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社會觀察 > 正文

廣西漁民撈起一條105公斤龍躉 已近乎絕跡

近日,北海漁民在北部灣海域捕獲的105公斤的龍躉

近幾年來,我區漁民多次捕獲此類巨型石斑魚。不過,專家表示過度捕撈龍躉已近乎絕跡

近日,北海漁民在北部灣海域作業時,撈起一條105公斤的龍躉(念「dun」,讀第三聲),長1.7米,之後被北海一家海鮮食府買下。近幾年來,我區漁民已多次「偶遇」這種大型的石斑魚。不過,有專家表示,因過度捕撈,龍躉越來越稀少,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捕獲龍躉或與颱風有關

石斑魚是一種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魚,被港澳地區推為我國四大名魚之一,是高檔筵席必備之佳肴。龍躉學名巨型石斑。顧名思義它是石斑之王。但在北海從事了30多年水產行業專家龐念國接受記者採訪時感嘆:目前龍躉已經近乎絕跡。

龐先生稱,龍躉與普通石斑魚一樣,喜在熱帶和亞熱帶的岩礁、砂礫、珊瑚礁底質的海區生長,壽命一般是20年。30年前,漁民在南海與北部灣海域時能捕到龍躉,後來由於人類過分捕食,近20年來越來越少,「甚至可以說絕跡了」。據他看,北海漁民捕獲的這條龍躉的年齡估計有8~10歲。

北海也有人認為這條龍躉在北部灣海域出現可能與這次強大的颱風有關。2006年3月,合浦縣閘口鎮一名婦女在一場強風後,在海灘上發現一條重達164公斤的巨型活石斑魚。

北部灣龍躉養殖最佳地

據經營水產生意的陳先生告訴記者,從廣西來看,市民在餐館裏吃到的石斑魚95%是養殖的,「那些性情生猛、規格大小差不多的,幾乎都是人工養殖的,極少有天然捕撈的了。」原因是漁民在深海捕撈運回來,一般都很難保持生猛;其次,天然的已經很少了。

據了解,北海的石斑魚養殖場大多也是在海邊用海水養殖,而且投的都是天然食料。「石斑魚屬肉食性魚類,投餵用的主要飼料是鮮度較高的小雜魚、小蝦。一般根據石斑魚的大小,用切魚機將雜魚切成適宜的大小後餵養。」

陳先生這個說法得到了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專門研究海洋動物的博士陳驍的認可。

據了解,由於石斑魚營養豐富,肉質細嫩鮮美,深受食客歡迎。因此我國沿海許多地方都養殖石斑魚。但是養殖中時為防止病害會餵抗菌素,「這是和當地海域的海水不潔有關。目前,北部灣海域是我國污染最少、水質最好的海域。」陳先生說。

上等佳肴還須適量食用

年輕時曾多次吃過龍躉的龐先生介紹,龍躉由於巨大,肉粗皮厚。要會烹飪才行,不然吃起來皮咬不進,肉粗而無味。「龍躉的皮是最值錢的。它有極好的藥用價值,比如滋陰耐寒養顏。魚皮膠質還有營養成分,適合女性美容護膚,尤其適合婦女產後食用」。他說最常見的吃法是,魚肉做成刺身,皮用來煲湯。

但由於海洋環境受污染,龍躉在海里生長時間過長,重金屬含量相對較高,「要適量才好。」陳驍說。

[相關連結]

●2011年5月1日,北海漁民在北部灣海域作業時,捕到一條230公斤的大石斑魚,可惜魚在拖回時被拖死了。北海一家海鮮餐館以5萬元收購了這條魚。(本報曾作報道)

●2006年3月13日,合浦縣閘口鎮一名婦女迎着冷空氣南下帶來的強風到海邊趕海,意外在沙灘上發現一條長約2米、重達164公斤的巨型活石斑魚,後來10多人合力才能把魚抬到車上。次日下午,這條巨型石斑魚被北海肥佬食街以5000元的價錢買走。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廣西新聞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3/1128/352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