能預料中國央行會如此瘋狂。從數量上來說,新增貸款在3個月內暴增近5萬億。央行為了維護泡沫完全破壞了市場法則和正常的遊戲規則。所以,我們可以認定,中國經濟泡沫完全是央行一手炮製的,為什麼會這樣做,我找不到答案。我只是感覺到,中國經濟要出大問題。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國房價與賣房人收入無關,只與央行發鈔有關,誰能拿到央行發鈔的錢誰才能買房,其他資金衝進去只能被絞殺。

無論如何,中國經濟已經墮落成為一個騙局,大多數產出完全是無效的,而這種無效的產出卻得到央行貨幣政策的支撐,這真是奇了怪了。通過國內央行的貨幣發行數據,我們可以判斷,不管本經濟體曾經是何等的健康,何等的卓越,它目前已經徹底蛻變成一個巨大的「龐氏騙局」。它的存續,幾乎完全依賴於連續的貨幣超發,借新還舊,它自體已經失去了自我維繫的能力。說的通俗一點,就是「泡沫」,說的學術一點,就是其價格已經遠遠超出了其能夠產生的現金總流入。關於這種騙局的成局與破滅完全不新鮮,很多資本主義國家都經歷過,不信?你讓政府將貨幣發行回歸到與GDP同步的狀態,看他敢不敢,本經濟體立即崩盤。但是,貨幣超發是有嚴重後果的,這將導致嚴重的資產泡沫和通貨膨脹,49年的GMD因此失去了大陸,日本、東南亞經歷了相當慘痛的經濟崩盤與衰退,日本至今仍在衰退的泥潭中掙扎。所以,本經經濟體無論如何會把騙局玩下去,然而,國際資本不會給央行繼續出演騙局的活話劇的時間的,隨時出逃中國,而且將中國絕大多數真金白銀的財富帶走,只留下泡沫,並且,為了讓央行徹底安眠,國際資本必將刺破中國泡沫。

中國央行的這個騙局在美元貶值周期還能玩得下去,而從2013年開始,黃金泡沫的破滅,宣告了美元正式進入升值周期。在美元升值周期,中國央行的騙局完全玩不下去,中國已經很危險。還記得前蘇聯是如何解體的嗎?一個因素是在勃烈日涅夫時代,為了搞城市化,把波羅的海三個聯邦的農場工人近800萬人遷入城市,結果,在戈爾巴喬夫執政的第三年,危機爆發,800萬人成為推翻前蘇聯的主要力量;另外一個因素就是——印鈔,為了維護經濟增長,前蘇聯放大石化產業泡沫,全民投機石化產業,結果一場危機下來,1000多萬人血本無歸,這1000多萬人成為推翻前蘇聯的第二股力量,主要集中在莫斯科。

老子曰:人生之柔弱,其死堅強。萬物草木生之柔脆,其死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根據老子的思想,我們不妨思考:本經濟體僵硬的匯率制度是否必須修改?這難道不是「以人為壓低匯率的辦法實行重商主義」嗎?這樣做的結果,損人不利已。搞到現在,形成了騎虎難下的局面,放開也不是,不放開也不是。最終的結局,就是在拖延與推諉中,錯失調整良機,導致不可收拾的殘局出現。所謂人民幣匯率接近平衡狀態,完全是自欺欺人,按照人民幣的平價購買力價值,完全只值美元的二十分之一。這叫平衡嗎?NO。


FT:摩根大通擬出售亞洲本金投資業務

2013年12月17日15:28 PM

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已把旗下的亞洲本金投資部門「全球特殊機會集團」(Global Special Opportunities Group,簡稱GSOG)掛牌出售,估價可能遠高於10億美元。

