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文集 > 正文

何清漣:中共治理霧霾的兩個瓶頸約束 計劃長期共存

最近,中國中東部地區連續多日籠罩在嚴重的霧霾之中,CCTV稱讚霧霾五大好處的奇文在網上流傳並遭受痛詬,但它播報的另一條消息,即治理霧霾需要20-30年,引起的關注卻沒這麼大。

*霧霾是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產物*

中國霧霾的形成可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與中國的能源結構、工業結構以及能源消耗方式等均有關,其中任何一項解決都非易事,所以CCTV評論說20多年能解決,已經是基於現狀的最樂觀之預期。由於霧霾擾亂監控攝像頭,〝影響國家安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已為一個軍事和一個民間團隊提供資金,要求他們在4年內找到解決辦法。此消息足以說明中共政府已經做好長期與霧霾共存的準備,

綜合各種信息,中國霧霾的形成大概有以下幾個主要來源:煤炭燃燒排放引起的空氣污染;燃油燃燒排放的污染(即汽車尾氣)、工業污染。還有官員指出,部分餐飲業集中地區的空氣污染出於廚用油煙。

2013年1月29日,北京的嚴重霧霾。
2013年1月29日,北京的嚴重霧霾

考慮到這幾個來源之後,就知道中國治理空氣污染難度很大:

1、煤炭燃燒引起的空氣污染。煤炭在中國能源結構中佔比很大,目前,中國煤炭占能源消費約67-68%,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在全球綠色增長論壇承諾,到2017年,中國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將降到65%以下。2013年《BP世界能源統計年監》資料表明,中國的煤炭消費量佔世界煤炭消費總量半數以上。

2、汽車尾氣排放引起的污染。今年12月初剛發佈的數據表明,中國機動車保有量已達2.5億輛,每百戶家庭擁有汽車21.5輛。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按照國際通行的每百戶家庭20輛車的〝汽車社會〞標準,中國已進入汽車社會。

3、工業污染。據調查,在各行業當中,以火電、鋼鐵、水泥、石化、化工、有色金屬冶煉等6個行業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比較高。2012年,中國用煤炭為燃料的火電發電量39108億千瓦時,佔全國發電量的78.6%。

以上這三大空氣污染來源,只要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能源消耗方式不變,就不可能有所改變。至於餐飲業集中之地的污染比較次要,不說也罷。

中國環境維權事件逐年增多,與征地拆遷、勞資糾紛等構成中國群體性事件的主體。據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副理事長楊朝飛透露,自1996年以來,環境群體性事件年均增長29%,2011年,環境重大事件增長120%。這些抗爭冤有頭、債有主,比如大多數環境維權者針對的是造成污染的企業與庇護污染企業的地方政府。但今年兩度霧霾降臨,中國人卻無法找到具體的抗議對象了。

有人想起了1940年代的洛杉磯毒霧與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也以這些地方的霧霾最後治理成功為由,說明霧霾可治。但我知道以中國國情而論,霧霾治理遠比那兩個城市困難。這種由經濟結構與生活方式帶來的霧霾,意味着無法規避的災難與無可奈何的悲哀。

*瓶頸之一:要〝碳排放的發展權〞還是要健康?*

2009年12月召開的哥本哈根氣候峰會,會議重點是討論氣候為什麼會變化。中國當時作為世界第二大碳排放國,堅持碳排放是一種新的發展權,發展中國家的標準應該不同於發達國家。中國提出的原則是:在堅守〝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的前提下,逐步實現從〝差別原則〞到〝共同責任〞的轉變。在這轉變過程中,〝碳排放權的分配,意味着利用地球資源謀發展的權利〞,對發展中國家而言更是如此。

中國代表團在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上堅持要碳排放權是種發展權之時,中國的霧霾問題還不像今天這麼嚴重。中國人意識到〝空氣有毒〞,是在2011年10月22日之後。那一天潘石屹在微博上轉發了美國駐華大使館的PM2.5數據為439微克/立方米,評級為〝有毒害〞,中國人才悲摧地發現自己竟然〝無處呼吸〞。以後中國人開始討論空氣污染的危害,如導致呼吸道、肺部、心血管病疾等等。最近這一輪霧霾到來後,中國媒體甚至開始討論霧霾對生育能力的影響。

使用不清潔燃料與死亡率之間的關係已引起注意,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一項研究顯示,每年大約有350萬人口因為在家中吸入污染空氣而過早死亡,與在戶外呼吸污染空氣而過早死亡的人數相比,多出約20萬人左右。這些在家中吸入受污染空氣的人主要是窮人,他們受經濟條件所限,做飯、取暖只能使用不清潔燃料,如煤炭、木頭、農作物秸稈等。但哥本哈根共識中心主任比約恩.隆伯格(Bjorn Lomborg)另有見解,最近他在《紐約時報》發文,稱〝窮人使用非清潔能源有理〞,並以中國做為理論支持的論據,〝過去30年裏,中國之所以能讓6.8億人擺脫貧困,一個原因是中國為這些人提供了主要來源於煤炭的現代能源〞。

這就導致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在堅持碳排放權是種發展權,燃燒不清潔能源是窮人的權利與某區域全體人民的健康之間,二者孰輕孰重。做這一權衡對任何國家來說都是個大問題。

*瓶頸之二:改善能源結構的錢從哪裏來?*

中國的能源結構改善還遇到一道硬門檻,即錢的問題。減少用煤,使用清潔能源,需要大量金錢投入。以綠色能源先鋒德國為例,自2005年啟動綠能計劃,到2012年底,德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已佔到總發電量的25%以上。德國實現新能源戰略獲得成功,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德國政府實施了良好的補貼政策。僅2013年5月為提高太陽能發電的穩定性和利用效率向太陽能蓄電池提供的專項補貼一項,就高達2500萬歐元。

二是德國民眾承擔了迅速上漲的電費。自2005年以來,德國電費上漲了44%。最近一次漲價是2013年初,〝綠色電力分攤費〞上漲47%。在歐盟國家中,德國的住宅電費價格僅次於丹麥,排名第二,工業用電提名第四。據媒體報導,目前一些德國的低收入戶回家後,為了節省電費開支,只能在5瓦的昏暗燈光下吃晚餐。數千戶人家因為付不出電費遭受民營電廠斷電威脅,只得申請調解。

用電成了〝奢侈品〞,這是德國綠色能源政策帶來的新問題。民調顯示,儘管80%的德國人認同能源轉型目標,但有50%的人開始抱怨政府的綠能政策,還有40%認為在處理從傳統發電轉身綠能的措施上有所疏漏。以納稅人的錢對業者進行大筆補貼的政策也遭到詬病。

美國正開始考慮限制燒媒。美國富豪、前紐約市長布隆伯格曾向環保組織Sierra Club捐款5000萬美元,要求限制煤炭開發和利用。據《紐約時報》最新消息,就在12月9日,美國東北部八位州長計劃向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請願,要求對〝鐵鏽地帶〞和阿巴拉契亞地區的九個州強制採用更為嚴格的空氣污染管理,因為這些州對於使用煤炭的火力發電廠、工廠及尾氣造成的污染縱容姑息,靠廉價能源獲取經濟收益。但與此同時,噴薄而出的粉塵和煙霧卻隨風飄散至美國各處。

綜合以上分析,中國霧霾是否該治,近20年內是否可治,答案其實已經很清楚了。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3/1213/356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