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風險在路上醞釀 李嘉誠拋售資產持續發酵

趙曉關注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華人首富李嘉誠旗下公司連續出售香港和內地物業。「薑還是老的辣,這可能是一個重要信號。」從李嘉誠的資本轉移路徑來看,投資者應當可以從中把握投資脈絡和節奏,尤其是對香港樓市可能出現泡沫破裂所帶來的影響要有所警覺。

經濟學家:中國經濟暗藏危機若不防範樓市將腰斬

房價漲聲遮蔽危機:風險在路上醞釀

經濟學家、北京科技大學教授趙曉在一片唱漲聲中嗅到了危機的味道。9月8日,他在人民大會堂參加「以文化旅遊提升中國南昌的城市價值」論壇上提到,美元正在回流,而90上世紀年代的那波「回流」引發的是東南亞的金融危機。

眾口一詞,一線城市房價看漲,所有人都樂觀,更讓趙曉感到不安。「危機前,很多人都會講特殊性,找出樂觀的理由,認為中國的市場不一樣,但市場最終不會違背經濟規律。」他對本報記者說。

他關注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華人首富李嘉誠旗下公司連續出售香港和大陸物業。「薑還是老的辣,這可能是一個重要信號。」

李嘉誠拋售信號

先是為旗下創立了40年的百佳超市尋找買家;接着,緊鄰上海陸家嘴金茂大廈、環球金融中心的東方匯經中心OFC寫字樓傳出出售消息;現在,李嘉誠又準備把捂地10多年,去年剛開業的廣州西城都薈廣場和停車場套現。

根據市場傳聞,百佳的估值最高可達40億美元,OFC寫字樓的叫價或達60億港元,西城都薈最終的交易價格約33億港元,涉及金額近400億港元。

作為一代「香港夢」的代表,李氏家族近期流露出越來越濃厚的「歐洲情結」。到目前為止,其約半數的公司資產已轉移至歐洲,3年累計海外併購額高達1445億港元。

公開資料顯示,2010年,以長子李澤鉅為先鋒,長江基建(01038.HK)、電能實業(00006.HK)和李嘉誠基金會聯手擊敗了由澳大利亞麥格理、阿布扎比投資局和加拿大養老金組成的財團,斥資58億英鎊(約700億港元)從法國電力公司(EDF)手中買下了英國電網業務。不到1年,長江基建再次出手,花費24.1億英鎊(290億港元)收購了英國水務公司(Northumbrian Water Group)。又等了10個月,長江基建高調出擊,6.45億英鎊(77億港元)收購英國配氣網絡Wales&West Utilities(WWU)。三項業務的企業價值合共超過125億英鎊(約1550億港元)。

短短24個月內,長江集團一躍成為英國最大的單一海外投資者,歷史投資總額超過300億英鎊(折合3720億港元)。長江集團為英國1/4的人口提供配氣服務,掌控英國30%的電力供應;為超過7%的英國人口提供飲用水。

趙曉提醒說,早在2007年美國「股神」巴菲特在拋售中國石油(0857.HK)時也曾飽受質疑。但清倉中石油,他大賺277億美元。至今,當初許多質疑他的人還在套牢中。

趙曉還觀察到,大概半年前,美元正在回流。他從中國銀行了解到的信息是,許多客戶在4個月之前將錢轉換成美元資產,資金從中國流入美國。

資本回流,首先遭殃的莫過於新興經濟體,特別是那些存在經常賬戶赤字的國家,比如土耳其、烏克蘭、印尼和印度。今年至今,這些國家的貨幣兌美元都出現了大幅的貶值。而根據花旗銀行的研究,新興市場國家可用的應對選項似乎都不會產生太大的效果。

但分析普遍認為,危機可能不會如上世紀90年代那一輪經濟危機嚴重。「衝擊肯定有,」趙曉說,「但中國有3萬億外匯儲備,並且是年輕的經濟體,有城鎮化的潛力,可以通過改革釋放紅利。」不過他強調說,如果掉以輕心,有可能受到危機的巨大衝擊。屆時,樓市可能出現腰斬,經濟下滑,企業倒閉。

樂觀背後的危機

大多數人是從萬科董事會主席王石發佈微博後,轉而關注李嘉誠的舉動的。9月4日,王石在微博上說,「精明的李嘉誠先生在賣北京、上海的物業,這是一個信號,小心了!」

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正是巴菲特的投資哲學。長江實業(00001.HK)地產投資董事郭子威在接受本報記者在內的群訪時,並不認為這是撤出中國樓市的表現,而是分散風險的需要。中國大陸房地產還有很大的增長潛力,但歐洲市場很成熟。

