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生態 > 正文

苦澀的幽默:科學命名PM2.5段子網絡走紅

張晨初推出【段子】說:全國科技名詞審定委員會欲為PM2.5定個科學恰當的中文名,有專家建議為「煙塵」或"細飄塵」,民間一致推崇名字:「餵人民服霧」。(網絡截圖)

3月2日深夜,大陸油畫家、上海師大美院教授張晨初在自己微博上就最近熱門話題PM2.5科學命名,推出相關的段子,極具幽默感,引起人們關注和熱議。很多人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創新,在充滿苦澀的笑聲中,有人直喊看得想哭,心裏苦苦的。

張晨初推出【段子】說:全國科技名詞審定委員會欲為PM2.5定個科學恰當的中文名,有專家建議為「煙塵」或「細飄塵」。消息一出,網友紛紛出謀獻策:嚴肅點叫「公霧源」,高端點叫「京塵」,霸氣點叫「塵疾思汗」,樂觀點叫「塵世美」,娛樂點叫「塵慣吸」,更有一個性感的名字,那叫「餵人民服霧」!

人們在直嘆編段子有才、智慧、真夠精彩……有不少人繼續發揮想像,央視的編導「雜者許毛雨」表示這很有莫奈的感覺。河南鄭州的「流光可惜把人拋」則拓展成詩句形式的命名:厚德載霧,自強不吸!新浪名博「丑魚尼莫」則傷感表示:「太油菜了,看得我想哭,心裏苦苦的。」

也有不少人表示支持投給最後一個叫法「餵人民服霧」!新浪認證的電信公司副主任李田也表示,PM2.5中文名的網友命名,「餵人民服霧」呼聲遙遙領先。而新浪的「段子精選」表示:PM2.5中文名字終於定下來了:「餵人民服霧」。

很多人跟帖感嘆說:「這個太絕了!」「給力」「精闢」「思路開闊」「犀利!」……還有說,中國文字「博大精深」啊!

27日,大陸全國科技名詞審定委員會召開的PM2.5中文定名專家研討會上,中科院院士伍榮生稱,PM2.5是個字母詞,應有一個規範的中文名稱,且要有科學性、普及性和應用性。此事引發網友廣泛討論。

而據3月2日新京報消息,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昨日消息,PM2.5的中文名字即將確定為「細顆粒物」,約一個月後正式公佈,供全國統一規範使用。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副主任劉青還表示該委員會邀請了環境、醫學、氣象等各領域專家進行了改名討論。很多民眾不滿官方的舉措,認為PM2.5,取個好聽名字就能治得了它嗎?目前是應該花大力氣治理PM2.5,而不是討論改名。

深圳的「九十九級梯」總結說,生活的令人絕望在於:睜開眼滿目蒼夷豎起耳道德淪喪;問題層出不窮解決遙遙無期;傷害無處不有陷阱防不勝防;上頭腐朽無能民眾無限悲涼……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大紀元記者駱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3/0303/288132.html