知情人士稱,這家美國最大的銀行一直在與諸多私人股本公司和信貸型對沖基金討論這筆交易。摩根大通希望藉此精簡自身業務,爭取走在監管趨勢前頭。

知情人士說,潛在買家包括黑石集團(Blackstone)旗下的GSO,以及凱雷(Carlyle)和KKR等私人股本公司。這些公司希望藉助這筆交易來啟動信貸業務。

預計競購要等到數周之後才會正式展開,因為披露GSOG運營細節的資料直到最近才向潛在買家開放。

GSOG擁有逾20億美元資產,包括在亞洲的特殊情況貸款業務,以及在美國和歐洲的一項次級債或「夾層」(mezzanine)業務。

雖然使用摩根大通自有資金進行投資的GSOG並不直接違反限制自營投資的沃爾克新規(Volcker rule),但摩根大通的銀行家表示,可能要不了多久監管機構就會認定GSOG是一項風險業務。

GSOG曾隸屬於摩根大通一個規模更大的本金投資業務,但該行行政總裁傑米•戴蒙(Jamie Dimon)在2009年縮減了該業務的規模,並在這個過程中調整了逾100名銀行家的職位。

許多分析師預測亞洲不良債務市場將會增長,原因是經濟增長放緩、利率升高和美元意外大幅升值令借款人蒙受損失,尤其是那些借入美元但未作對沖的借款人。

此外,鑑於許多亞洲地區權利機制與止贖程序不明確,許多分析師認為不良債務比直接放貸更有吸引力,因為後者的收益上限不過是收回所貸資金。

今年以來,摩根大通已多次與監管機構發生爭執,還被迫支付逾150億美元,就不當銷售抵押貸款證券及涉嫌操縱大宗商品市場等一系列問題達成和解。

知情人士表示,監管機構正在調查摩根大通在亞洲的招聘行為,GSOG不是此次調查的焦點。

摩根大通發言人拒絕置評。黑石、凱雷和KKR的發言人也都拒絕置評。

譯者/邢嵬


 

中國銀行業的錢都被外國人賺走了嗎?

 

中國的銀行業是最賺錢的,但是,錢被誰賺走了呢?看到以下這些數據,你也許會大吃一驚。以下數據發表於2008年,作者是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左大培。作者說,這是其為寫《中國銀行已成為外資超級提款機》專門調查統計的資料,當時在統計過程中忍不住直流淚,我們並沒有發生戰爭,更沒有戰敗要進行賠款,可是上述損失如同戰敗賠款那樣讓國人痛心。

 

1、中國工商銀行

2006年,美國高盛集團、德國安聯集團及美國運通公司出資37.8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95億)入股工商銀行,收購工行約10%的股份,收購價格1.16元。

上市後,按照2007年1月4日盤中價格6.77元計算,市值最高達到2755億元,三家外資公司淨賺2460億元人民幣,不到一年時間投資收益9.3倍,世界罕見。

 

2、中國銀行

蘇格蘭皇家銀行、新加坡淡馬錫控股、瑞銀集團和亞洲開發銀行投資中國銀行共51.75億美元(合人民幣約403億),收購價格1.22元.上市後,按照 2007年5月10日盤中價格6.26元計算,市值最高達到2822億元,四家外資公司淨賺2419億元人民幣,不到一年時間投資收益6.6倍。  

 

3、興業銀行

2006年,香港恒生銀行、新加坡新政泰達和國際金融公司賺共出資27億,以每股2.7元的價格購入興業銀行10億股,上市後,股價達到37元多,三家外資公司淨賺約370億。

根據2007年2月12日《參考消息》報道,以後每年都有300%以上回報。

該銀行上市募集資金共159.95億,等於全部送給了三家外資公司。

該銀行國內發行價格每股15.98,吸引的網上網下申購資金高達11610億。

 

4、深圳發展銀行(現已更名為「平安銀行」)

美國新橋投資集團以每股3.5元購買深圳發展銀行3.48億股,目前股價已達35.8元,投資增殖10倍,按照深發展20億多股計算,新橋用12.18億獲得了700多億。

根據新橋目前的做法,很快將達到1000億元。而新橋集團本身就是莊家,根本不是銀行,如何能改善我國銀行治理結構?

況且整個銀行都被美國人拿走了,即便改善對我國又有什麼意義? 