但中國樓市確實到了階段性的高點。長江實業即將在北京推出新一期別墅產品「譽天下·瑞景花苑」,較之前一期可能提漲30%至50%。郭子威表示,這也是最後一期,位置最好的一期。譽天下是長實在北京的首個項目,總面積近80萬平方米,長實已套現70億。

郭子威稱,瑞景花苑的定價,是目前市場行情的正常反應。而市場幾乎接近瘋狂。

9月4日,融創中國(1918.HK)農展館北路8號住宅地塊,樓面價被估為12萬元。21世紀不動產北京區域總經理寇海龍認為,農展館地塊不能單純用價格來衡量,它就是稀缺的代名詞。寇海龍估計,開發商拿下農展館地塊後只有一個選擇,就是將它往最豪華方面來打造,單價肯定達15萬元以上。這也意味着,2014年北京東三環一批房子會向着12-15萬元的目標看齊,新房15萬元,二手次新房12萬元。

寇海龍說,對今年誕生的一批地王來說,唯一的風險是2014年的房地產政策不確定。如果維持現有的政策不變,那這些開發商全都會贏,房價也會繼續大漲;但假如調控政策一旦發生方向性的變化,傳說中的長效機制宣佈時間表,可能會有少數開發商陷入在劫難逃的厄運。

以目前房價衡量,奪得高價地的開發商,明年要贏的話,房價須上漲30%以上。但郭子威認為,每年15%以上的漲幅並不正常,已超出人們的購買力,不可能持續。

近來有種觀點,北京房價有其獨特性的支撐。而經濟學家看到的則是另外一面。「日本樓市泡沫破裂前,東京也在強調特殊性和稀缺,香港亦如此。」趙曉說。

上世紀90年代,香港房價最高的被削去一半。而日本已為其泡沫付出了「失去的20年」的代價,但日本有完善的社保和福利體系,才經得起這麼長久的蕭條清淡。


 

李嘉誠拋售大量資產引猜疑或預示香港樓市見頂

證券時報網呂錦明2013-09-12
 

從賣出百佳超市開始,到出售上海寫字樓、再到拋售西城都薈廣場及停車場,香港首富李嘉誠近期的一舉一動成了大家共同關注的焦點,頻繁拋出大陸香港資產背後到底有何信號,市場解讀聲音不盡相同。

香港明報報道,長實和黃系主席李嘉誠,自香港特首梁振英上場後,經歷雍澄軒拆售觸礁及碼頭工人罷工,最新動作是準備出售旗下現金牛、幫公司日日賺的百佳超級市場。事實上,李嘉誠今年在港投資步伐明顯減慢,其上市旗艦長江實業今年未嘗在港投得一塊地。長實上一次在港奪得地皮,是去年11月以29.01億港元奪馬鞍山落禾沙住宅地。長實於今年2月意圖透過拆售雍澄軒酒店套現14億港元,因拆售手法新穎,掀起軒然大波,最終由香港證監會叫停。而李嘉誠近年多次出售香港資產,再將套現所得,投資在海外的公用及電訊項目。

海外業務近年成為和記黃埔收益總額佔比最高的市場,僅今年上半年就完成四宗海外併購共耗資248.7億港元,李嘉誠也逐漸把一些事業重心轉向歐洲,2010年、2011年,李嘉誠先後以700億港元與300億港元收購英國電網與水務業務,2012年7月,又耗資235億港元收購英國管道燃氣業務。目前,李家控制着英國天然氣近三成市場、四分之一的電力分銷市場以及約5%的供水市場,而英國媒體更稱,李嘉誠要併購「整個英國」。

與之對比懸殊的是,李嘉誠今年上半年未在大陸投資一分錢,反而傳來其將廣州西城都薈廣場與上海東方匯經中心出售的消息。有分析指出,李嘉誠撤資大陸轉戰歐洲,是看好歐洲水電煤氣市場,規避超市物業寫字樓等行業可能出現的風險。

香港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在回應和黃有意出售百佳超市業務時表示,這是個別企業的商業決定。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蘇錦梁認為,各間企業都有各自的商業決定,香港營商環境過去成功吸引不少外資,不同行業對香港營商環境持正面態度。

香港《文匯報》針對李嘉誠撤資香港評論指出,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有必要重視營商環境變化對投資和香港競爭力的影響,要努力遏抑地產租金飆升減輕營商成本,防止社會泛政治化和仇商情緒繼續蔓延,以改善整體營商環境。

 

 

 

責任編輯: 鄭浩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3/0913/332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