 

5、華夏銀行

德意志銀行和薩爾「奧彭海姆銀行聯合組成的財團將出資26億元人民幣,購入華夏銀行約5.872億股份,占華夏銀行總股數的14%。

每股價格4.5元,現在近14元,淨賺56億多人民幣。

目前已被德國銀行控股,500億落入對方手中。

目前德國人對華夏已形成了聯合控股,該銀行名義上還是中國銀行,實際已成為外資控股銀行。

 

6、交通銀行

滙豐銀行(滙豐)持股交行19.9%的股權,出資144.61億元購買91.15億股,每股為1.86元。交行2006年5月在香港上市,現在市價超過10港元,淨賺近800多億,2007年國內A股發行上市又賺取500多億,合計將近1400億,10倍回報。

 

7、中國建設銀行

上市前,美國銀行和淡馬錫公司分別斥資25億美元和14.66億美元購買建行9%和5.1%的股權,每股定價約0.94元港幣。

發行價格2.35元港幣,最高市價5.35元港幣。

按照目前建行共有2247億股計算,2家淨賺1300多億港幣。  

 

8、浦東發展銀行

花旗集團出資6700萬美元收購浦發行4.62%的股份,超過1.8億股,每股約2.96元,並且協議規定日後花旗集團有權收購19.9%的股份.目前浦發行股價超過38元,花旗淨賺62億元。

目前花旗尚未行權,一旦行權將賺取62億的數倍。

 

9、民生銀行

2004年,淡馬錫控股旗下的亞洲金融公司以1.1(約8億人民幣)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民生銀行2.36億股股份,占民生銀行總股份的4.55%,股價約3.72元,目前該股已達12元多,加上兩年送配,市值已達50億元,淨賺約40億。

(上述交易低價轉讓外資淨賺約9200多億,加上下面廣發行,損失超過1萬億人民幣,其中絕大部分是2006年一年轉讓的損失,再加上已經全部完成合資的等待上市的幾十家地方銀行,未來損失將越來越驚人!!!) 

 

10、廣東發展銀行

2006年美國花旗銀行以聯合收購的名義,自己出資不過60億,就控制了擁有3558億元總資產、27家分行、502家網點,與世界83個國家和地區917家銀行具有代理行關係,連續多年位列全球銀行500強的廣東發展銀行。

並且中國移動、國家電網和中國信託還各搭進去60億,共180億。

把銀行白白送人還要再搭進去180億,已經完全超越了市場交換的範疇

 

11、渤海銀行及地方銀行

另外,2005年掛牌成立的我國第一家股份制銀行--渤海銀行宣佈,渣打銀行以1.23億美元購入即將成立的渤海銀行19.9%的股份,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除了參股渤海銀行之外,渣打銀行參股光大銀行有望在今年(2008年)年底前完成。

目前,外資銀行在華進入了加速發展期,中國全部銀行無一例外地已被18家外資銀行參股或控股。

 

12、中國平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平安是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公司,也是第一家引進外資的保險公司,滙豐集團是平安最大外資股東,滙豐是2002年投資6億美元,50億人民幣投資平安;

平安集團2004年6月24日在香港成功上市,發行價11.88港元,目前已上升到40元港幣。

今年(2008年)2月又募集A股資金388億。

截至2006年6月30日,集團總資產為人民幣3,587.18億元,權益總額為人民幣381.04億元。

目前,公司市值近2000億港元,A股5500億人民幣。

【編者註:2012年,滙豐已經出售平安股權,滙豐稱獲利23億美元。】

 

13、新華人壽

新華人壽即將上市,現在蘇黎世保險持有新華人壽22800萬股,每股5.25元,持股比例為19%,已成為新華人壽的最大單一股東。

但實際上,目前新華人壽的實際控制者是東方集團,由於東方實業和東方集團分別持有新華人壽5%和8.02%的股權,再加上東方集團持有新華人壽其他股東的股權,東方集團直接或間接持有新華人壽的股權肯定超過20%。

(據說,蘇黎世通過中國公司暗中控股已超過56%,投資34億,一旦上市,市值至少600億)。

 

責任編輯: 鄭浩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3/1218/357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